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docx
3页发展生态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 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区在枣庄市最南部,地处苏鲁交界,南接徐州、西邻微山湖,是山东的“南大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1938年春中日台儿庄大战的发生地,台儿庄所以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全区总面积538平方公里,28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成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达成10万人计划到2021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成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成20万人 多年来,台儿庄区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工程,不停提升城市综合水平和档次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已初步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城镇建成了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含有江南水乡特色、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城市近日,在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上,介绍了我们的经验 一是在“水”字上作文章,坚持以水兴城山以水秀,树以水青,景以水名,水是生态城市建设之源台儿庄区地势低洼,城区海拔仅有24米,比微山湖底还低7米境内水网密布,河流纵横,大小坑塘星罗棋布,京杭运河横穿全境40公里,水资源十分丰富长久以来,我们充足利用水的优势,大作水的文章,发明出了水乡特色。
依靠穿城而过的古运河故道--月河,开发了沿河风景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上广场坚持城市扩大到哪里就把水引到哪里,突出大水面、大空间,借助国家投巨款治理京杭运河的机遇,开挖了20公里长的环城河现在城区水面已达成100多万平方米,占城区面积的12%,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区河流网络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在城郊大力发展以无公害水稻、水田藕、水产养殖为主的三水农业,形成了10万亩水稻、1万亩水田藕、2万亩水面养殖基地,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到了主要的烘托作用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城区水域污染治理力度前后投资2500万元,对5家水污染企业进行了综合治理,使其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投资400万元治理了污染严重的小季河;城区污水达标排放率达成100%投资7000万元建成了热电厂,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取缔了一大批燃煤锅炉,使城区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加强了城区供水设施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成85%以上现在,我们正在计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开挖西二环城河,实施涝洼地的治理,深入改进城区生态环境 二是在“绿”字上下功夫,坚持以绿美城绿色是一个城市生命活力的象征能够说,造绿就是造福我们围绕“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和“三面荷花到处柳,河流绿带绕城走”的目标,在城区大力实施了植树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程,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区绿化体系,城市绿化覆盖率达成3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8平方米。
坚持建设一条路、绿化一条街,实现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一河两带我们把城市绿化和城市建设项目同时计划、同时建设、同时实施,使城市绿化伴随城市框架的延伸不停发展在旧城改造中,拆房建园、腾地造绿;在新城建设中,留足空间、广造绿地在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受益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形成了全民搞绿化、筹资多元化的格局多年来相继建成了府前广场、城区植物园、运河沿岸森林公园等30多处街头绿地,在大运河和月河之间形成了50公顷的水上绿岛加强了城区周围农田林带、公路防护林和经济园林网络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成21.5%早在1986年就成为全国第一批平原绿化优秀县,1994年跨入了“山东省卫生城市”行列 三是在“文”字上求突破,坚持以文立城文化是城市之魂我们坚持以开发运河文化、弘扬大战精神为关键,不停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前后对古街、古祠、古居等古建筑进行了普查修缮,挖掘整理和保护了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使台儿庄成为2700公里京杭大运河沿岸明清建筑保留最完好的一段,增加了城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古运河风景旅游区开发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旅游开发和投资计划,现在正在主动组织实施1995年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前后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20家世界华侨华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我们还前后建成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文物陈列馆,和鲁南革命烈士博物馆、体育场、文化广场等文体设施,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容对城市建筑突出地方特色,给予民情文化,兴建了亭、廊、桥等造型别致的水体景观加强景点景区建设,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大战遗址、田园风景、运河风光三条游览线,前后计划建设了台湾街和3条含有明清风格的商业街,增强了台儿庄对外的吸引力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成为苏鲁交界和山东南线的主要旅游基地同时我们还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多个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居民素质,已达成全省社会文化优秀县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