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16).doc
16页茶香四溢满红楼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胡文彬胡文彬[ [北京北京] ]红楼梦学刊,红楼梦学刊,199404199404243-270243-270 页页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文明古国据茶史专家们考证,相传远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即“神农尝百草“之说后来,茶叶逐渐演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故有“粗茶淡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醋茶“之俗语今天,茶已成为“国饮“,可见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也非常密切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品茗饮茶开始的早在唐宋时代之前,茶已成为文人学者的描写对象,诸如借茶写人事,抒发感慨,坦露人生因此,今天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① 而且还可以读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什仔细翻阅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题材小说的兴起,为茶文化的发展,又增添了新的一章《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研究和了解中国十八世纪中叶的风俗画卷。
因此,今天我们不论从文化学角度,还是从纯文学艺术的角度,抑或从茶文化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一下《红楼梦》中所反映的茶文化,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一一 焙茗:一个与茶史有关的小人物焙茗:一个与茶史有关的小人物人们常称《红楼梦》为“奇书“、“迷书“、“百科全书“,这均非戏语就以小说所写的几百个人物的命名来说,就别具一格今天当我们来探讨《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时候,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了小说中的一个小人物──贾宝玉身边那个刁钻古怪的小厮──焙茗焙茗“,这个名字初见于小说的第 9 回,本称“茗烟“,直到了第 24 回方改为“焙茗“可是,第 34 回之后,到了第 39 回时又忽然改为茗烟这究竟是版本问题呢?还是曹雪芹的疏忽?让红学专家们去考证好了我这里只想说,将“茗烟“改为“焙茗“是对的小说第 24 回写宝玉身边共有五个小厮,一曰焙茗、二曰引泉、三曰扫花、四曰挑云、五曰伴鹤后来几个小厮的名字不见了,只剩了“焙茗“了这五个小厮的名字都很雅致,有茗、泉、花、云、鹤,非曹雪芹又有谁能想得如此之妙呢?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这五个人名字中──焙、引、扫、挑、伴,都是“动词“显然这不是随便用的联想到《红楼梦》中所写的丫鬟以琴棋书画命名,可见写小厮有泉、花、云、鹤,不能缺“茶“──“茗“的。
而“焙“字,那是茶道中不能省去的,而把“焙“与“茗“合作一人名,则与前四位小厮的名字就谐合因为“茗烟“虽是有出典,但是《红楼梦》中根本没有在“烟“字上作什么特殊的描写和渲染因此,我认为曹雪芹改茗烟为焙茗,是经过一番考虑的焙茗“这个名字与饮茶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这只要懂得一点茶文化史的知识就清楚了茶,古书上所载其名很多,诸如荈、莈、葭萌、荈诧、槚、茶、茗,这可能与地域不同、方言有别有关唐代始将“荼“字去一笔,定为“茶“字茗“字出现比“茶“字晚些,唐宋人说茶树上的叶子“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茶与茗并列流传于后世,至今一些文人雅士仍然称茶为茗,特别是在书画家和诗词中用茗者甚多茗,南方人对茶的较早称号,吴国人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有云:“蜀作茶,吴人作茗茗的别名又作“荈“,东晋左思《娇女》诗:“心为茶荈据,吹嘘对鼎 “,这是“茶茗“连称后世上层社会里多称饮茶为“品茗“、“茗饮“,可见“茗“即是“茶“再说“焙“在制茶工艺中,有采、蒸、捣、拍、焙、穿、封等七道工序据陆羽《茶经》所记,焙就是烘焙茶饼的意思通过“焙“把茶叶中的水分去掉,得到干茶唐代皮日休有《茶焙》③诗云: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这是描写“焙茶“情景在《茶舍》④诗中,皮日休又写道:湖上汲江泉,焙前蒸紫蕨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诗中的“焙“、“蒸“、“研“、“拍“,都是制茶工艺的程序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读者大略可知“焙“与“茗“之间的关系,就不难明白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改“茗烟“为“焙茗“的原因了《红楼梦》满纸茶香,甚至无酒有茶,以茶代酒,这除与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生活习惯、个人嗜好等原因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茶本身所具有特殊功效最早记载茶的药用价值的典籍是《神农本草》,其中说到茶的功效时云:“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东汉名医华佗在《食论》中也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这些记载恐怕都是“饮茶养生“之道的较早的说法明人顾元庆在《茶谱》中谈的更系统全面,他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清人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亦说到茶的功用: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睡醒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鲜温,不渴者勿饮这些记载,毫无疑问都是人们在长期饮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知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们对茶的价值的认识,对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论证。
科学家们在有关茶结构的报告中指出,茶叶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化学成分,如有机化学成分中就包括“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色素“及“脂多糖“、“咖啡碱“等化合物它的无机化学成分,如矿质元素,包括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都是抗衰老与营养价值这就是茶和饮茶为历代人民所喜爱,为文人学者推崇备致,形成茶文化的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而明白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什么对茶的描写有如此浓厚兴趣的“理由“了茶,中华文明的象征,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二二 贾母:贾母:““我不吃六安茶我不吃六安茶””中国茶的名目繁多,千姿百态,所以民间有“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俗谚据茶史专家们的分类法,茶叶共分为六大类:即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紧压茶一般说来,长江以南的人多喜欢饮绿茶,而北方大多数人则喜欢饮红茶和花茶(俗称香片),广东、福建一带喜欢饮乌龙茶,西南一带又喜欢饮普洱茶这些不同的饮茶习惯,是因为地理环境不同,加之受不同历史文化的影响古人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表现在饮茶习俗上也不尽相同《红楼梦》里的贾府是京中望族,“钟鸣鼎食“、“诗礼簪缨“,对饮茶的讲究自然也不同于平民百姓之家不要说烹茶、饮茶的用具追求奢华,以不失名门望族的身份地位,就是日常用茶的种类上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风范。
据统计,《红楼梦》全书中有 273 处写到的茶名就有好几种,这还不算采自放春山遣香洞的“仙茗“如贾母不喜吃的“六安茶“、妙玉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女儿茶“)、茜雪端上的“枫露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此外还有多次提到的“漱口茶“、“茶泡饭“等含茶字的茶这些茶,大体上可归于绿茶、花茶、红茶三大类中六安茶“,首见于小说第 41 回“品茶栊翠庵“,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这“六安茶“属于不发酵的绿茶,产于安徽省六安县霍山地区明人屠隆《考磐余事》中曾列出最为当时人称道的茶有六品,即“虎丘茶“、“天池茶“、“阳羡茶“、“六安茶“、“龙井茶“、“天目茶“六安茶“列为六品之一,以茶香醇厚而著称于世在《红楼梦》诞生时代,“六安茶“与西湖龙井茶同属天下名茶,成为珍贵的贡茶近人徐珂《清稗类钞》“朝贡类“载有“六安贡茶“之条目由此可知,有清一代“六安茶“都是以贡品而受人们重视的但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又为何不喜饮这种名贵的“六安茶“呢?究其原因,恐怕有两点:(1)生活习惯所致,贾府在北方,习惯饮花茶或红茶,而不喜饮南方的绿茶2)小说中有所提示,“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
'“这位老祖宗也是饮茶高手,深解茶性,“吃了酒肉“之后油腻太重,倘若饮了绿茶容易停食、闹肚子所以,精于茶道的妙玉在旁说“知道这是老君眉意思是告诉贾母“这不是绿茶老君眉“,属于发酵的红茶中的一种,其品质特点是汤色深色鲜亮,香馥味浓这是清代颇为时兴的茶叶,时人又称此茶为“寿眉“所谓“老君“者即“寿星“也妙玉为贾母一行人备下的“老君眉“,既有茶理上“吃油腻“不宜饮绿茶的原因,同时也有恭维、讨好“老祖宗“的心理,表现了这位“槛外人“不仅擅于茶道,而且也聪明乖巧,格外招人喜爱普洱茶“属于红茶中的一种小说第 63 回“寿怡红开夜宴“,有一段写林之孝家的查夜来到怡红院,与宝玉对话中提到了“普洱茶“据《清稗类钞》“饮食类“中“孙月泉饮普洱茶“条记载说:“醉饱后饮之,能助消化宝玉说“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了一会儿“,又喝“普洱茶“,就是因为它“能助消化“的缘故这说明宝玉也是一位茶道中人文中提到“女儿茶“,是指“普洱女儿茶“《红楼梦》时代,宫廷和官宦大家中也很讲究饮普洱茶清人吴振 《养生斋丛录》中记载云南端阳朝贡品中就有各种普洱茶名目,说明当时普洱茶是非常名贵的,以贾府的地位、贾宝玉的身份,饮此种茶是完全符合情理的。
龙井茶“,属绿茶的一种,久负盛名龙井为地名,属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山地中的一个村庄,有龙井古寺,寺中有井,为龙泉井,水甘冽清凉,故以龙井泉水泡茶上好江南人喜饮龙井茶,直到近代北方达官显贵亦喜饮龙井茶,但因其珍贵价昂,加之习俗所限,所以虽声名很高,但饮者并不普遍《清稗类钞》“饮食类“中有“高宗饮龙井新茶“记载,说明乾隆时代,龙井茶亦为珍贵贡品,宫廷上下以饮龙井茶为最高享受但能真正品味到其妙处者,则寥寥无几曹雪芹在江南生活过,又生于官宦之家,对龙井茶的珍贵当然知之甚详《红楼梦》中写的“是国公爷“的后代,所以小说中写到龙井茶是很自然的事小说第 82 回写贾宝玉下学回家,到潇湘馆看望林妹妹,黛玉忙吩咐丫鬟紫鹃道:“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头里宝黛之间的情谊是无须多叙的,宝玉下学就先到潇湘馆看妹妹,可见妹妹在他心目中的重要,自然妹妹也心领其意,用自己的“龙井茶“招待宝哥哥,从中亦可知宝哥哥在林妹妹心中的位置作者正是在这种“节骨眼“上大作文章,既表现了宝黛之间的友情,又告诉读者这位生于江南苏州的林妹妹的饮茶习惯枫露茶“,见于《红楼梦》第 8 回,贾宝玉在薛姨妈处吃了晚饭后回到自己房中,茜雪端上茶来,宝玉吃了半盏,忽然想起早上的茶来,便问:“早起沏了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这会子怎么斟上这个茶来?“从宝玉所说的话看,“枫露茶“恐怕不是绿茶,倘若是绿茶泡了一天,到了晚上才吃岂不乏味了,又怎么能饮呢?所以,这“枫露茶“当属红茶一类,否则也不会说“三四次后才出色“。
曹雪芹心细如发,以“枫露“名茶,当是费了一番心思的1)枫,秋天霜打叶红,突出这个“枫“字,暗合“红“字,与“怡红公子“颇有关系;(2)“枫露“,自然是枫叶之“露“,而露水也只能秋天才有的,有可能指茶是秋天采集的;(3)露,即甘露,古称“天酒“,晶莹透明,味道甘冽,欲长生不老者或称神仙者渴饮甘露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就写过:“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汉武帝为求长生不老,命人在未央宫筑高台,以玉盘取云表之露,说明“露“之珍贵无比小说第 5 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境,仙姑以“千红一窟“茶款待他,并介绍道:“此茶采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之,名曰千红一窟“在神仙世界里,用露水烹茶,为“枫露茶“做了一个很巧妙的注解怡红公子在贾府的娇贵无须多加介绍,在老祖宗的眼睛里,他被视为“命根子“,所以他饮的茶,喝的酒,都与他人有别,无人可比曹雪芹如此描写,是否有调侃之意,不敢妄论,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他让贾宝玉喝“枫露茶“,绝非凭空“杜撰“出来的三三 妙玉:妙玉:““这是旧年蠲的雨水这是旧年蠲的雨水””茶道讲色、香、味、器、礼,而水则是色、香、味三者的体现者因此,自品茗饮进入人们的生活和文学艺术领域之后,人们对烹茶所用的水质高低、清浊、甘苦的认识和要求就更前进了一步。
唐代以降,随着以“品“为主的饮茶风尚兴起,对品茶三要素的体现者“水“,就有了专门的论述以我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