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电影观后感10篇(可修改).docx
17页孔子电影观后感10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电影观后感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电影观后感篇1 这部片子在前部分都是讲孔子投身政治与教育,使用“仁义礼治”来治理鲁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然而,在后部分却峰回路转,即从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和齐国大兵压境之后,孔子便开始里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最后到老的时候回到鲁国投身教育孔子一辈子也没有将“仁义礼治”推行成功 电影几乎没有涉及到孔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仁义礼治”的思想,只是从一个很普通的角度来描述孔子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样,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为孔子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即该部分实际上是危机四伏同样的,平和的孔子,背后是其经受了一般人没有经历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体验的境界和对信念的执着 这部片子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尤深 第一个情节是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后,孔子和鲁王的对话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孔子以一腔充满“仁义”的热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维护“君臣之纲”。
鲁王便说了,“仁义只是一个说辞,如果失败了,谁还在乎你仁义与否”,“我们应该‘无为方能无不为’”于是,孔子便回忆起和老子的对话,老子提了一句话,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弃吧,这非常符合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即无违,不要违反规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话,证明条件还不成熟,无需勉强硬来孔子眼见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义”,却在这一时刻失败了,要放弃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这真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于是,孔子便离开鲁国,颠沛流离到周朝列国,每到一个地方便开始“仁义”的教育 第二个情节是孔子和卫国君夫人南子的对话南子对孔子说的一句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意境”南子在电影出现的第一幕是,她拿着一卷书,趴在草上读书,从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个有知识知礼节的人,当然也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人同样的,从她与卫君和太子等人的对话中,你也会发现,南子是一个聪慧、做事强硬果断的女强人她对孔子充满一种“惺惺相惜”的敬仰与钦佩,他和夫子两个人在对话的那一刻都能够深深体会到对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现,让我能够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内心和执着 第三个情节是颜回之死这个情节是让我最无法忘记的情节。
我对颜回的体会是,他在片子是一个非常帅气、有才和忠诚的人在这一个情节,一方面是颜回为了挽救孔子流离各国谱写的书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潜到冰冷的水里,捞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简;另一方面是夫子恸哭的说道“回,你给我回来”,夫子只想颜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捞那些花费了无数心血编写的书籍颜回对夫子和夫子对颜回间的这种感情,真是让人无法言表 第四个情节是孔子回到鲁国他和弟子们经历了诸国战火,颠沛流离的回来后,在城墙底下哭着喊,我回来了 在这个片子,孔子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许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境界”孔子内心的痛苦和对信念的执着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这是一部非常有内涵的国产片该片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这样的题材拍成优秀的电影,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孔子电影观后感篇2 不论它拍得怎么样,注定都少不了一场口水战实际上,自从传出胡玫要拍《孔子》得消息后,这种口水战始终就没消停过 影片上映没几天,关于《孔子》得新闻也不少。
王菲复出,选择了以《孔子》为平台,献唱一曲《幽兰操》;有人炮轰《孔子》得史实和台词错得离谱,胡玫、何燕江都有激烈回应;其中还穿插着周润发颇有些雷人得感言,据说看《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不过,我是真得哭了… 在这场喧嚣、混乱得闹剧中,其实人们恰恰忘记了一个很严肃,也很重要得问题:这究竟是一部怎样得影片?其自身得魅力是否可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难道只有靠这些炒作得娱乐八卦才能引起人们观看得兴趣?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是不屑于回答,也许是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有许多不便,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得态度都显得有一点暧昧说起来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得味道 20年前,说到电影得娱乐性、商业性、趣味性,以及市场票房、赢利、圈钱之类,大家还是很不情愿得,要找很多理由给自己壮胆儿,当时得社会风气还有点耻于言利得意思 现在似乎不必这样了,大家可以很坦然、很欣然地言利了,这当然是一种进步 但是,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事物在发展中有时也会走到自己得反面这些年,言利得变得理直气壮起来,言精神、理想、信仰得,倒显得理屈词穷,低声下气,有时还露出一点羞涩。
我们都经历过耳提面命得、灌输式得教育,至今,这样得教育也还没有绝迹,于是大家对涉嫌要教育我们得东西都很敏感,身体会自动生成一 种抗体,进行排斥,或者采取放纵自己得方式,以为我们只需要娱乐这种自轻自贱其实是自己骗自己,自己麻醉自己 夜深人静得时候,我们扪心自问,这种随波逐流、没心没肺、几乎完全物质化、只求一时快乐得日子,真得是我们所需要得吗? 过去讲反潮流,现在讲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但无论如何,有些东西该坚持得还是应该坚持我看《孔子》最感动我得地方,就是他终其一生对自己得信念始终矢志不渝地坚持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接受又如何呢?只要有机会,还是要宣扬自己所信奉得精神、理想和信仰拍《孔子》得,更应该学习孔子得这种精神 说到底,理直气壮地宣扬一种精神并不难,难得是你是不是真得拥有这样一种精神,并准备用它指导自己得行动! 《孔子》中,孔子来到卫国,卫国国君问孔子:卫国人多,该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卫国国君继而问:可是一部分已经富裕起来了,国家还是乱,怎么办?孔子说:教化人们!这一段,也许是对当今中国得折射吧 在《阿凡达》美国文化和电脑特技得强烈攻势下,《孔子》仍然自信地屹立在影院得上映期内,也许正体现了某些国人得良苦用心:重拾传统文化,提倡仁义道德! 孔子电影观后感篇3 第一次看此片可能是去年的五六月份,当时是一种泛泛的感觉,中规中矩,里面的政局、人物让我有点混乱。
这之后,论语断断续续读了半年多,最近井上靖的小说也看了,于是对孔子及其弟子多了许多粗浅的认识,今日翻来重看,果然又是另一种感觉,至少里面的众人物、各个场景、孔子的很多话已经比较熟悉和明了了 片子其实不算太差,比如孔子各个弟子的基本性格和作用都是刻画出来了,能有亲切之感,演员选的大体还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只是对孔子如雷贯耳,对其生平、学说只是有些符号化了解的人来说,这片确实平淡了,这只不过是一个稍有成就的古代人物的传记片而已,换个人也可以有差不多的感觉 周游列国是最能体现孔子精神的地方,但片中给的比重很小,比例有点失调,孔子与季氏的恩怨成了一条主线,本片的孔子只是一个失意受排挤而被迫出走的政治家孔子的政治、军事上的表现涉及过多,或者说并不是这方面着墨过多了,而是作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刻画太不够,人格魅力表现的不够,他的很多行为、言论,在片中一闪而过,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只是一句话,难以理解其背后的意义比较遗憾的是,这次刻意注意了下在陈绝粮一段,片中居然没加入子路“君子亦有穷乎”一句,孔子“君子故穷小人穷斯滥”的回答是非常能体现孔子的品格 相比井上靖的小说就不错,重点全在周游列国,写出了夫子的人格魅力,论语上很多死板的话顿时鲜活了,让我感动,电影比之就平淡了,当然电影光拍周游可能也不行,这样没了很多背景,人们会更加不理解,怎么一直这么落魄。
而且,对于孔子这样的人,以及许多在文献中只有几十个字乃至几个字的场景,要将之视觉化,要能让男女老少都能看进去,太难了拍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孔子电影观后感篇4 孔子是个伟人,名人他在我们心目中光环无数我们最了解他的便是他作为教育家的身份,有72名出色的学生 看这部电影之前,对他政治家的身份知之甚少甚至也有误解,他只是一介有着深邃思想却始终不得志儒士,更不懂射箭之类的武术毕竟我不是专门研究历史或者电影的人孔子这个人难拍,原因是放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如何能展示他的一生这个地方就得有详有略,有轻有重 电影的脉络很清晰:出任大司寇—齐鲁会盟—隳三都—周游列国—返回故土同时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从政,展示了孔子的政治与军事手腕与抱负;第二个是遭佞臣排挤周游列国,传道授业的辛酸流亡生涯如果从梦想的角度来看,就是由造梦—挫折—顿悟的人生经历,表现了政治家思想家对理想的执着 从政的那一段很精彩,让我看到一个很有才辩与谋略的孔子在年祭大会上公然挑战三桓之首的季桓子,巧辩公孙氏,要求废除奴隶殉葬的恶俗;齐鲁夹谷会面时面对齐大军的威势,公然上演类似的“空城计”正当孔子下猛药“隳三都”,不料计谋却被孔子的车夫给听了去,使得季氏早有防备,其后齐国鲁公害怕三桓与齐国的强大势力,放弃了削减三桓的好机会。
我看到孔子政治蓝图失败后的痛,是君王放弃了与他一起坚持筑梦的痛 他有点理解“上善若水”了虽然鲁国容不下他,但他的政治理想还在,为此,他是不惜和家人分离,与弟子们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游说生涯一走就是十几年那可是个战乱的年代,兵戈相对,哪个君王会重用他所说的礼?卫王骂他书呆子,宋王驱逐他,连传道授业的位置也不给而生活又是如此的艰辛,一碗汤都要分一群人喝最让我心酸的就是颜回与子路的死,一个为了捡掉进冰窟窿里的竹简活活冻死,一个在乱枪刺穿至死时都记得师傅所言的礼而孔子不言不发,内心却悲痛万分,难以言喻 当季桓子的儿子找到他,恳请他回归故土,他郑重的说出专心教书授人的话他确实领悟了,当今的世界知音难觅,他的理想抱负很难在这辈子施展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立书授业中安祥晚年,内心却又形单影只 这部戏所反映的是孔子一生在追求以礼平天下的大梦,虽败犹荣而我们追求的,不过是个人的小梦我想,不管是大梦还是小梦,有梦想,敢坚持的人就是勇敢的人,就是令人钦佩的人像甜蜜蜜里那对来香港寻觅赚钱机遇的内地男女,女的对男的说过:你的理想呢就是娶小婷结婚,而我的就是挣钱买房子,在香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无论理想多么渺小,他们总归努力过实现过。
在战争年代,人连家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理想?孔子这样的先知,真的很难能可贵;在这个和平年代,人最怕的,恐怕还是没有方向的活着 我无所谓戏的可信度与拍摄的艺术性,因为电影所反映的人物与真实的史实总会有差别的但我觉得这个剧情不错,一个镜头颇令我感动:孔子面对公孙氏的反叛,命将士用火攻从城墙上推下无数燃烧的汽油桶,他不停的打鼓,打鼓,直到筋疲力竭望着城下一片火海中,无数士兵在地上痛得翻滚,死去活来,他的眼神是复杂的,坚定而又怜悯战斗总是残酷的,无辜士兵的牺牲让他于心不忍,这更加坚定了他以礼治国的决心 所以,我相信,以平常心对待这部电影,必然会看出点点滴滴的感悟坚持梦想最让我感动了还有,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 孔子电影观后感篇5 孔端友南渡衢州行使衍圣公权力期间,曲阜早已沦入金兵之手在宋高宗帮助孔氏家族在衢州定居之后不久,与南宋政权对峙的金熙宗于南宋绍兴八年将孔端友胞弟之子封为衍圣公自此,孔子世家内有了两个衍圣公,形成南北两宗的局面也有资料记载,当时崛起的蒙古族为了笼络人心,也册封了孔子第51代孙孔元为衍圣公这样看来,当时中国有3位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