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明西方经济学》第三版教学大纲.doc
8页《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02030032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授课对象:会计专业本科总学时:72学分数:4学分适应专业:授课对象:经济类各专业(本科)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等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各专业的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了解: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理解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与把握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灵活地进行分析和运用到实际中。
三、主要教学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2、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概况3、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及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二)教学时数 3学时(三)教学内容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三、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五、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六、理性经济人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需求理论、价格的决定及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与运用2、了解供给理论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二)教学时数 10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需求原理一、需求 二、需求定理 三、影响需求的因素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原理一、供给 二、供给定理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一、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三、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四、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第四节 弹性理论一、 需求弹性 1、弹性的含义 2、需求价格弹性 3、需求弹性的五种类型二、实例分析 第二章 消费者效用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2、了解需求曲线的推导(二)教学时数 10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边际效用分析一、欲望与效用 二、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四、消费者均衡 五、 需求曲线推导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一、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三、预算线 四、消费者均衡 第三章 生产与成本(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短期生产理论与短期成本理论和利润最大化原则2、掌握规模经济及长期成本概念3、了解企业理论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二)教学时数 8学时(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产的基本规律一、生产函数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四、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 五、规模经济 第二节 成本理论一、 成本 二、短期成本分析 三 长期成本分析 第三节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一、收益分析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 三、等产量曲线 四、等成本曲线 五、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第四章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2、掌握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均衡的特点及不同市场的比较(二)教学时数 8学时(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垄断形成原因 二、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三、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四、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第五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的厂商均衡特点2、掌握不同市场的比较(二)教学时数 6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垄断竞争市场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二、垄断竞争市场均衡第二节 寡头垄断市场 一、寡头市场成因 二、古诺模型第五节 不同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 第六章 要素市场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2、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3、了解收入分配的一般原则(二)教学时数 4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第三节 工资、利率、地租的决定第四节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市场失灵的应用及对效率的影响2、掌握政府可采用的微观经济政策(二)教学时数 3学时(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垄断 一、垄断的原因 二、垄断的负面影响 三、政府微观经济政策第二节、外部效应 一、外部效应概念 二、消除外部效应的市场化途径第三节、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 三、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机制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2、掌握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及三、四部门经济恒等关系(二)教学时数 6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二、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 二、三部门、四部门经济 第九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总需求决定理论和乘数理论2、掌握消费函数理论3、了解投资函数理论(二)教学时数 4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一、消费函数 二、储蓄函数 第二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第三节乘数理论 一、投资乘数 二、其他乘数 第十章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投资函数2、重点掌握IS曲线、LM曲线的经济含义;3、掌握IS-LM模型的内涵 (二)教学时数 4学时(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投资一、 投资函数 二、投资理论 第二节 商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一、IS曲线的推导 二、IS曲线的斜率 三、IS曲线的移动第三节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一、货币需求 二、LM曲线的推导 三、LM曲线的斜率 四、LM曲线的移动 第四节 IS-LM模型一、均衡状态的求解 二、均衡状态的变动 三、市场失衡及调整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2、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3、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二)教学时数 4学时(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三、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机制 参考资料: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二、赤字财政政策 三、内在稳定器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一、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三、货币政策运用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一、相机抉择 二、菲利浦斯曲线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的是介绍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方法的知识以便为后续相关的课程奠定学习基础五、选用教材及参考教材选用教材选用教材:陈承明主编《简明西方经济学》,上海财大出版社,2011年版参考教材:1.何璋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罗丽英、黄新萍、鲁丽梅主编《经济学导论》,湖南大学出版 3.(美)保罗 萨缪尔森等著《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4、朱有志主编《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 执笔人:王文胜 审核人:彭晓莲编写日期:2012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