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同步测试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通用.doc
5页第一单元 溶液1.某混合物其组成特点是“各成分彼此完全混合,处处相同”,这种混合物不可能是( )A. 食盐水 B. 黄泥水 C. 空气 D. 不锈钢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a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时仍是饱和溶液B.a2℃时,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丙>乙3.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 B. 硝酸铵 C. 生石灰 D. 氢氧化钠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说明该温度下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波尔多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食用油溶于汽油,食用油是溶质,汽油是溶剂C.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6. 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2)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_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_________的方法7.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8.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t2℃时,把甲放入50g 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C.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至0℃,析出甲最多D.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9. 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表(温度保持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4.2209.2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D.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10.右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M、N分别是5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上的点。
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50℃时,M、N之间任一点表示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B.50℃时,其他条件不变,升温至60℃,M点向右平移,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C.50℃时,其他条件不变,降温至40℃,N点向右平移,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D.50℃时,向两饱和溶液添加溶质,M点不动,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B.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D.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1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甲13.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l)在 ℃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2)t2℃时,100g水中溶解 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14.养成“规范操作、周密观察”的良好习惯,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关键.如图是实验室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示意图,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取9g上述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 g。
15. 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0 10 30 温度/℃甲乙N溶解度/gc50c乙甲甲10℃30℃10℃A B C A⑴ 你认为_______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⑵ 上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⑶ 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一与图二所示,请回答:(1)由图一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2)依据图一分析下列问题:50℃时,将氯化钠、硝酸钾固体各40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其中 (填写物质化学式)得到饱和溶液;另一种物质的溶液中再加入 g该溶质,溶液恰好饱和;若将温度都降到20℃,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依据图一分析,要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可采用先 再过滤的物理方法.(4)如图三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结合图二分析石灰水中可能出现 的现象.17.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506070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7.8(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温度的范围是 ;(3)某兴趣小组做了一下实验: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数字序号),将⑤继续冷却至10℃,过滤,共可回收得到KNO3固体 g;(4)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仪器图,请按要求回答:(1)现用氯化钠固体配置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置过程中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有 _________ (填编号).(2)主要的实验步骤是:①计算:计算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和水的体积.②称量:a.使用称量仪器的第一步是(写出操作过程) _________ .b.称取 _________ g氯化钠固体,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时应选用 _________ mL(填“10”、“50”或“100”)的计量仪器.③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导入容器中,然后加水使其溶解,并不断搅拌.④瓶装:将配置好的溶液装入上述仪器 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并贴上标签.⑤误差分析: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则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9. 已知氯化钾在40℃时的溶解度为40g,则该温度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0. 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反应前反应后实验数据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石灰石样品的质量/g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g12012127.6请计算:(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