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身免病.ppt
117页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第一节 概 述,自身免疫耐受(autoimmune-tolerance):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自我”,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反应,或仅产生微弱的免疫应答,此为自身免疫耐受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反应,出现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 自身抗体(autoantibody):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内成分的抗体,自身免疫的发生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自身成分的自身抗体(autoantibody)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又称致敏T淋巴细胞,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与相应的自身成分产生免疫应答.当机体免疫系统受到内因\外因或遗传因素作用产生针对自身正常或变性的组织\器官\细胞\蛋白质\或酶类等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体内有产生针对自身成分的自身抗体,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标志,一、自身免疫性疾病分类,按疾病累及的系统区分,,,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或器官非特异性或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organ-specific autoimmune disease)或局限性自身免疫病,按疾病累及的系统区分,结缔组织疾病 神经肌肉疾病 内分泌性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生殖系统疾病 皮肤组织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二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1. 多数病因不明 2. 患者以女性居多,并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有所增加 3. 有遗传倾向 4. 患者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致敏淋巴细胞存在 5. 病程一般较长,多迁延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5. 疾病有重叠现象,即一个病人可同时患一种以上自身免疫病 7. 病损局部可发现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 8. 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 9.免疫力低下,第二节自身免疫疾病与免疫损伤,在某些情况下,机体的自身耐受遭到破坏,禁忌细胞株活跃,机体免疫系统针对某些自身组织成份产生了免疫应答,就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一、自身抗原,隐蔽抗原的释放 自身成分的改变 共同抗原引发的交叉反应,一、自身抗原,隐蔽抗原的释放 隐蔽抗原是体内某些组织成分,如精子,眼内容物\脑等,在正常情况下从未与免疫细胞接触过,但其对应的淋巴细胞克隆仍存在,并具免疫活性,一旦手术\外伤\感染等条件下,隐蔽抗原释放入血或淋巴液,便与免疫系统接触,免疫系统将其误认为”异物”引起自身免疫应答.,自身成分的改变 自身成分在受到物理因素(冷\热\辐射)化学因素(如药物)或生物因素(细菌\病毒)作用后,导致自身免疫病,如变性的IgG可刺激机体产生抗变性的IgG抗体(类风湿因子),并与抗变性IgG抗体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上,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共同抗原引发的交叉反应,某些病毒\细菌与正常人某些组织细胞上有类似的抗原决定簇,针对这些抗原决定簇产生的自身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可与自身组织细胞发生交叉反应,如A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种抗原蛋白与人心肌内膜或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感染链球菌后产生的抗体可与心肌及肾小球基底膜起交叉反应,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二、免疫调节异常,淋巴细胞旁路活化 多克隆刺激剂的旁路活化 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 自身致敏T细胞与自身抗原应答 三\遗传因素,第三节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理性的自身免疫应答可发生在体内任何组织器官,临床上常以病理损害的机制来区分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超敏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可分为由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由T细胞对自身抗原应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身免疫病出现混合的临床表现时,称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一、由I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学血性贫血(AIHA) AIHA特点是:①体内出现抗红细胞自身抗体,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s)阳性②红细胞细胞寿命缩短.分为原发性贫血和继发性贫血两类,常引起的药物有青霉素\奎尼丁\异烟肼,非那西丁\甲基多巴\对氨基水杨酸,抗红细胞抗体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①温抗体:为IgG,37度可与结合,但不聚集RBC,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②冷凝集素为IgG,低温时与RBC结合,使其凝集.常引起冷凝集素综合症. ③Donath-Laidsteiner抗体:属于IgG此抗体在低温是先与两种补体成分结合,当温度升高至37时,引起补体连锁激活,导致溶血,临床上出现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TP是一种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紫癜,PLT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壮年,女性较多, ITP患者血清中存在有PLT抗体,该抗体可以缩短PLT的寿命.也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抗细胞表面受体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MG)患者体内存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这种自身抗体结合到横纹肌细胞的乙酰胆碱受体上,使之内化并降解,引起以骨骼肌运动无力为特征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常发生任何年龄,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眼肌无力,进而累积到其它部位,常呈进行性加重.,二、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SLE RA,干燥综合症,该病特征为分泌腺体功能异常导致皮肤和黏膜的干燥,泪腺与唾液腺最常为侵犯,从而产生眼干和口干,约50%的患者有鱼鳞样的皮肤干燥,女性病人阴道黏膜可呈干燥萎缩,有瘙痒感.伴色素沉着与溃疡.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通常为阳性。
多发性肌炎,多发性肌炎是以损害肌肉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同时有皮肤损害,则称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以成人多见,皮肌炎在儿童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临床通常表现近端肌群无力、伴有触疼,随病情发展有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多发性肌炎有多中自身抗体,其中较特异的Jo-1、M1,硬皮病,硬皮病最典型的表现为皮肤变紧\变硬.当病变侵害少量皮肤时,称为局限性硬皮病,全身性病变时则称为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75%的PSS患者有抗核抗体阳性.抗Scl-70抗体是PSS的特异性抗体.80-95%的局限性硬皮病患者抗着丝点抗体阳性.,,第四节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检测 自身抗体是指抗自身细胞\自身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是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某些自身免疫病是伴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一、自身抗体的特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 高滴度存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参与免疫病理性损伤,,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 IgA和IgD.其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故该类抗体可与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发应,目前,已有二十余种抗核内不同成分的抗核抗体被相继发现.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腔积液\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ANA在未治疗的SLE患者中的 效价较高,在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呈阳性,如SLE \RA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症,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正常老年人也可有低效价的ANA.ANA阳性并不一定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不同,因此产生多种类型的ANA,在其众多类型中,作为针对某一特定核成分的 个别抗体,只在某一疾病中出现不同组合,可形成各种疾病或疾病亚群的特征性抗体谱,因此总的ANA检测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是 一个 极为重要的筛选试验.,抗核抗体谱的分类和命名 以首先检出该抗体的患者名字命名,如抗Sm、 抗Sa 抗体等; 以相关疾病命名,如抗Scl-70、抗SS-A、抗SS-B 抗体等; 以抗原的部位命名,如抗核仁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核膜抗体、抗细胞浆抗体等; 以抗原的化学名称分类命名,如抗DNA、抗RNP、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等。
抗核抗体谱,,,间接免疫荧光法示意图,,细胞核 细胞浆 细胞骨架 细胞周期 均质型 核糖体型 肌蛋白型 中心体型 斑点型 线粒体型 波形纤维蛋白型 纺缍体型 核仁型 高尔基体型 细胞角蛋白型 纺缍丝型 着丝点型 溶酶体型 原肌球蛋白型 中间体型 周边型 颗粒型 纽带蛋白型 PCNA型 核点型(dots),,,,IIF检测ANA荧光染色模型,,斑点型(nRNP/Sm),高滴度的抗U1-nRNP为MCTD的特征抗Sm抗体对SLE具有高度特异性斑点型(SSA/SSB),抗SSA最常出现于SS及新生儿红斑狼疮 (100%)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女性,可出现于SS和SLE均质型,,抗ds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 抗ssDNA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nucleosome),周边型,可见于胶原病、PBC、CAH等患者,抗原纤维蛋白型,仅见于5%~10%的PSS,男性高于女性,抗RNA多聚酶Ⅰ型抗体,仅见于硬皮病患者,阳性率为4%,抗Jo-1抗体,抗高尔基体抗体,多发性肌炎(PM)标志抗体,偶见于SLE和SS,核点型(DOTS),,见于SLE、SS、PBC、风湿病,抗着丝点型,PSS局限型标志抗体,抗Scl-70型,PSS 弥漫型的标志抗体,抗肌动蛋白抗体,见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型肝炎,,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SLE标志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标志抗体,,,抗dsDNA抗体与细胞核DNA(外围区)脱氧核糖磷酸框架结合。
抗dsDNA抗体是SLE患者的特征性标志抗体其抗体滴度与疾病的活动程度有相关性,抗体滴度的动态测定为监控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室手段抗双链DNA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常规检测抗dsDNA抗体最常用的方法 抗dsDNA抗体诊断SLE的特异性可达95%~100%,但其敏感性仅为30%~50%,因此抗dsDNA抗体阴性不能排除SLE的诊断检测方法及应用,,,抗核小体抗体,核小体(nucleosome)是真核生物细胞核染色质的基本单位 凋亡细胞是核小体的重要来源,当SLE患者的吞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清除能力受损或降低,导致核小体在患者体内大量存积,激活B细胞产生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 ,AnuA)检测及应用,AnuA的检测通常采用ELISA检测法 AnuA具有同抗ds-DNA抗体相同的诊断特异性,可达到95%,在系统性硬化(SSc)病中可有20%~50%低浓度阳性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该抗体均为阴性 AnuA的表达与SLE病情活动分数相关检测及应用,,,抗ENA抗体谱: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的总称 临床常检测的抗ENA抗体谱主要包括: 抗Sm 抗U1-RNP 抗SSA 抗SSB 抗Jo-1 抗Scl-70 抗rib-P蛋白,三、抗ENA抗体谱的检测与应用,免疫印迹法,,,,SDS-PAGE电泳,转移电泳,酶免疫检测,,,免疫印迹法,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 抗Sm抗体:SLE标记性抗体(20%~30%) 抗nRNP抗体:MCTD 95%~100%(高滴度) 抗SSA抗体:PSS 60%~75%,其它CTD 抗SSB抗体: PSS 10%~40%,其它CTD 抗Scl-70抗体:SSc 25%~75%, 标记性抗体 抗Jo-1抗体:PM/DM 25%,标记性抗体 抗rRNP抗体: SLE特异性抗体(10%~3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AN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