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doc
3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上饶县郑坊小学 方云“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这是著名文学家冰心说过的精辟之话,她时时警醒我如何用心面对一个个如花的孩子课改春风已吹遍饶城,对于在教学一线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引起我更多的思考11月18日晚,当诗仙举金樽而邀明月,沐月华而影三人之时,我静心反思白天上完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过程,总结本课教学中的得与失一、因势利导,小荷才露尖尖角《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导”字,也就是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只一个传递信息、讲书本知识复制给学生的人,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促进者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在上课伊始的一段课堂实录师:把课文的题目读两遍师:读完课题后,你们有什么发现或想法?生:老师,我不明白,为什么作者写“我的伯父”后还要加上“先生”一词?生:我认为把课题改成“我的伯父”很简洁生:不同意,我认为用“我的伯父鲁迅”更合适生:“我的伯父鲁迅”比“我的伯父”更明确,使人一目了然生:我认为把课题改成“我的伯父周树人”师:改后的课题与原课题有什么区别吗?生:周树人是真名,鲁迅是笔名,都是指同一个人,我认为没有改的必要。
师:,同学们说的有道理,那我们就维持原状生:如果让我写这篇文章,我就用“我的伯父鲁迅”为题师:为什么?生:伯父就是伯父,文中的“我”即鲁迅的侄女周晔为什么在称呼自己的伯父要加上“先生”一词?那不是多余吗?生:我有不同的想法,昨天晚上我预习了课文,联系上下文我们从中可以知道鲁迅先生得到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所以在课题上加上“先生”一词更能体现这一点师:(鼓掌)“伯父”是侄女周晔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是呀!我们学课文就应该这样,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说出自己的见解,我相信你们会越来越棒!学生像小荷般露出尖尖角,在争论中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很顺利地理解了课题的意思,我只不过充当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但这一幕让我记忆犹新,也使我更加明白,学生不是一只容器二、问题导学,一石激起千层浪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有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 在学生理解了课题后,我马上引导学生思考:“我”的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写了几件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我问题一提出,班上马上热闹起来,学生们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三、互动探究,万紫千红斗芳菲围绕“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大问题,我让学生自主确立研究专题,要求学生重点抓住伯父的音容笑貌来体会伯父的品质学生组合研究小组,自主选择小专题,或研究上下文,或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查阅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由于研究专题是学生自主确立的,研究切入口又小,所以学生容易触摸,从而最大限度地去挖掘相关信息,并积极地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重组创造,将研究逐步引向深入1.、组内成员的互相合作各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八面受敌闯关法”的预习,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即每个人在教别人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向别人学习时也能教给别人知识2、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合作的内涵小组之间的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竞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中蕴藏的巨大的学习潜力3、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学习的一员,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参谋和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本课教学力求通过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这样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反馈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初步树立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互动探究这一环节中,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他们的表现真可谓是“万紫千红斗芳菲”四、一咏三叹,拨动学生的心弦我力求让学生通过后面4个故事的学习,一步步、层层递进地理解鲁迅的逝世给人们以及周晔带来的悲痛所以每一个故事结束后,我都试图用一段激情的过渡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的情感主线“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的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通过反复诵读,一咏三叹,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体会情感,真正地走进文本课堂上随着学生对鲁迅这个人物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鲁迅先生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高大,学生的朗读越来越震撼人心,达到了以情促读,以情激学的目的 正因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才赢得那么多人的爱戴学完课文,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品格,伟大的人格魅力便深深地铭记在了学生的心中我趁机引导学生,我们还可以拜读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药》、《朝花夕拾》等等作品,使学生进一步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当然,在教学这一课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谈碰壁“这一环节,课堂比较流畅,教学目标也初步达成了,可总觉得比较“浮“,少了思维的深度,也没什么亮点突破难点就能呈现亮点,在充分的感受文本后,如果能激起思维的碰撞,有比较精彩的回答才算成功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对学生语文素质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我认为自己在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方面还有待加强我想,面对如花的孩子,只要教师精心的指引、教育,这些祖国的花朵一定会开得更加娇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