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揠苗助长》[1].doc
4页课题:《揠苗助长》执教者:杨占龙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长春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改编自《孟子·公孙丑上》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学情分析: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让学生理解这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掌握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至关重要,能对其它课文起到阅读方法的引领作用可是,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对我班孩子来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刚接手这个班,开学后,我发现孩子们不会预习课文,像圈生字,画生词,标自然段,查字典等等,这些一、二年级就应该掌握的语文学习能力,孩子们不具备甚至,大多数孩子还在指读课文,离开手指就会读串行或不会读,他们写的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上课时,谈到理解词语,孩子们是一头雾水。
短短两周时间,我从最最基本的圈生字补起,孩子们初步掌握了预习课文的方法但是,对于词语的理解,又不是一日之功教学目标:1.认识“焦、拔、截、枯”4个生字,重点写“焦”“拔”2个生字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重点词语的意思课前准备:《揠苗助长》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自制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孩子们,看,三年一班的夏老师送给我一盆小花,她说这种花开出的花朵特别鲜艳,可我怎么看不到啊,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交流)2. 现在,这盆花就送给你们来照顾了因为,你们的办法都符合植物生长的规律可是,古时候,有一个人,它却没你们这么聪明,快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3. 板书课题:揠苗助长(齐读)4. 解题:谁知道“揠”的意思?(拔)(交流方法:看注释,猜想等所以,课题也可以说成:“拔苗助长”设计意图:真实的实物展示,亲切的谈话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润物细无声二、检查预习,读文识字。
1.分组检查识记生字,认识生词情况(利用生字卡片)2.师生共查识字读文情况1)认读词语: 焦急 拔苗 一大截 枯死 焦头烂额 截图 直截了当 拔河 枯枝败叶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指导字音设计意图:做好预习工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此环节重在检查孩子预习课文的成果识字方法的交流,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能有效识记生字,孩子间自查和师生互查,培养了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及倾听、朗读和表达能力三、自读自悟,体会寓意(一)默读全文,思考:你觉得种田人是个什么性格的人?(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种田人的急性子1. 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展开想象,从哪里能看出种田人是个急性子?画出重点词语生默读课文、想象并标画2. 全班交流,感受种田人的急性子从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心情1) 第1自然段①巴望:联系下文体会:“天天到天边去看,···没有长高出示课件,对比近义词“盼望,渴望,盼望,希望”,体会“巴望”表达的种田人盼望禾苗长高的心情更强烈!*练习用“巴望”说句子。
句子对比: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禾苗没有长高②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③相机出示“焦”的字理图大火熊熊燃烧,短尾巴鸟儿的羽毛都要烧焦了,它的内心一定很(焦急)到了今天,“焦”字是这样的扩词:焦灼 焦急 心焦 ;短语:焦急地转来转去指导书写“焦”④带着自己的体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自然段2)第2自然段①急忙、筋疲力尽(联系上下文,想象种田人的动作,体会他的疲劳②相机指导识记并书写“拔”③指生朗读并表演第2自然段,突出“筋疲力尽”3)第3自然段①从哪里能看出种田人很急?(“喘气”,引导想象补白——迫不及待)②指生表演读第3自然段课文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位种田人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急性子啊!他这么急,结果怎么样呢?(4)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理解“枯死”三) 揭示寓意1.农夫错在哪里?(违背自然规律,急于求成2.像《揠苗助长》这样,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明白一定道理的文章,就叫寓言故事3.再了解几个寓言故事设计意图:紧紧围绕“自读提示,画出重点词语”展开阅读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点滴出培养孩子做批注的能力学生标画的过程,即是他思考的过程,阅读思维能力也借此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法,分解字义法、替换近义词、做动作、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表演等方法理解本课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特点,从而理解寓意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想象、交流,思考,朗读,表演等多种语文学习方法的引领下,不知不觉地得到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四、 展开想象,发展语言第二天,一家三口都来到了田间,面对枯死的禾苗,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农夫会明白自己的错误吗?请大家展开想象来表演吧!农夫、妻子或儿子,你愿意扮演哪个角色呢?1. 想象情境,组织语言2. 指生表演设计意图:文本只是个载体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才是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也尊重孩子个性化的理解,发散孩子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五、课外拓展,复述故事1. 用自己的语言把《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给家人听2. 阅读积累其他的中外寓言故事设计意图:复述,能更好地理清故事的脉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亲子阅读拓展阅读,就是把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实现大量阅读为培养孩子的终身阅读能力做好铺垫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一 违 急 巴望寓言 无 背 于 焦急 所 规 求 急忙 获 律 成 迫不及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