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提纲(教育精品).doc
4页高一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的单元知识复习: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三单元的单元“知识网”和核心概念的“知识网”: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大★(产生、地位、职权) 人大代表★(产生、地位、职权、义务)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地位:中国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含义、基本内容 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和最重要的特点★——民主集中制(含义、表现、如何坚持) Why★ How★(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性质、宗旨、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中共★ 地位(执政党)、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执政方式(依法、科学、民主执政)、领导方式(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建设(中心是思想作风建设,其他:组织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等)民主党派 ——性质、地位(参政党)、权力(参政权及其内容) 名称——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政党制度 What 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多党合作的活动准则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性质、主题、职能) Why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宗教政策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 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注意相互关系、“民族团结”意义) 民族政策(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核心内容——自治权、why★)宗教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地位、构成(“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地位、内容、要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坚持一根本、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三)第三单元主干知识: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1)产生:由人民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地位:国家权力机关3)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不是互相监督)4)常设机关:人大常务委员会(闭会期间, 行使人大部分职权因此法律地位比人大低)(5)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2、人大代表(1)产生: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2)地位: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3)职权: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4)义务:A、参加行使国家权力;B、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 C、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D、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地位:根本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2)含义: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代表组成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3)基本内容:①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③人大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权,具体行使国家权力;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
(4)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和最重要的特点:实行民主集中制①含义: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②表现:A“人民与人大”的关系;B“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C“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5)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由国体决定; ②适合国情; ③有优越性:A保障人民当家作主;B动员人民投身建设;C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6)如何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①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②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1)性质:中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地位:是执政党4)作用: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共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共的领导,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为建设创造和谐的环境;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5)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共执政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党支持人大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等。
6)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7)指导思想:马列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 “三” 科)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以人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方法:统筹兼顾8)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民主党派: 民革、民盟、民进、民建、台盟、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1)地位:参政党(≠执政党、在野党、反对党)2)性质: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3)权力: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一参加三参与”)(4)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关系:政治上接受中共的领导;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上地位平等;互相监督(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思想上相互尊重2、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what内容: ①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②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共的领导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活动准则: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A、性质: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B、主题: 团结和民主 C、职能: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why:①必要性:由国体决定、适合国情; ②优越性: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和平统一区别 性质作用(职能)产生中共中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执政党,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党内选举 人大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民选举政协行政机关、人大执行机关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管理、服务)人大任命 政府政治协商机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各界推荐村委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开展工作,保障村(居)民开展自治活动村、居民选举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1、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关系根本改变,这是因为铲除了民族压迫歧视的阶级根源)(2)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关系】不可分割①民族平等:各民族绝无高低优劣之分,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②民族团结: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含义: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内容:①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领导下②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③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④核心内容:自治权指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权、其他的自治权。
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既有一定自治权(而非高度自治权),又有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3)why:①必要性:由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特点)决定,以及各民族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