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CI传播视角下的麽教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广西田阳县为例.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2906927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7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CI传播视角下的麽教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广西田阳县为例    赵 琦 曾静静 唐 聃 (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530004)Reference:麽教文化是壮族原生态宗教文化,研究与传承壮族麽教文化,是弘扬优秀的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广西田阳县的田野调查问卷数据,运用CI传播与话语权理论,进行分析、探究当前壮族麽教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为今后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Keys:壮族麽教;文化传承;CI理论;话语权本文是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壮族麽教文化的传承研究——以广西田阳县为例》成果项目编号[201410593081]一、壮族麽教文化简介壮族麽教是以布麽为神职人员、以司麽为主要经典、以古麽为主要宗教活动的壮族原生性民族民间宗教1和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样,麽教文化也有其稳定的文化结构层次第一是理念层次包括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勤劳创造、智慧福祉、亲善和睦、善恶报应等理念麽教文化的一大特色是追求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麽经专有解冤经,意为化解冤仇,例如“解父子冤”“解婆媳冤”“解兄弟冤”“解犯神冤”等,通过“解冤”来按照壮族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对社会生活中的反道德行为冲突加以调控。

      第二层面是行为与制度麽教的理念通过麽教的制度行为得以体现,如法事制度以冤经为例,书中涵盖范围较广,包括父子、婆媳、兄弟、人与社会等多种关系,内容多为前人因为违反社会规范、社会理论、社会道德而遭到祸殃的故事做法事时,布麽念诵麽经,讲述“前代人”因违反伦常而遭祸殃等等,暗示社会伦理和规范,从而起到劝导、警示以及训诫作用,自动维护社会行为要求,从而达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目的第三是器物层面包括民间流传的经书(如麽经)、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各式各样的宗教法器:如蛙纹石础、雷纹女像、古壮字残碑、古钟等壮族麽教是壮民族原生态宗教文化和传统观念文化体系的集大成者,是壮族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研究与传承壮族麽教文化,是弘扬优秀的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二、CI传播理论CI是CIS的简称,CIS即Coporation Identity System,直译为组织识别系统CI 传播就是通过统一整体的传播系统将组织文化外化为组织形象的过程2CI系统是由MI(理念识别mind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VI(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三方面组成。

      CI系统其核心是理念识别(MI),包括组织的目标、哲学、精神、作风、道德和宗旨等行为识别(BI),它一般包括组织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组织习俗习惯和表现的行为活动3,是一种方式渠道,是传播过程的关键部分视觉识别(VI),包括组织的名称、标志、标准色、建筑物风格、自然环境的营造等视觉因素4,是理念的物化表现形式由此看来,麽教文化结构与CI传播系统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MI对应麽教文化的理念层次,BI对应麽教的制度和行为层次,而VI则对应麽教的器物层次在众多的文化层次与建设理论中,CI传播理论能够较好地帮助我们分析研究主体,指出建设的路径,故选择此理论作为本次课题的分析工具三、问卷数据描述及分析(一)基于CI传播与话语权的问卷数据分析本次调查选择在麽教文化的发祥地在广西田阳县进行,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48份,回收率为93%,有效率为88.89%问卷设计以CI传播理论为依据,分别从麽教文化的理念、制度、器物三个层面进行调查与分析1.关于理念部分在248份问卷中,大部份对麽教文化理念持中立态度,共有150人,占60.5%;支持的有92份,占37.1%;反对的人有6人,占2.4%。

      由此可见,麽教文化在当地民众中的影响力是相当有限的,大部分人对待麽教文化态度更偏向于保持中立在相关性分析中,年龄与对麽教所持态度的简单相关性系数为-0.323,说明两者存在负的弱相关性由年龄与对麽教所持态度的交叉表中可以看到,样本数据对麽教持有支持态度的比例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含)至50岁在本年龄段的支持率达到55%,50岁(含)至60岁支持率达到87.5%,60岁(含)以上支持率为100%综上所述,麽教文化在当地民众中的影响力更多的体现在年龄较大者之中,而随着年龄的降低,麽教文化的影响力总体呈现衰减的趋势2.关于制度与行为识别部分在“是否请麽公做过法事”的问题的回答中,127人选择有,占总样本的51.2%,121人选择没有,占总样本的48.8%,表明麽公在当地依然保持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在行为层面,麽教文化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大于其在理念层面的影响力在“哪些家人参加过敢壮山布洛陀祭典”的调查中,在248份样本中,154人表示参加过,选择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参加的人数分别为109、80人由此可见,尽管麽教文化在理念层面的影响力有所衰减,但是在行为层面中,依然保持着比较可观的影响力。

      在“是否参加过布洛陀歌圩”的调查中,其中211人表示没有参加过,占总样本数的85.1%,37人表示参加过,占总样本的14.9%说明歌圩在当地不具备影响力,尽管在行为层面麽教文化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在具体的行为方式上是有所区别的在“如何看待敢壮山布洛陀祭典”的调查中,145人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盛典,占总样本的58.5%,50人认为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知名度,45人认为是一种对神的敬畏,5人认为哗众取宠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当地民众对于敢壮山布洛陀祭典的认识是比较局限的,仅仅当做当地的一个民族盛典来看待3.关于视觉识别层面在248个样本中,212人表示家中没有关于麽教的书籍,占总样本的85.5%,而拥有相关书籍的人数仅占总样本的14.5%178人表示家中没有悬挂麽教神像图,占样本总数的71.8%,悬挂麽教神像图的人数仅占总样本的28.2%说明在当地麽教文化的实物传承现状较差此外,对于布洛陀神故事了解情况,66.5%的人表示有所了解,仅有57人表示一点也不了解对于8大景点关于布洛陀的传说,158人表示有所了解,占总样本的63.7%,36.3%人表示不知道说明麽教文化神话传说具有一定的传播度,但是结合上面两个题目可以看出,麽教文化神话传说在传播载体上对于物质载体的利用比率是较低的。

      二)麽教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从CI传播理论角度来看,每一个文化都是具有完整结构的整体,由内到外分别是理念识别、行为和制度识别以及视角识别三个层次建设有机组合,缺一不可,其中一个建设不力都会导致文化结构的坍陷进而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麽教文化所以出现传承中的问题其实与文化结构内部发展不均衡密切相关1.在理念层面麽教理念落后导致传承困难理念是一个文化的核心,文化的传承决定于理念的先进性麽教文化传承困难,究其原因,麽教文化理念从根本上而言是有神论的,麽教文化的核心观念即是灵魂观念和万物有灵观念、图腾文化以及祖先观念,而这与现在民众所接受的无神论的普及教育是相违背的,这在根本上限制了麽教文化在民众中的传播,尤其是在年轻一代的人中传播尤为艰难,这同时解释了随着年龄的减小,麽教文化支持率递减的现象而且,这对麽教文化本身的话语权是极为不利的话语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文化信息本身的价值理念的先进与否,是否与受众的需要相契合2.在行为制度层面传承主体缺位、制度不健全导致麽教文化传承步履维艰第一是传承主体的缺位麽公及当地民族成员作为麽教文化传承的主体,对麽教的发展与传承起关键性的作用而调查发现除了上年纪的老人以外,年轻人已经很少参与麽教文化传承活动,麽教文化的代际传承出现断裂。

      虽然有些风俗流传度仍然较为广泛,但参与人数并不广泛,尤其缺乏青少年群体的参与第二,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密的组织、健全的制度做支撑而麽教文化的制度、组织结构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其本身的流传发展作为一种信仰文化,麽教与世界宗教相比,它没有相对独立的宗教组织机构承担起传承的重任;另外,壮族麽教的法事仪式比较单纯,组织结构也相对简单,制度不完善在壮族麽教体系中,早期的麽公都是单独行动,各自收徒,独自进行法事等活动,且不依赖家族血缘关系进行传承然而,这样的情况在近年来有所改变,“随着佛教、道教在壮族地区影响加深,尤其是近现代壮族社会,年轻人愿意拜师学麽的已经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壮族麽[来自wwW.lw5u.cOm]教不得不接受家族传承的方式来拜师收徒5松散的组织与不健全的制度使得麽教文化的主要传承人麽公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3.在视觉层面器物文化是文化的物质载体,麽教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器物文化严重缺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宗教方面来看,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间,乃至粉碎“四人帮”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各级政府都把包括壮族麽教在内的各民族民间宗教、民间信仰习俗一律当作“封建迷信”来扫荡,各级公安机关派出所及司法部门隔三差五就下乡搜缴各种宗教器物、经书、唱本加以焚烧,捣毁各地民间所有神坛、庙宇。

      6使得作为麽教文化传承的主要的物质形式,如麽经、唱本、法器等等遭致严重的破坏在248个样本中,有85.5%(212人)表示家中已经没有关于麽教的书籍,另有71.8%(178人)表示家中没有悬挂麽教神像图直到21世纪,随着民族文化及旅游产业品牌打造的兴起,各级政府才开始对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开始重新审视和整理挖掘保护,出版了《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 (1-8卷)、《布洛陀寻踪———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等书籍但这些工作对于麽教文化的传承而言还远远不够四、对策研究CI传播理论认为,文化结构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承需要三个层次系统着力,才不会导致文化的坍陷,从而阻碍文化的发展因此麽教文化的传承也应该从文化系统入手,从理念、行为制度和器物全方位进行就是传承一)在理念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更,人类文化也会跟着出现变迁麽教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作为核心的麽文化也会自然而然的走向寂静其根源正如上文所述,麽文化核心理念的有神论与当今社会的无神论思想是格格不入的,这也正是麽文化不被当代广西田阳县大多数年轻人所接受的原因因此,在理念层面,对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对麽教中的精华进行弘扬。

      麽教有很多合理的思想与当下的发展理念相容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崇尚自然、和谐、团结等思想精华,与当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谐社会、民族大团结等理念相容,具有先进性与民族性,是麽教文化的精华,对民族成员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必须带来弘扬传承下去另一方面,对于麽教中的糟粕,如有神论、因果报应等违反科学的封建迷信的思想糟粕要进行必要的扬弃使麽教文化在改造后能与时俱进发挥其应有的教化作用只有经过扬弃的麽教文化才能解决麽教传承中的后继无人的局面二)在行为和制度层面随着佛教[来自Www.lw5u.coM]道教等外来宗教文化的进入,尤其是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转折,壮族麽教面临生存危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主动将传统的东西加以调整改变、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才是明智之举因此,在面临传承危机之时,壮族麽教首先从自身的传承方式展开变革,尤其需要注意建立健全麽公传承的制度,从学麽、司麽制度入手进行改革,摈弃落后的迷信的形式,弘扬先进的科学的仪式仪式作为理念的一种制度表达对文化传承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尤其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锻造以及民族成员的教化、熏陶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风俗活动中进行弘扬文化的传承要通过民族成员的实践来完成。

      而民族风俗是最好的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