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三知识点串讲化学.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13907098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三知识点串讲化学 - 图文 - 养习惯 树态度 授课教学案 学生姓名: 授课老师: 班主任: 科目: 化学 上课时间: 2023 年 月 日 时— 时 跟踪上次授课情况 上次授课回忆 ○ 完全掌握 ○ 根本掌握 ○ 局部掌握 ○ 没有掌握 作业完成情况 ○ 全部完成 ○ 根本完成 ○ 局部完成 ○ 没有完成 本次授课内容 授课标题 学习目的 重点难点 初三化学月考前知识点串讲 1.知识点的复习; 2.考点的掌握 知识点的运用 孔文初三化学月考知识点串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那么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假如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假设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承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穿插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程度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响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假设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假设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1 养习惯 树态度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局部 2、酒精灯使用考前须知: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制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制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展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挪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有关实验 1.加热碳酸氢铵固体 操作:a.固体在试管里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向下倾斜,如假设药品较少时,可以向上倾斜。

      b.固体加热时,应该首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现象:试管内固体减少,试管壁上有水珠,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假设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 结论:碳酸氢铵〔NH4HCO3〕 加热→ 氨气〔NH3〕 + 水(H2O) + 二氧化碳(CO2) 收获:在保存碳酸氢铵时,应该注意密封、避光,放在阴暗处 2.铁丝腐蚀 现象:红墨水进入导管,铁丝外表出现红色物质 原因:铁丝在食盐水的浸泡下,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作用生成铁锈,从而使锥形瓶中的气压减少 知识:世界上每年有将近总产量1/10的钢铁因腐蚀而损失注意有关的防止腐蚀的方法 3.含硫火柴的燃烧 现象:火柴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能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木柴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没有变化 文字表达式:硫〔S〕 + 氧气〔O2〕 点燃——→ 二氧化硫〔SO2〕 原因:火柴头中含有硫元素,硫元素经过燃烧后转变为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能与高锰酸钾反响从而使之褪色做了一个木柴燃烧的比照实验,就是为了证明不是木条燃烧产生的气体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知识:含硫燃料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最大原因为了减少酸雨,我们一般是寻求新的清洁能,或者是改变燃烧方式。

      4.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 现象:蜡烛溶化,产生红色火焰,放出大量热量,并且有黑烟生成,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一个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在火焰上方盖一个干冷烧杯, 2 养习惯 树态度 在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熄灭火焰后瞬间,在火焰上方出现一缕白烟 原因: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石蜡一局部没有完全反响而生成了炭粒,粘附在白瓷片上熄灭后,温度骤然降低,一局部石蜡蒸气以及一局部石蜡燃烧生成的中间产物,在空气中凝结,形成了白烟 5.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实验 现象:橡皮塞被弹出,试管中的火柴瞬间被点燃,而后就熄灭了 解释:在密封的试管中存在一定的空气,酒精灯加热温度至火柴的着火点,火柴就燃烧起来了,产生大量的热量,使试管中的气压增加,从而使橡皮塞弹开 6.碱式碳酸铜〔铜绿〕受热的变化 现象:绿色的固体变黑,在试管壁上产生了水珠,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氧化铜〔CuO〕 + 水〔H2O〕 + 二氧化碳〔CO2〕 7.碱式碳酸铜〔铜绿〕遇到盐酸的变化 现象:绿色固体溶解形成蓝色溶液,并且放出大量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 盐酸〔HCl〕→氯化铜〔CuCl2〕 + 水〔H2O〕 + 二氧化碳〔CO2〕 推论:碱式碳酸铜遇到其他一般的酸〔如:醋酸等〕,现象都与该实验相似 8.镁带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量,产生白烟,生成了一种白色的固体 解释:镁〔Mg〕 + 氧气〔O2〕 点燃——→ 氧化镁〔MgO〕 知识:在做镁带燃烧实验之前,应该先用砂纸将镁带外表灰黑色的氧化层去除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应该用坩埚钳固定镁带,燃烧时在下方放石棉网 应用:制作烟花,照明弹 9.镁、铁、铜、铝性质比拟 金属样品 1.颜色状态 2.是否容易被折断 3.是否可以导电 4.在空气中点燃的现象 5.在食醋中的变化 镁条 银白色条状固体 容易 可以 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量,产生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有大量气泡产生 铁丝 银白色固体 不容易 可以 铜丝 紫红色固体 不容易 可以 铝条 银白色固体 容易 可以 不能燃烧,外表变黑 有少量气泡产生 不能燃烧,外表变黑 不能燃烧,表铜〔Cu〕+氧气面有一定的白〔O2〕加热→色固体 氧化铜〔CuO〕 没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 金属样品 镁条 铁丝 铜丝 铝条 1.颜色状态 银白色条状固体 银白色固体 紫红色固体 银白色固体 2.是否容易被折断 容易 不容易 不容易 容易 3.是否可以导电 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4.在空气中点燃的现象 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量,产生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不 3 养习惯 树态度 能燃烧,外表变黑 不能燃烧,外表变黑 铜〔Cu〕+氧气〔O2〕加热→氧化铜〔CuO〕 不能燃烧,外表有一定的白色固体 5.在食醋中的变化 有大量气泡产生 有少量气泡产生 没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 10.其他实验 〔1〕煤油燃烧形成的火焰和黑烟 〔2〕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气体混合,产生白烟 〔3〕碘化钾溶液中参加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4〕取少量的葡萄糖、砂糖、面粉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加热,直到完全烧焦后,得到黑色的残渣,该实验说明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 二、某些化学奉献 1.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 2.脱氧核糖核酸〔DNA〕构造的发现,翻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 3.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4.我国在研究蛋白质构造的根底上,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5.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6.居里夫妇发现了钋和镭 7.诺贝尔创造了平安,改良了引爆装置 8.三位科学家研究导电塑料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奖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根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根本概念 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洁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响A+B ==AB 11、分解反响:由一中反响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响AB ===A +B 12、氧化反响:物质与氧的反响〔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响〕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响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响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响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响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响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响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4 养习惯 树态度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处:供应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处: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处: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拟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响: 参加反响物质 与氧气反响的条件 与氧气反响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响的表达式 硫 S + O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