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练习题》.docx
19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练习题第一篇: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练习题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熟悉专项练习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 1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1米=( )分米 70毫米=( )厘米 8分米=( )厘米 9厘米=( )毫米 40分米=( )米 70厘米=( )分米 9米=( )厘米 15米=( )分米 100厘米=( )米 4分米=( )毫米 3千米=( )米 80毫米=( )厘米 1米=( )分米=( )厘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8千米=( )米+( )米 38米+54米=( )米 46厘米+54厘米=( )厘米=( )分米=( )米 二、在○里填上> < 或 = 8千米○6000米 1米50厘米○1米5分米 6毫米( )4厘米 4厘米○4分米 9分米○2米 32米+10米○50米 9毫米()3厘米 18毫米()1分米 34毫米()9厘米 1米( )100厘米 60毫米()6厘米 8分米()90厘米 3分米()23毫米 5毫米()1厘米-2毫米 50毫米()5厘米 3分米()100厘米 2米()2分米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1、蜡笔长6( ) 2、跳绳长2( ) 3、课桌高7( ) 4、粉笔长75( ) 5、钢笔长14( ) 6、小明的身高是140( ) 7、10张纸厚1( ) 8、旗杆高9( ) 9、课桌高65( ) 10、1角硬币的厚大约是( ) 11、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 12、数学书的厚大约是5( ) 13、课桌的高大约是80( )。
14、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 15、小明身高138( ),他的大拇指宽约( ),手腕一圈长约12( ) 16、 我们测量学校东西长度是多少时,用( )做单位比较合适 17、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 18、从西安到咸阳的路程大约是60( ),坐客车大约1个小时能到达 四、算一算 1、八戒一步的长度大约是8分米,有一间房子,房子的长八戒走了10步,宽走了5步,你能知道这间房子的长和宽分别大约有多少吗? 2、用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每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和六边形,哪根铁丝短一些?短多少毫米? 3、小青“一拃”的长度是9厘米小芹“一拃”的长度是8厘米一张课桌的长,小青量大约是8拃长,小芹量大约是几拃长?这张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其次篇:千米、分米、毫米的熟悉 《千米、分米、毫米的熟悉》教学设计 授课人 付立祥 课型 新授 2022年4月.9日 第 二节 课题 --千米、分米、毫米的熟悉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精炼换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笃爱孙悟空吗?谁能推荐一下孙悟空的本事?有一个小伴侣叫甜甜,他也很笃爱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事呢!我们 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熟悉1毫米 (1)猜想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 的方式表示猜想的长度 (2)验证 谈话:5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细心观看,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 一说 3)班内沟通,熟悉1毫米 谈话:那个组情愿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沟通一下?(引导同学说出一小格是 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 4)巩固对1毫米的熟悉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看一下四周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 是1毫米呢?(同学沟通)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2、熟悉1分米 (1)、猜想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 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相互说说 (3)班内沟通,熟悉1分米 谈话:谁情愿说说10厘米究竟有多长?(引导同学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熟悉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 ) {4)巩固对1分米的熟悉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看一下四周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同学沟通)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3、熟悉1千米 {1)猜想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事,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细心观看图画,你能经过图中供应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同学实地感受)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引导同学借助计量单位“米”体味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 叫公里,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 {3)举例体味 谈话: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小结 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沟通 (2)老师说长度,同学用手势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精确 2、自主练习第2题先猜单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 )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 四、自我评价: 1、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 2、作业 板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熟悉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第三篇:千米、分米、毫米的熟悉教案 甜甜的梦 ——毫米、分米、千米的熟悉 一、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精炼换算 3.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眷注与奇怪心,能乐观地参加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详细的情境中估量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帮忙同学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学具筹备: 同学:直尺一把(带刻度的,并且刻度要清楚) 硬币一枚(一分的) 四、教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笃爱孙悟空吗?谁能推荐一下孙悟空的本事?有一个小伴侣叫甜甜,他也很笃爱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 和孙悟空比本事呢!我们一齐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依据同学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同学的学习爱好,调动同学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熟悉1毫米 (1)猜想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笃爱的方式表示猜想的长度 (2)验证 师:5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细心观看,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沟通 师:那个组情愿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沟通一下?(引导同学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 (4)巩固 师:同学们想一想或观看一下四周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硬币,身份证,公交卡,十张纸)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练习 60毫米=( )厘米 120毫米=( )厘米 8厘米=( )毫米 教材自主练习其次题 (6)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经过小组合作探究,熟悉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索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熟悉的长度单位厘米(一班级下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有什么关系 板书:1厘米=10毫米 2.熟悉1分米 (1)猜想 师: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师: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相互说说 (3)沟通 师:谁情愿说说10厘米究竟有多长?(引导同学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熟悉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 (4)巩固 同学们想一想或观看一下四周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小伴侣的手长,粉笔盒的高度)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练习 60厘米=( )分米 120分米=( )厘米=( )毫米 100毫米=( )厘米=( )分米 课本自主练习第十题 (6)小结 同学们经过小组合作探究,熟悉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思索一下分米与前面我们熟悉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有什么关系。
3.熟悉1千米 (1)猜想 师: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事,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细心观看图画,你能经过图中供应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同学实地感受)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引导同学借助计量单位“米”体味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 板书 1千米=1000米 (3)举例体味 师:同学们沿200米的跑道走5圈,体味1千米的距离有多远,并记录所用时间 谁能说一说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4)练习 1200分米=()米 5千米=()米 1千米=()米 1米=() 分米=()厘米=()毫米 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 (5)小结 同学们经过小组合作探究,熟悉了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思索一下千米与前面我们熟悉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有什么关系 师: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故事情境,让同学经受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