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处理工艺教案.doc
13页第 1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第9 周 教案完成时间 第1 周 课题(章节)绪论第一章 金属的加热第1-1节 金属加热的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热处理工艺的定义;2、了解国内外热处理工艺的发展历程;3、掌握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方法及要求;4、掌握加热三种物理过程及影响因素教学重点、难点:1、 对流、辐射及热传导三种加热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 热处理加热时间的确定3、 影响热处理工件加热的因素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以讲述为主,结合实例,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课堂练习、作业:结合具体内容出思考题,并安排下次课预习内容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 让学生基本了解国内外热处理的发展概况,并掌握对流、辐射及热传导三种加热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第 2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第 9 周 教案完成时间 第 1 周 课题(章节)第一章 金属的加热第2节 金属及合金在不同介质中加热时常见的物理化学现象及加热介质的选择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氧化-还原、脱碳-增碳反应方向判断;2、掌握脱碳过程及脱碳层组织特点;3、了解不同加热介质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氧化-还原反应、增碳-脱碳反应方向的判断;2、脱碳过程及脱碳层组织特点3、加热介质的选择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以讲述为主,结合实例,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并在上课开始带大家复习上次课所学的一些重点内容,以加深印象课堂练习、作业:给出课后作业题,P23:第2、3题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 本次课的难点在于反应方向的判断和脱碳后的组织特点,通过反复及浅显的比喻讲解,基本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第 3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第10 周 教案完成时间 第 1 周 课题(章节)第二章 退火与正火第1节 退火、正火的定义、目的和分类第2节 常用退火工艺和方法第3节 钢的正火第4节 退火、正火后钢的组织和性能第5节 退火、正火缺陷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常用退火及正火的定义和处理后微观组织特点;2、 了解常用退火工艺和方法3、 了解退火和正火造成的缺陷教学重点、难点:1、球化退火原理、方法及应用场合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这节课牵涉到已学金属学方面的知识较多,通过提问,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
并在上课开始带大家复习上次课所学的一些重点内容,以加深印象另外还对上次课作业进行点评课堂练习、作业:给出课后作业题:P35:第1、2、3题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这次课牵涉到较多的基础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基本达到教学目的第 4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第10 周 教案完成时间 第 1 周 课题(章节)第三章 钢的淬火及回火第1节 淬火的定义、目的及淬火的必要条件第2节 淬火介质第3节 钢的淬透性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淬火的定义、目的及必要条件;2、 掌握有物态变化淬火介质的淬火过程;3、 了解常用淬火介质的冷却特点;4、 掌握淬透性和可硬性的概念与区别;5、 掌握端淬法的特点及应用举例教学重点、难点:1、端淬法的特点及应用举例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端淬法是重点内容,以讲述为主,结合例题的方式,反复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上课开始对上次课作业进行点评,带大家复习上次课重点内容,以加深印象课堂练习、作业:布置课后作业题:P74,第1、2题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本次课所学的端淬法的应用比较抽象,难易理解,其它易理解掌握,部分学生经学习后还是不太明白,下次课开始时再重复介绍。
第 5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第11 周 教案完成时间 第 1 周 课题(章节)第三章 钢的淬火及回火第4节 淬火应力、变形及开裂第5节 确定淬火工艺规范的原则、淬火工艺方法及其应用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淬火应力分类;2、 掌握冷却过程中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的变化规律;3、 了解淬火应力的影响因素;4、 了解淬火变形的分类及影响因素;5、 掌握淬火裂缝的种类及原因;6、掌握淬火方法及应用教学重点、难点:1、 冷却过程中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的变化规律;2、 淬火裂缝的种类及原因;3、 淬火方法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在上课开始对上次课作业进行点评,带大家重点复习上次课所学的端淬法,以加深印象课堂练习、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把本次课所学内容仔细复习一遍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本次课所学的淬火变形是重点,通过简化应力变化过程,强调最后温度的变化特点,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变形的特点,基本达到教学目的第 6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第11 周 教案完成时间 第 1 周 课题(章节)第三章 钢的淬火及回火第6节 钢的回火第7节 淬火新工艺的发展及应用第8节 淬火、回火缺陷及其预防、补救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钢回火4阶段组织变化特点;2、 掌握低、中、高温3种回火方式的特点及应用场合;3、 了解5种淬火新工艺的特点;4、 了解淬火、回火后的缺陷类型、原因及补救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低、中、高温3种回火方式的特点及应用场合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以讲述为主,结合实例,通过提问回火四阶段组织变化特点,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课堂练习、作业:要求课后复习本次课所学的内容,尤其是淬火方法和低、中、高温3种回火方式的特点及应用场合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 本次课重点内容是低、中、高温3种回火方式的特点及应用场合,并要求掌握,5种淬火新工艺的特点,尤其是等温淬火的组织特点,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所学内容第 7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第 12 周 教案完成时间 第 1 周 课题(章节)第四章 钢的表面淬火第1节 表面淬火的目的、分类及应用第2节 表面淬火工艺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第3节 了解淬火的目的、分类及应用;第4节 掌握表面淬火工艺原理;第5节 了解表面淬火对钢表面性能的影响及原因教学重点、难点:1、 钢在非平衡加热时的相变特点;2、 表面淬火对不同种类和状态钢的组织分布特点影响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以讲述为主,结合实例,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课堂练习、作业:课后加强复习,尤其是非平衡加热时的相变特点。
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通过对非平衡加热时的相变和表面淬火对不同种类和状态钢的组织分布特点影响这部分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目的第 8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第12周 教案完成时间 第1周 课题(章节)第四章 钢的表面淬火 第3节 表面淬火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感应加热基本原理及物理过程;2、 了解感应加热淬火相关工艺的选择;3、 了解其他一些新型表面淬火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 感应加热物理过程;2、 新型表面淬火加热原理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以讲述为主,结合实例,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尤其是感应加热部分,在企业经常使用到,学生兴趣较高课堂练习、作业:课堂上涉及到以前所学的知识,通常进行提问,课后复习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这次课重点介绍了感应加热的原理以及加热的物理过程,另外还对一些新型表面加热源进行了讲解,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知识第 9 次课 3 学时 授课时间 第13周 教案完成时间 第1周 课题(章节)第五章 金属的化学热处理第1节 化学热处理基本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化学热处理定义、目的及应用;2、掌握化学热处理吸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掌握化学热处理的扩散过程;4、加速化学热处理过程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纯扩散和反应扩散的过程和特点;2、 物理加速和化学加速化学热处理的方法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以讲述为主,结合实例,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课堂练习、作业:要求结合金属学基础知识,加以巩固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学生进本掌握化学热处理定义、目的及应用及化学热处理吸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和加速化学热处理过程的方法第 10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第13周 教案完成时间 第1周 课题(章节)第五章 金属的化学热处理第2节 钢的渗碳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渗碳目的、分类及应用;2、 了解滴注式渗剂的选择原则;3、 了解渗碳后热处理方式及组织和性能;4、 了解渗碳缺陷类型;教学重点、难点:1、 钢的渗氮原理2、 钢的渗氮层组织随渗氮温度及冷却速度变化的变化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以讲述为主,结合实例,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本教研室谢老师就是从事表面化学热处理研究的,介绍其所作的一些工作课堂练习、作业:学生上黑板标注铁碳二元相区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掌握渗碳层的组织特点和相应的性能,并介绍渗碳方法。
课题(章节)第五章 金属的化学热处理第3节 钢的渗氮教学目的与要求:5、 掌握钢渗氮原理及渗氮层组织的变化;6、 了解渗氮方式7、 了解渗氮层的组织和性能教学重点、难点:3、 钢的渗氮原理4、 钢的渗氮层组织随渗氮温度及冷却速度变化的变化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以讲述为主,结合实例,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本教研室谢老师就是从事表面化学热处理研究的,介绍其所作的一些工作课堂练习、作业:学生上黑板标注铁氮二元相区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掌握渗碳层的组织特点和相应的性能,并介绍渗碳方法第 11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第14周 教案完成时间 第1周 第 12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第14周 教案完成时间 第1周 课题(章节)第五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第4节 钢的碳氮共渗第5节 渗硼第6节 渗金属第7节 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