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doc
11页构建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的概念界定本课题中的“混龄区域活动”,是指让3—7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自愿选择而在一起活动的区域活动形式 “模式”是指根据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目标,在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原则的指引下,对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容、方式方法、评价等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而设计形成的、相对稳定又概括的型一)、异龄交往理论英国教育家埃利斯(Ellis et al, 1981)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的互动增长,与成人的互动减少而儿童与近似年龄或大于自己2岁年龄的同伴的互动超过同龄儿童的交往他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对436名1-12岁儿童在家里的活动和在街道活动进行了观察,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儿童与成人、同龄人和其他年龄相差1岁以上的儿童之间的交往活动,结果发现: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持续减少,而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则持续增加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儿童交往的同伴中,他们与年龄有差异的儿童交往比同龄人交往更加频繁二)、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作为一种认知发展的观点,被我国幼教工作者在理论层面上欣赏和认同年数已久但是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在仔细观察之后我们发现,异龄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异龄之间引起的示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也有别于同龄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年长孩子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教年幼孩子一些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经常在向年幼孩子展示自己,也经常在纠正年幼孩子的行为,年幼孩子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请教年长孩子,但他们却经常在模仿年长孩子,甚至由于疑惑而提问年长孩子不经意间的“教和学”,使异龄之间在相互挑战,当年长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幼孩子解释或表现的时候,当年幼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长孩子询问或模仿的时候,他们都既超越了自己的原有水平,又反映出他们力所能与的最高水平,这就是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由此,每个孩子的经验和能力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实 二、研究成果与分析(一)、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建构课题组在制定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埃利斯的幼儿交往理论与布朗芬布伦纳的异龄教育生态环境理论,从总体目标、各年龄段目标和各区域活动分类目标三个纬度来构建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目标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总目标:1、通过混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评价、分享等社会性能力的发展2、让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学会理解、关心他人,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3、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良好的适应能力4、提高幼儿参与活动与游戏的能力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小班:1、情绪:愿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
在活动中情绪稳定,不哭闹2、交往:愿意和哥哥姐姐一起结伴活动能对哥哥姐姐的指示作出反应3、合作:学习分享、轮流、等待能够和他人一起活动4、评价:愿意参与自我评价活动5、整理:能在老师与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将玩具放到指定位置6、规则意识:能在老师与哥哥姐姐的提醒下学习遵守活动规则中班:1、情绪:乐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情绪愉快2、交往:能主动结伴参与活动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3、合作:学习结伴、商量、谦让,分享整体合作中的成果有初步的合作意识4、评价: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评价5、整理:能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整理好,放到指定的位置6、规则意识:能遵守活动规则,学习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大班:1、情绪: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感受活动的快乐2、交往:能主动带领比自己小的孩子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尊重他人的需要、意见、感受,并作出合适的反应3、合作:会与他人沟通、会谦让、商量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主,友好、愉快的进行合作4、评价:能独立、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5、整理:能主动整理玩具,并将玩具分类放好能提醒弟弟妹妹整理玩具6、规则意识:能主动遵守活动规则。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制定活动规则并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各混龄区域活动分类目标:社会性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发展目标:小班:1、喜欢和哥哥姐姐、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分享、等待和轮流2、逐渐接受老师、哥哥姐姐的建议和指示,知道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3、在成人的启发下关注他人的情绪表现并作出简单反映4、乐意招呼熟悉的人,学习有礼貌地求助和感他人的帮助中班:1、学习与不同年龄的孩子结伴、轮流、请求、商量、谦让、表达主,分享群体合作的欢乐和成果2、觉察他人的快乐、悲伤、生气等情绪表现,并尝试作出适宜的反应3、学习简单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4、初步辨别是非,自觉遵守集体生活中的规则5、了解游戏中的工作容,了解它们的工作人员职业特点,学习表现尊重别人的劳动大班:1、了解游戏中的工作容,表现它们的工作人员职业特点,学爱惜劳动成果和材料2、乐意和不同年龄的幼儿交流、合作、沟通,关爱弟弟妹妹3、学习尊重别人的需要、感受、意见,作出合适的反应,有同情心4、在活动中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5、理解、制订、遵守规则并学习提醒弟弟妹妹6、在活动中自信、有责任感地与弟弟妹妹一起游戏语言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发展目标:小班:1、培养幼儿对图书感兴趣,能够以基本正确的方式拿着书进行阅读,通过封面区分不同的图书,用手指认书本上的物体,并注意画面的变化,说说正在发生的事,对书中的角色做一些简单的评论。
2、培养幼儿乐意听同伴说话(包括广播),在与不同年龄幼儿的交往过程中,培养听懂别人的说话,能理解话的含义3、喜欢和自己班与其他班级幼儿交谈,用比较简短的语言,把阅读到的短故事或观看到的动画卡通,表达出来,愿意在大家面前讲述自己感兴趣的片段4、能在班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学习拼4—6块的小拼版,说说拼版上的图案,通过学习下语言棋,说说棋面上表现的事物,训练能完整地表述一件事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积极地运用语言中班:1、学习翻阅图书的一般规则,分辨书的封面和封底,能够从前往后一页一页的翻阅,知道文字从左到右,从上而下的阅读,把握故事发生发展的顺序,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故事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来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2、学习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别人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不打断别人的说话,理解广播讲的容3、用语言表达自己理解的意思,积极地与人交谈,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事物4、喜欢玩六到十块的小拼板,并能根据画面上的容学讲完整的话,有兴趣地下语言棋用语言表达下棋的过程大班:1、能知道一本书的组成部分与其不同的功用,能够认读一些书的书名,熟悉一些不同文体,能够说故事给自己听,根据故事的插图或部分情节来预期故事发展的结局。
2、学习别人说话时,能认真、有礼貌地倾听,并能在一段时间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说话,理解一大段较复杂话的含义3、会主动招呼弟弟妹妹,用适度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思与看法,勇于与同伴争辩4、学习拼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小拼板,能根据所拼的容完整地讲述故事容喜欢玩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游戏,对认字有兴趣二)、混龄区域活动容的建构认识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来完成因此,活动混龄区域活动容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环境、更好促进幼儿社会性与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混龄区域活动容的设置要体现这一总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混龄区域活动的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混龄区域活动的种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种混龄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另外在本园活动空间都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区域设置的“质”比“量”更重要所以创设混龄活动区域要从以下几点出发1、混龄区域活动的划分放置要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使得每个区域有相对宽松的活动围,便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便于幼儿间相互交流,促进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
一般情况下,每班设置4-8个区域较为适宜2、混龄区域活动的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幼儿思维、创造性与操作能力的发展3、同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制订的活动目标与材料的投放各不一样各年龄段幼儿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水平各不一样所以,同一种活动区的同一种活动容应创设适应各年龄段幼儿操作和活动的相关容三)、混龄区域方式方法的建构1、混龄区域活动的对象、时间与活动进程根据英国教育家埃利斯的异龄交往理论,我园所进行的混龄区域活动参与对象包括一个小班、两个中班、一个大班混龄区域活动开展的时间为星期二和星期四的早上9:45-10:30分活动容安排为每月开展两次主题式混龄区域活动,其余六次为分区域混龄活动(指社会、艺术、科学、语言混龄区域活动)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挂好进区牌走进他们喜爱的区域和自己喜欢的同伴一起活动我们用音乐来提示孩子们区域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我们将孩子们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将活动进程分为四个时期:即认识期——熟悉期———磨合期——灵活期在认识期里,当音乐响起,孩子们都喜欢留在自己的教室里,而不愿意到其他教室里去参加活动针对这一点,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改善。
首先,我们请各班的老师带领自己班的孩子去参观其他班级的区域环境,并且请其他班的教师选择一些比较有创意的区域介绍给来参观的孩子,以此激发孩子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其次,以“大带小”的活动形式参与即请每个大班小朋友去邀请两个比自己小的伙伴,带领他们参与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后,孩子的活动进入磨合期这个磨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孩子和不同班级环境的磨合、二是孩子和不同班级老师的磨合、三是孩子和不同班级幼儿的磨合当孩子经过磨合期后,他们就可以灵活大胆的对自己喜欢的区域与玩伴进行选择从而,真正发挥混龄区域活动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2、混龄区域活动教育的原则1)、自主性原则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操作的时间、速度、次数 除此之外,幼儿还可以自由选择合作的对象,以便更投入的参与混龄区域活动2)、探索性原则在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尽量不对幼儿的活动做直接的指导,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去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积累各种经验 3)、多样性原则首先是混龄区域活动活动空间的设置要多样化,要根据问题情境与幼儿的特点设置封闭的、半封闭的或开放的活空间,以满足喜欢独处、喜欢交往等不同个性的幼儿的需求;其次是混龄区域活动教育的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要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和表征特点;最后是混龄区域活动教育中教师的援助方式也要灵活多样,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适当的指导。
4)、层进性原则混龄区域活动教育的要求既有层次性又有递进性,层次性是指每个混龄区域活动的教育要求都是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情境,充满自信地开展活动递进性是指问题情境中蕴含的教育要逐步提高的,幼儿通过对问题情境开展探索活动 5)、情境性原则在混龄区域活动中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暗示作用,使幼儿能够判断问题情境中蕴含的要求,从而可以独立、自主地选择问题情境开展探索活动 6)、互动性原则混龄区域活动活动教育中师生是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向幼儿提出教育要求,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又促使教师调整教育要求,改变问题情境和指导方式在混龄区域活动教育中,还要十分强调不同年龄幼儿间的互动3、混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