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历史七下册第十六课中外的交往和冲突说课塘坝九义黄勇.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294833
  • 上传时间:2017-08-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2.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说课稿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塘坝九义校 黄 勇 2013.4.2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16 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下面我将从学情、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学情分析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农村七年级学生,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水平是: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以及戚继光抗倭的事迹通过各种媒体有所了解;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了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二.教材分析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明白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1.教材的地位本节教材讲述的是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通过比较学生能比较理智的学习历史,对待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更加热爱祖国,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教材的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史料,通过识图、对比、讨论等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利用相应历史史实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教材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①依据: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②突破方法:通过材料、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填表格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重点2)教材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①依据:学习《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了解古今地名的变化,提高识读地图的能力。

      ②突破方法: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课前学生收集的资料,情景假设,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突破难点4.教学理论本课的教学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来,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逐渐把教材的知识分化组合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了各种技能本设计的最大特色也正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主动构建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三.教学设计1.教法和学法①教法:以情境体验历史;以探究认识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②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 ,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2.设计思路本课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使各种教学资源能在此主题下有机结合,发挥最优化效果本课设计突重点,化难点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问题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a、课前从网络上搜集有关资料和图片,精心设计历史问题,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b、预设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学生准备a、搜集资料国内外对郑和下西洋意义、影响的评价b、了解中亚、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的基本地理知识c、认真预习第 16 课4.教学过程[导入 ]放音像资料《七子之歌》 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探究欲望提问:同学们,歌词中的“妈港”是什么地方?澳门是什么时候被葡萄牙占领的?澳门被占前后中国还有那些中外交往的大事?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请同学们结合活动探究上第 16 课的知识结构快速预习课文[新课 ](一) 、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1、了解郑和:出示课件,介绍人物提问:明成祖为什么会将远航的重任交给郑和?回答要点:a、个人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b、家庭的影响,有丰富的航海知识经验;c、人生经历,对朱棣忠诚;d、宗教信仰,原信伊斯兰教,后改信佛教,有利于与亚非的伊斯兰教和佛教国家交往过渡: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明成祖才会把下西洋的重任托付给郑和那么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怎样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活动详细了解2、小组活动:“探寻郑和的足迹” (结合教学课件)A、活动前明确,明代的西洋是指什么地方?指导学生阅读书 P93 注解回答:文莱是东南亚一个小岛,却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

      我国古代将文莱以西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以东称为东洋出示课件,明确文莱具体地理位置)B、将书本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补充完整红笔:标出①亚洲、②非洲蓝笔:标出①印度、②伊朗、③阿拉伯半岛铅笔:标出①印度洋、②波斯湾、③孟加拉湾、④阿拉伯海、⑤红海(出示课件校对)3、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阅读书本 P95—96 正文和小字部分A、阅读完毕后填写郑和下西洋情况表B、检查填报情况(出示课件) ,指导学生阅读 P95 材料,感受郑和下西洋的情景C、郑和船队在各国受到怎样的接待?(出示 1985 年郑和下西洋 580 周年纪念邮票)请同学仔细观察 2—4 邮票,描述场景,猜想所到地区票 2:东南亚 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票 3: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猜想交换什么物品?票 4: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郑和所到之处,大都受到当地居民热烈的欢迎,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使臣甚至国王搭乘他们的船只来中国访问4、分组讨论:A、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郑和下西洋取得巨大成功,那么我们思考一下他们的航行能取得成功的因素除了前面分析的郑和个人因素(人才条件)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呢?(请同学们看到 P94,完成动脑筋)回答要点:1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2 .造船水平的高超;3 .航海技术的掌握;4 .指南针的使用;5 .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6 .有伟大的航海家郑和;7 .优秀的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通力合作等。

      B、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结合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到达美洲对照表思考)回答要点:1、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2、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3、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课堂小结: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代与世界友好交往的典范但是,这一时期不仅有中外间的友好交往,还有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二) 、中外冲突1、戚继光抗倭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海防巩固,倭害不大到了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驰,倭寇与当地奸商、海盗相勾结,烧杀抢掠,使当地百姓生命财产惨遭损害地方政府无力还击明朝政府派遣年轻将领戚继光前往浙东沿海抗倭学生一边观看:戚继光抗倭形势图,一边听老师讲述经过,结果B、结合书本 P96“动脑筋”思考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回答要点:1、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年负年华 ”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为民族、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2、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表明为驱除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个人功名。

      谈起“戚家军”我们就想起“岳家军” 谈起戚继光抗倭,我们想起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岳飞、文天祥名垂千古,但都不被称为民族英雄而戚继光却被称为“民族英雄” ,为什么?那么什么人才是“民族英雄”?回答要点:满族、蒙古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属民族内部纷争只有抗击中华民族以外的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才被称为民族英雄过渡:刚才共同了解了明代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外来入侵的史实,此时还有一处地方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扰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早在 16 世纪,西欧国家相继开始殖民扩张最早将魔爪伸到东方的就是葡萄牙但是我们说这一时期“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思考:这里的“攫取” “居住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葡萄牙人夺取了澳门的居住权?或葡萄牙人把澳门占为己有?回答要点:葡萄牙人是通过贿赂、欺骗的方式,堂而皇之地住下来他们用的是不正当的手段,所以叫“攫取” 这是澳门被葡萄牙长期居留的开始,但他们只拥有“居住权” ,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历经 445 个寒暑,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终于回祖国澳门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确实太久了指导学生完成 P98 活动探究第二题三) 、总结全文: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联系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对明朝对外关系的趋势加以分析。

      示意图:明朝前期是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了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他们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四.设计反思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