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汉语填空题归总.doc
2页古代汉语填空题归总1. “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2. 现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完整的韵书是宋代在《切韵》基础上官修的《大宋重修广韵》3. 隋朝的陆法言编成《切韵》一书原本已亡佚4. 东汉末年就产生了反切注音法;最早的韵书产生于三国时期5. 字母是由唐代末年的沙门(和尚)守温提出守温提出三十字母,到宋代产生三十六字母6. 《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古代注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毛诗诂训传》;古代辞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尔雅》7. 清代钱大昕关于上古汉语声母的主要观点: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8. 曾运干关于上古汉语声母的主要观点是:喻三归匣喻三”即云母,在上古汉语中,“云母”是归于“匣母”9. 我国第一部词、第一部训诂专著,对后代的训诂学起到了开创作用,雅学由此兴起的是《尔雅》《尔雅》在两汉极为通行,以义训为其释义方式10. 《方言》:西汉杨雄著的第一部方言词典《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释名》:东汉刘熙著,我国第一部以声训为主要手段探讨语源的词典11. 清代训诂学以“二王”为最精,王念孙、王引之12. 训诂的基本方法;形训、音训(声训)、义训、破假借。
13. 音义兼注的专著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14. 《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15. 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16. 《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17. 萧统的《文选》在唐代的注本有李善注和五臣注18. 关于注音,早期一般用直音法,反切注音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19. 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20. 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正义21. 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22.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23.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24.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25.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
26.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27.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28.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29.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30.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形训、声训、义训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31. 五经正义:是唐代孔颖达对儒家五部著作的注解,分别是《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32. 史记三家注:宋•裴駰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叫史记三家注33. “衍、脱、讹、倒”是古籍出现错误的四种现象34. 传注:对原文进行解释,同时把作者的意思传达给读者,以字为基本单位进行训释代表:毛亨《毛诗诂训传》、郑玄《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合成《三礼注》)、颜师古《汉书注》35. 章句类注释:章句是离章辨句的意思以句子为基本训释单位,把字词的注释融嵌进句子的直译之中,进而达到对章旨的探讨。
代表:王逸《楚辞章句》、赵歧《孟子章句》、朱熹《大学章句》、《中庸章句》36. 义疏类注释:即疏通其义,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注释典籍原文又解释这些典籍中前人的传注代表:皇侃《论语义疏》,孔颖达《五经正义》37. 集解类注释:博采众家之长,汇集各家对同一部典籍的注释,间下己意而成代表:何晏《论语集解》,王先谦《荀子集解》《庄子集解》,孙诒让《墨子间诂》38. 音义类注释:注释以辨音释义为本,兼及文字形体的解说和校勘代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玄应《一切经音义》、慧林《一切经音义》3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类40. 传诗者共有四家即齐、鲁、韩、毛,现在的《诗经》是毛亨所传41. 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模仿楚辞形式的作品编成集,题为《楚辞》42. 现在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43. 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把赋分为古赋、俳赋、律赋和文赋四种44. 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45. 古汉语的修辞有:稽古、引经、代称、倒置、隐喻、迂回、委婉、夸饰46. 真正的五言诗起源于西汉的民谣,文人写的五言诗则是到东汉才出现的。
47.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及其著作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48. 晋代的郭璞的《尔雅注》与宋代邢昺的《尔雅疏》合为《尔雅注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