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时间取样观察法在幼儿园中的运用.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76844104
  • 上传时间:2023-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案倒一:某幼儿园刘教师想要理解自己班级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生的频率,但如果对发生在所有幼儿身上的亲社会行为进行观测和记录,时间和精力都是不容许的为此刘教师很苦恼案倒二:某幼儿园王教师同样想要理解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她筹划准备从上午9:50到11:00之间,从自己班级中抽取15名幼儿作为观测对象,观测记录幼儿亲社会行为及其频率一共观测的时间是90分钟,王教师将这90分钟平均分派在15名幼儿身上,即每名幼儿观测6分钟,在一星期内反复这个过程三次观测结束后,每个幼儿有三次,每次6分钟的行为记录以上案例是两位教师在班级中进行科研活动的反映,两位教师都但愿观测记录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案例一中的刘教师遇到的状况在诸多幼儿园中也都也许遇到一种人对全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活动进行细致观测和记录是不现实的案例二中的王教师,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难题,选择了班级内l5个孩子进行观测,并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记录,并进行多次反复和验证,是很有效的一种教育科研措施案例二中王教师所采用的措施在幼儿教育科研措施中是很有效的一种,即时间取样观测法即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原则,来观测记录预先拟定的行为与否浮现,以及浮现的次数和频率的一种观测措施。

      本文以王教师的时间取样为例,探讨在幼儿园教育教科研工作中如何科学使用时间取样,有效的记录观测幼儿的行为一、拟定观测的目的行为和操作性定义(一)观测的目的行为个人的行为特别是幼儿园孩子的行为复杂多样,幼儿数量多,且每个时间段该行为都也许发生,观测所有幼儿在所有时间段发生的亲社会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运用时间取样观测法中,观测者只能对她所关怀的行为感爱好,因此在进行观测之前,必须拟定所观测的目的行为,在拟定期观测者可以将某些较大的行为单元提成许多小的构成部分例如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大的行为单元,如果教师对这方面行为感爱好,就需要区别多种活动的构成行为,在拟定的时间段上午9:30到ll:00(自由活动和游戏活动)内,根据预观测将亲社会行为分为合伙、分享、忍让、协助和同情五大类别,这些类别就是王教师观测的目的行为二)操作性定义的拟定拟定操作性定义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测、记录和反复验证操作性定义就是把必须观测或测定的行为,予以详尽的阐明和规定,拟定这一行为或现象测量与观测记录的客观原则,即观测指标这种操作性定义在由许多观测者同步从事同一观测筹划时显得尤为重要操作性定义的拟定要与定义明确辨别定义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在任何情境中都是合用的,而操作性定义只适合在所观测的范畴内。

      例如王教师所观测的亲社会行为其中一种目的行为合伙,在王教师9:30到11:00这段时间内观测,合伙的操作性定义是“能与同伴共同完毕游戏任务、共同使用游戏材料竹,所观测的时间段是幼儿自由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时间,因此操作性定义一定是在这段时间可以观测到的行为体现,如果观测时间改为9点,即教学活动的时间,此时合伙的操作性定义就会随之变化,而定义是始终不会发生变化的二、选用品有代表性的时间在运用时间取样观测法时,需要选用品有代表性的时间,即拟定观测时间观测的时间涉及观测的时距、时距间隔以及时距的数目时距是一次观测时间的长度,它和行为发生的频率有关,王教师的观测时距为90分钟;时距间隔是指时距和时距之间间隔的时间,在时距间隔中,所选用的时距长度、在此时距内所要观测的对象数目以及所要记录的细节总数都会决定期距间隔,时距数目是指在观测中一共要观测多少个时距表1:亲社会行为检核登记表小朋友姓名:成成 年龄:5岁 性别:男 记录教师时间段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行为有否发生备注合伙分享忍让协助同情13:219:3011:oo●●●●23:229:3011:00●●●3……三、选择记录的方式在运用时间取样法中很重要的一种方面是将观测到的行为进行记录,因此要选择合理的记录方式。

      在时间取样中大部分记录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检核检核表达所观测的特定行为与否浮现,因此在观测的时间段中,只要行为浮现,就做出一种记录的标记如王教师的观测可以这样做记录通过观测行为发生在相应的表格标注,没有发生就不记录,通过记录后分析检核表,可以理解幼儿哪些行为是常常发生的,哪些行为是偶尔发生的,哪些行为是从不发生的,表1记录资料显示成成21日五种项目行为发生四种,22日五种发生了三种,由此分析该幼儿亲社会行为是常常发生的,这样就可以针对该幼儿的行为调节教育方略二)计数计数表达在所观测的时间内,被观测行为浮现的次数在这样的研究中每次该行为浮现都需要进行记录时间取样计数表的形式可以按照表2的形式设计,只要浮现一次行为就在相应的表格中标注,最后可以通过记录理解单位时间内目的行为浮现的次数通过观测行为发生在相应的表格标注,发生立即记录,最后可以看到在单位时间内每一种目的行为浮现的次数如飞飞,在这21日和22日都发生了亲社会行为,但发生的次数是不同的,21日发生了四次,22日发生了三次通过计数登记表不仅可以理解幼儿行为浮现的次数,并且懂得浮现目的行为的种类,这些成果都是通过表格显而易见的三)计时计时表达在所观测的时间内,被观测者行为浮现持续的时间。

      如王教师的研究,每名幼儿选择6分钟为一种时距,教师想懂得幼儿发生目的行为持续的时间,记录的方式可以是这样的:贝贝9:44—9:50(6分钟)内,协助行为持续了1分钟,合伙行为持续了2分钟这样记录不仅可看出幼儿亲社会行为浮现的频率,并且可以清晰看出亲社会行为中每个项目行为持续的时间四,表格的设计记录的方式和表格登记表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决定记录方式的同步,应当设计记录的表格设计表格的原则要简朴化,使得教师在观测的过程中可以比较以便且迅速地进行记录王教师观测的表格可按如下设计:观测每个幼儿6分钟,通过预观测发现幼儿在上午(9:30到11:00)时间段内亲社会行为浮现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因此把每1分钟提成6个时间段(后来lo秒为一种单位)来观测幼儿的各个项目行为,最后在现场观测时可在表格相应的数字代号上画圈,观测第一种人10秒钟,将成果在第一栏适合的编码上画圈,接着观测第二个10秒钟,将成果在第二栏适合的编码上画圈,以此类推如某幼儿在第二分钟23秒发生了忍让行为,就在第二行第三列③上画圈时间取样观测法是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比较便捷有效科研措施,只有纯熟操作环节才干提高观测的效率;对的使用就会有效增进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2:亲社会行为计数登记表小朋友姓名:飞飞 年龄:5岁 性别:女 记录教师时间段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行为有否发生备注合伙分享忍让协助同情13:219:3011:oo● ●● ●23:229:3011:00●● ●3……表3:亲社会行为登记表分钟0-1l11-2021-3031-4041-5051-601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2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以上表5中,亲社会行为的类别分别用①~⑤数字替代:①代表合伙、②代表分享、⑤代表忍让、④代表协助、⑤代表同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