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课件.ppt

58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86743139
  • 上传时间:2024-09-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49MB
  • / 5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8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6分)(分)(20092009年福年福建高考建高考))    ①①子曰:子曰:““里里①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里仁》)》) ②②子曰:子曰:““德德②②不孤,必有邻不孤,必有邻③③《里仁》)(《里仁》) 注:注:①①里:居②②德:有德之人德:有德之人③③邻:亲近邻:亲近 ((1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3分)(分)( )) A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慎重选择理想的、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慎重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 B、近朱者赤,择、近朱者赤,择““仁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相同的人来亲近他C C C C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8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6分)(分)(20092009年福年福建高考建高考)) ((2 2)孔子说:)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择处””的选段,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3分)分)      答:答:                答案示例:答案示例:““择友择友””和和““择处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可)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9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

      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6分分) )((20102010年福建高考年福建高考)) ①①子曰: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见而识之 (《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 ②②孟子曰: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 )((1)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3分分) )(( )) A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选文来自《论语》《孟【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选文来自《论语》《孟子》D D项中项中““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与文本中的与文本中的““舍己从之舍己从之””等内容相矛盾等内容相矛盾D D D D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9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6分分) )((20102010年福建高考年福建高考)) ((2)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这句话的看法3(3分分) ) 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等级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等级为D D级。

      试级试题难度较之往年明显下降,试题内容比较接近于浙江省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题难度较之往年明显下降,试题内容比较接近于浙江省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比较能够体现出考生的个性化阅读考生在作答时既要结合选段,又要对性,比较能够体现出考生的个性化阅读考生在作答时既要结合选段,又要对选句有个人的理解在答题中,既要扣紧孔子所提出的多听多看,谦虚好学,选句有个人的理解在答题中,既要扣紧孔子所提出的多听多看,谦虚好学,还要结合孟子所提出的闻过则喜,择善从之的内容,还要对选句进行一定的阐还要结合孟子所提出的闻过则喜,择善从之的内容,还要对选句进行一定的阐释,如为什么要把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为了更好地推己及释,如为什么要把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为了更好地推己及人)等 【答案示例】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答案示例】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意思对即可)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意思对即可) 【译文】【译文】 ① ①孔子说: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

      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等的智慧 ② ②孟子说: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拜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拜谢伟大的舜又超过了他们,好品德愿和别人共有,抛弃缺点,学人长处,乐谢伟大的舜又超过了他们,好品德愿和别人共有,抛弃缺点,学人长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9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6分)(分)(20112011年福建高考年福建高考)) ①①子曰: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②②子曰: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③③子贡曰: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仰之《论语(《论语··子张》)子张》) ((1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过””的看法2 2分)分)答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 4分)分)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 【解析】三个选段可以综述为儒家对【解析】三个选段可以综述为儒家对““过错过错””的见解:儒家并不怕做错事,的见解:儒家并不怕做错事,做错事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做错事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

      答第一小题时要同时兼顾三个选段,信息提取与概括要全面准确,人的尊重答第一小题时要同时兼顾三个选段,信息提取与概括要全面准确,不能挂一漏万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国古代特定的象征含义即光明正大,并结不能挂一漏万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国古代特定的象征含义即光明正大,并结合选段合选段③③找出他们的比喻义,第二小题就可迎韧而解找出他们的比喻义,第二小题就可迎韧而解 【答案】(【答案】(1 1))①①人应该知错改错;人应该知错改错; ② ②人不必回避错误人不必回避错误 ((2 2))①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 ② 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 ③ 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9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6分分) )((20122012年福建高考年福建高考)) ①①子曰: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 ②②孟子曰: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离娄下》) )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6(6分分) )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 【解析】本题采用孔孟对比阅读的形式,着重考查儒家对【解析】本题采用孔孟对比阅读的形式,着重考查儒家对““君子君子””的理解选段的理解选段①①要明晰要明晰““文文””与与““质质””的关系,选段的关系,选段②②重点是强调要把君子的行为付诸实践。

      一重点是强调要把君子的行为付诸实践一道题道题6 6分些许意外,但审题后便发现,两问显然还是概括题加分析题,分些许意外,但审题后便发现,两问显然还是概括题加分析题,2 2分与分与4 4分,仍分,仍可以视为两题答题时,应用自己的话组织语言,根据具体问题一一解答,观点要可以视为两题答题时,应用自己的话组织语言,根据具体问题一一解答,观点要完整,表达要简洁,切不要照抄原文,含糊其词完整,表达要简洁,切不要照抄原文,含糊其词 【答案】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答案】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君子””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① ①孔子说: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② ②孟子说: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诺贝尔们以孔子为未来人类的新救世诺贝尔们以孔子为未来人类的新救世主:主:““如果人类要在如果人类要在2121世纪生存下去,必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1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中国孔子的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中国孔子的世纪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打入地狱打入地狱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被打入地狱的圣人被打入地狱的圣人§五四时期五四时期  打倒  打倒““孔家店孔家店””§文革时期文革时期  批林批孔    批林批孔  ““孔老二孔老二””  复辟狂  杀人不眨眼的侩子手  复辟狂  杀人不眨眼的侩子手  拉历史倒车的能手  拉历史倒车的能手   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

      嘴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上讲仁义,  肚里藏诡计鼓吹肚里藏诡计鼓吹““克己复克己复礼礼””,一心想复辟红小兵齐上阵,口诛,一心想复辟红小兵齐上阵,口诛笔伐狠狠批嗨!笔伐狠狠批嗨!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被人误读的思想家被人误读的思想家§唯女子及小人为难养也唯女子及小人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远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7.25) (17.25)§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民可使由之由之, ,不可使知之不可使知之 (8.9) (8.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0.8) (10.8)§子曰: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毋友不如己者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过则勿惮改9.25)”(9.25)§中庸之道中庸之道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唯女子及小人为难养也唯女子及小人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远之则怨孔子说:孔子说:““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难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难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会显出无礼;疏远了,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会显出无礼;疏远了,他们又要怨恨。

      他们又要怨恨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是说,诗、礼、孔子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不能掌握,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如果人民还不能掌握,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斋戒时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住处也要变斋戒时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住处也要变动食物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食物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 子曰: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孔子说:““君子不稳重就不会有威严,君子不稳重就不会有威严,经常学习就不会固执,一切要以忠信为本,经常学习就不会固执,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正 ”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子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志于学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学习;,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学习;““而立而立””,指孔子已奠定了治学、做人、为政等坚实的,指孔子已奠定了治学、做人、为政等坚实的学问德业基础;学问德业基础;““不惑不惑””,指孔子而立时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坚定不,指孔子而立时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坚定不移;移; ““知天命知天命””,指孔子自以为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孔子自以为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耳顺耳顺””,指听到任何事情,都能立即辨明是非;,指听到任何事情,都能立即辨明是非;““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任,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任何想法和做法都不会越出仁道原则和周礼所定的规矩了何想法和做法都不会越出仁道原则和周礼所定的规矩了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不满周岁不满周岁————襁褓;襁褓;2—32—3岁岁————孩提;孩提;7 7岁(女)岁(女)————髫年;髫年;8 8岁(男)岁(男)————龆年;龆年;幼年泛称幼年泛称————总角;总角;1010岁以下岁以下————黄口;黄口;13—1513—15岁岁————舞勺之年;舞勺之年;15—2015—20岁岁————舞象之年;舞象之年;1212岁(女)岁(女)————金钗之年;金钗之年;1313岁(女)岁(女)————豆蔻年华,豆蔻年华,1515岁(女)岁(女)————及笄之年;及笄之年;1616岁岁( (女女)——)——碧玉年华碧玉年华 2020岁岁( (女女)——)——桃李年华桃李年华 2020岁(男)岁(男)————弱冠、及冠弱冠、及冠2424岁岁( (女女)——)——花信年华花信年华 至出嫁至出嫁————梅之年梅之年 3030岁岁( (女女)——)——半老徐娘半老徐娘 3030岁岁( (男男)——)——而立之年而立之年 4040岁岁( (男男)——)——不惑之年不惑之年 5050岁岁————知命之年知命之年6060岁岁————花甲、耳顺之年花甲、耳顺之年7070岁岁————古稀之年古稀之年 80—9080—90岁岁————耄耋之年耄耋之年 100100岁岁————期颐之年期颐之年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和《论语》孔子和《论语》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论语》学习建议:《论语》学习建议:1 1、早读时间阅读《论语》(原文、、早读时间阅读《论语》(原文、注释、译文、注释、译文、评析评析评析评析),要求:根据),要求:根据译文读懂原文的意思译文读懂原文的意思2 2、课外阅读、识记、理解孔子思、课外阅读、识记、理解孔子思想(可联系实际想(可联系实际————现实意义)现实意义)3 3、适量训练(了解题型、命题特、适量训练(了解题型、命题特点、答题思路等)点、答题思路等)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孔子墓子墓孔府重光门孔府重光门 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阜市,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阜市,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阜市,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阜市,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

      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为““圣人圣人””他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他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相当重要的地位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圣人孔子圣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没落大约在孔子前几世没落了,失掉了贵族的地位,了,失掉了贵族的地位,《史记》称《史记》称““孔子贫且孔子贫且贱贱””,孔子自己也说:,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吾少也贱,故能多鄙((粗笨)粗笨)事《论(《论语语··子罕》)子罕》)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孔子1515岁立志学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司空( (掌管工程掌管工程) )及司寇及司寇( (掌管刑法掌管刑法) ),,曾拜老子曾拜老子为师;为师;5050多岁后周游列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晚年收徒讲学,并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诗》《书》《礼》《乐》《周易》《春秋《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等书,直至7373岁逝世孔庙大成殿孔庙大成殿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作为凡孔子作为凡人的一面人的一面——矛盾的矛盾的统一体统一体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并不像后来我国封孔子并不像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所吹捧、所建社会的统治者所吹捧、所神化的那样,是什么不食人神化的那样,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间烟火的““文宣王文宣王”“”“大成大成至圣先师至圣先师””等等他也是一等等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人 他赞美颜回安于贫困,他赞美颜回安于贫困,但又汲汲于追求富贵,甚至但又汲汲于追求富贵,甚至奔走于权贵之门,国君召唤奔走于权贵之门,国君召唤他,他等不及驾好车马,就他,他等不及驾好车马,就赶快跑了去赶快跑了去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对他的学生很孔子对他的学生很严厉严厉,批评起来不讲,批评起来不讲情面,他批评情面,他批评““宰予昼寝宰予昼寝””说:说:““朽木不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论语··公冶公冶长》);而有时对他的学生也很亲切。

      长》);而有时对他的学生也很亲切 孔子为人,有时很孔子为人,有时很豪放豪放他说他自己是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的人;可是有时又很人;可是有时又很拘谨拘谨,循规蹈矩不敢超越,循规蹈矩不敢超越古代的礼仪一步,他走进朝廷的门,那种谨古代的礼仪一步,他走进朝廷的门,那种谨慎的样子,好像自己没有容身之地一般慎的样子,好像自己没有容身之地一般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不懂农业生产,孔子不懂农业生产,也鄙视劳动也鄙视劳动§孔子也有被难倒的孔子也有被难倒的时候,并非时候,并非““万事万事通通”” 从上面这些事实看来,孔子并不是一个从上面这些事实看来,孔子并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超人,更不是先天的圣人,而是一道貌岸然的超人,更不是先天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性格、有抱负、又有世俗心理的个有感情、有性格、有抱负、又有世俗心理的现实的人现实的人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作为圣人体孔子作为圣人体现出的思想光辉现出的思想光辉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和《论语》孔子和《论语》 《论语》的成书约在战国之初,由弟子《论语》的成书约在战国之初,由弟子门人所集。

      今本《论语》共门人所集今本《论语》共2020篇书中主要篇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集中地反映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学术、教育思想等等,了孔子的哲学、政治、学术、教育思想等等,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文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文献,儒家的主要经典,南宋理学家朱熹将献,儒家的主要经典,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为““四书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明清六百年间,““四书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论语》的影响《论语》的影响 《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创业者””的的涩泽荣一涩泽荣一((18401840--19311931),在从事实业的),在从事实业的4040余年里,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16 16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德国哲学家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莱布尼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有被马克思称有被马克思称““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的魁奈魁奈等欧洲著等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据称孔子门人多达据称孔子门人多达30003000人,比较出人,比较出名的就有名的就有7272人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人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

      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七十二贤人七十二贤人””中,有以德行著称的中,有以德行著称的颜颜回,回,以口才著称的以口才著称的宰予宰予,以政事著称的,以政事著称的仲由仲由,以孝道著称的,以孝道著称的曾参曾参等人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论论语语》》的的思思想想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1 1、仁、仁 孔子思想学说的内在核心是孔子思想学说的内在核心是““仁仁””这个概念在这个概念在《论语》中共出现了《论语》中共出现了109109次所谓所谓““仁仁””,用孔子的话,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说就是““爱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直白一点说,就是对人要尊重、关心和体谅,直白一点说,就是对人要尊重、关心和体谅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德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德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得不到重视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得不到重视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礼仪,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秩序,强周朝原有的礼仪,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秩序,强调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同时反对暴政,强同时反对暴政,强调仁治天下和以仁修身,要求个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调仁治天下和以仁修身,要求个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所以他一方面教授各国弟子学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所以他一方面教授各国弟子学习礼仪,一方面积极人世,希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习礼仪,一方面积极人世,希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2 2、礼、礼 为了实践为了实践““仁仁””这一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与行这一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孔子十分重视为准则,孔子十分重视““礼礼””,可以这样说,,可以这样说,““礼礼””就是孔子思想学说的外在行为准则就是孔子思想学说的外在行为准则孔子主张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克制自己,使,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论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要自己的言论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要““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孔子主张的孔子主张的““礼礼””有严格的君臣士民等级规有严格的君臣士民等级规范和繁琐的生活行为要求,但他又认为范和繁琐的生活行为要求,但他又认为礼不能只停礼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想借此来建立稳孔子想借此来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定的社会秩序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3、、 “鬼神鬼神”思想思想 ““子子不不语语::怪怪,,力力,,乱乱,,神神《《述述而而》》))孔孔子子平平时时也也不不谈谈论论怪怪异异、、暴暴力力、、叛叛乱乱、、鬼鬼神神,,他他认认为为这这些些都都是是对对人人无无益的事情益的事情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4、天命观、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 孔孔子子主主张张““敬敬鬼鬼神神而而远远之之””他他主主张张祭祭祀祀, , 是是对对鬼鬼神神表表示示诚诚敬敬的的意意思思, , 至至于于鬼鬼神神是是否否存存在在, , 则则可可以以不不问问相相对对于于天天命命鬼鬼神神而而言言,,孔孔子子更更注注重重人人事事,,强强调调人人的的主主观观努努力力,,把把探探讨讨和和解解决决人人世世间间的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5、政治理论、政治理论——“德治德治”与与“正名正名” 孔孔子子提提出出““德德治治””的的治治国国主主张张, ,认认为为统统治治者者应应““正正己己然然后后正正人人”, ”, 以以德德治治民民。

      他他把把““仁仁””扩扩充到政治领域充到政治领域, , 要求要求君主爱民君主爱民, , 施行仁政施行仁政 他他还还提提出出““正正名名””的的主主张张,,认认为为上上起起天天子子、、下下至至平平民民, , 都都应应安安守守本本分分, , 名名实实相相符符,,并并由由此此提提出出““君君君君、、臣臣臣臣、、父父父父、、子子子子””的的人人伦伦观观即即要要治治理理好好国国家家,,君君主主必必须须像像个个君君主主,,臣臣子子必必须须像像个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6 6、做人思想及其价值、做人思想及其价值        一一、、做做人人要要正正直直磊磊落落孔孔子子认认为为::““人人之之生生也也直直,,罔罔之之生生也也幸幸而而免免《《雍雍也也》》))在在孔孔子子看看来来,,一一个个人人要要正正直直,,只只有有正正直直才才能能光光明明磊磊落落然然而而我我们们的的生生活活中中不不正正直直的的人人也也能能生生存存,,但但那那只只是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二二、、做做人人要要重重视视““仁仁德德””。

      在在孔孔子子看看来来,,仁仁德德是是做做人人的的根根本本,,是是处处于于第第一一位位的的孔孔子子说说::““弟弟子子入入则则孝孝,,出出则则弟弟,,谨谨而而信信,,泛泛爱爱众众,,而而亲亲仁仁行行有有余余力力,,则则以以学学文文《《学学而而》》))这这说说明明只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 曾曾子子曰曰::““吾吾日日三三省省吾吾身身::为为人人谋谋而而不不忠忠乎乎??与与朋朋友友交交而而不不信信乎乎??传传不不习习乎乎??””((《《学学而而》》)) 即即::我我每每天天都都要要再再三三反反省省自自己己::帮帮助助别别人人办办事事是是否否尽尽心心竭竭力力了了呢呢??与与朋朋友友交交往往是是否否讲讲信信用用了了??老老师师传传授授的的学学业业是是否否温温习习了了呢呢??强强调调从从自自身身出出发发修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养品德的重要性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7、君子人格、君子人格 一、一、““君子不器君子不器””。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器具一样 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孔子曰:孔子曰:““富与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离开仁德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 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8、学习的态度、方法和目的、学习的态度、方法和目的 一、关于学习的态度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首先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其次其次,学习要有踏,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而不满足第三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读书的人,专心致志,知难而进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 世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程,要敢于知难而进第四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提倡和赞扬问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的学习精神,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之,不亦说乎《学而》)(《学而》)““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三、关于学习的内容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文,行,忠,信文,行,忠,信””(《述而》),即(《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博与精的关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博与精的关系   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9、教育观、教育观       ①①有有教教无无类类::他他主主张张教教育育的的对对象象不不应应分分贵贵贱贱贤贤愚愚, , 而要一视同仁而要一视同仁, ,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②②因因材材施施教教::在在教教学学方方法法方方面面,,他他提提出出““因因材材施施教教””,,重重视视启启发发式式教教育育,,是是现现代代民民主主个个性性化化教教育育和和启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③③学学思思并并重重::在在治治学学方方法法上上, , 孔孔子子主主张张学学思思并并重重, , 认为认为““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思而不学则殆”” ④④均均衡衡发发展展::对对于于学学术术的的传传授授, , 孔孔子子教教以以““文文、、行行、、忠忠、、信信””四四目目, , 并并以以““诗诗、、书书、、礼礼、、乐乐””等等内内容容教教导导学学生生故故孔孔子子之之教教, , 可可谓谓重重视视德德、、智智、、体体、、美美的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10、务政思想及其价值、务政思想及其价值       其一,关于务政的对象其一,关于务政的对象孔子认为只要懂礼、孔子认为只要懂礼、有道、正直,并具备一定的从政才能的人就可以务有道、正直,并具备一定的从政才能的人就可以务政   其二,关于务政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其二,关于务政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从政者必从政者必须勤勉忠诚须勤勉忠诚   第三,要言行一致,举止端庄第三,要言行一致,举止端庄   第四,要眼光远大,依次而进第四,要眼光远大,依次而进要求人们处理要求人们处理政务不要图快,贪图眼前利益,图快反而不能达到政务不要图快,贪图眼前利益,图快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贪图小利反而办不成大事而应眼光放预期目的,贪图小利反而办不成大事而应眼光放远,依次而进远,依次而进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1111、治国安邦之理、治国安邦之理 其一,治国的根本在于其一,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人伦纲常””孔子说: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即要治理(《颜渊》)即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这一伦理纲常确实起到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这一伦理纲常确实起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   其二,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要严于律己其二,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要严于律己     其三,治国的基本方法,其三,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选才、富国、育人,立法法””。

      孔子认为君主管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孔子认为君主管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人才重视选拔优秀人才   其四,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其四,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孔孔子认为治理好国家,君主一定要重视人品、道德,要讲子认为治理好国家,君主一定要重视人品、道德,要讲究信用,爱护民众,这是治国的基本原则究信用,爱护民众,这是治国的基本原则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我们在学习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就想特征,我们在学习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就要研究《论语》思想的时代价值要研究《论语》思想的时代价值 事实上,作为事实上,作为20002000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精神和楷模这说明古代的这说明古代的思想家与我们今天的思想非常接近当然孔子是思想家与我们今天的思想非常接近当然孔子是人不是神,孔子也有自己的人不是神,孔子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历史局限性,这是不,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但是,研究孔子重在吸收孔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是,研究孔子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华,而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子思想精华,而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读名言读名言悟至理悟至理获启发获启发利于行利于行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F.F.为人要光明磊落为人要光明磊落为人要光明磊落为人要光明磊落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C.C.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更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更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更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更不应强加于人不应强加于人不应强加于人不应强加于人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A.善于向别人学习善于向别人学习善于向别人学习善于向别人学习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E.E.对人要守诚信对人要守诚信对人要守诚信对人要守诚信B.B.做人要有忧患意识做人要有忧患意识做人要有忧患意识做人要有忧患意识H.H.兴趣是学习最好兴趣是学习最好兴趣是学习最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的推动力的推动力的推动力D.D.准备充分才能做事完美准备充分才能做事完美准备充分才能做事完美准备充分才能做事完美G.G.要管好别人首先要要管好别人首先要要管好别人首先要要管好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管好自己孔子名言:孔子名言: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补充:中庸之道补充:中庸之道          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执两用中,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实行稳健的主张;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宽容包纳,和而不同。

      到合情合理;宽容包纳,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善恶分明)礼之用,和为贵善恶分明)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中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中庸》说,过犹不及为中庸》说,过犹不及为中道之不行也,我知之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是说,舜于两这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这就是对本章孔子所以为大圣这就是对本章孔子““过犹不及过犹不及””的的具体解释既然子张做得过份、子夏做得不足,具体解释既然子张做得过份、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A A、中庸是儒家重要的思想,宋儒说,、中庸是儒家重要的思想,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之庸。

      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理平常谓之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理B B、、““中庸中庸””与与““和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C C、折衷主义、折衷主义 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无原则地拼凑在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把一事物的许多属性不加区别地东抽一点,西是非;把一事物的许多属性不加区别地东抽一点,西抽一点,作完全偶然的机械的拼凑;在原则问题上模抽一点,作完全偶然的机械的拼凑;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D D、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京戏著名演员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又能自持一句话: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又能自持。

      一句话:““过过””与与““不及不及””都不好不及不及””就是就是““不够不够””,许多人,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或者说这是都知道这是不好的,或者说这是““不够好不够好””过过””就是就是““过火过火”“”“过了火过了火””,却往往容易被认为好说,却往往容易被认为好说这是这是““深深”“”“透透””,是,是““彻底彻底””,难道不好吗?,难道不好吗?其实其实过了头,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事情做得过一分,就过了头,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事情做得过一分,就会走向反面会走向反面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 1、结合注释,读懂文本;、结合注释,读懂文本;§2 2、联系孔子的思想体系,把握文本所体现、联系孔子的思想体系,把握文本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的孔子的思想;§3 3、分析不同语段思想的异同点;、分析不同语段思想的异同点;§4 4、看清题目要求,准确断定答题方向;、看清题目要求,准确断定答题方向;§5 5、联系社会生活,结合文本回答问题联系社会生活,结合文本回答问题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退出孔子和他的〈论语〉(102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