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节 地表形态教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12660281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二节 地表形态教案【学习目标】一、 知识目标1、 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时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3、 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4、 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5、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 能力目标1、 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力来源与表现形式;2、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3、 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阅读分析,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4、 以流水和风力作用为例,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5、 进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形成;2、 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3、 以流水和风力作用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学难点】1、 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2、 从内、外力综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动画展示;探究合作;读图分析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展示景观图片【板书】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板书)【教师导学】阅读教材第一部分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填表格 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过渡】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有关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地壳运动的奥秘,也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其中比较盛行的是板块构造学说板书】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讲述】实际上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许多的断裂带分割成六大部分这就是近几十年解释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较为盛行的 “板块构造学说”【板书】(一)板块作用与地表形态【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此部分内容【多媒体】教材图2-10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讲述】板块构造学说认为: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④、两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此⑤、板块移动发生张裂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山脉学生活动】学生看图记忆六大板块并考察提问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4、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5、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6、红海是怎样形成的?【过渡】板块运动形成了宏观地形,但整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我们经常在野外看到的一些地形,很多是由于地质构造形成的板书】(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多媒体中问题【多媒体】1、什么是褶皱?褶皱分为哪两种基本形态?2、什么是断层?断层分为哪两种基本形态?【多媒体】褶皱和断层的形成在断层处强调一下断层与断裂的区别)【讲述】褶皱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一般形成山岭;褶皱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一般形成谷地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多媒体】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学生活动】完成下表地质构造类型结构特征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地形成因举例褶皱背斜向上隆起中间老,两翼新山岭岩层向上隆起而成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山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向斜向下凹凹陷中间新,两翼老山谷岩层向下凹陷而成山岭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断层地垒相对上升块状山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地堑相对下降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等【讲述】地质构造在实践中的意义例如,找石油天然气要在背斜部位;打隧道、开矿石也应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为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开石方可降低成本找地下水要在向斜部位板书】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讲述】(总结)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会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些作用统称为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出示图片:风化壳,激发学生对其成因的兴趣 视频:昼夜温差使岩石破碎,迎客松图片:生物使岩石破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风化作用的概念投影一组侵蚀地貌图片:风蚀柱,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海蚀地貌,冰蚀地貌)师:以上我们看到的现象主要是什么作用形成的?这种作用主要由哪些外力作用形成的?【学生活动】回答略讲述】(归纳小结)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原地就形成了侵蚀地貌同学们想一想,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到时哪里去了呢?【学生活动】回答略投影一组堆积地貌图片:亚马孙平原,新月形沙丘,海边的沙滩,冰积地貌)师:请同学们推测以下,上述堆积地貌中,哪些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哪些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哪些是海浪堆积作用形成的?哪些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说一说你的判断理由?【学生活动】回答略讲述】(归纳小结)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小结: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略)【学生活动】(讨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关系)填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讲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在地表形态的形成中,内力作用是主要方面的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讨论P83、87、 P42图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这些地貌主要是在什么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推测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参考答案: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植物稀少,加之土质疏松,夏天多暴雨沙漠地区风力较大,风携带沙子对地表的岩石打磨,形成了风蚀柱、风蚀蘑菇等海水运动时,冲击侵蚀把地表物质带走,形成了图中的景观板书】三、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讲述】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特殊的外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地表形态.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学生活动】教材P42页活动,并回答活动中的问题讲述】从上述我们知道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做到趋利避害,保护环境,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否则的话,人类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学生活动】让学生举出自己熟悉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例子,分析其合理性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作用在不断地进行,永不停息,时刻在改变地表形态。

      认识了我们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做到趋利避害,保护环境,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二)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a. 褶皱: 背斜 向斜 b. 断层: 地垒 地堑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表现形式:2.      风力、流水四、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