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助县森林鼠兔害发生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治措施.docx
7页互助县森林鼠兔害发生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治措施 牛梁山 郭发新摘要 在互助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内森林鼠、兔害严重,危害日益加剧,已成为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森林鼠、兔害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对互助县森林鼠、兔害开展了全面调查,并对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总结和积累有效的防治经验和方法为目的,为今后全面治理森林鼠、兔害打下基础关键词 森林鼠害;发生情况;综合防治;效果分析S443 B 1007-5739(2009)05-0139-03互助县是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县之一,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18.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2.03%2000年以来已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8 000hm2,“三北”防护林工程5 533 hm2,封山育林11 733hm2随着林业工程的全面实施,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快速推进,新造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营林成效及生态效益开始显现但是,互助县林业工程建设区内森林鼠、兔害严重,且日益加剧,已成为影响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保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问题日趋尖锐因此,综合治理鼠、兔害在生态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森林鼠、兔害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积累有效的防治经验和方法为目的,为今后全面治理森林鼠、兔害打好基础,笔者对森林鼠、兔害开展了全面调查,进一步加强了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并对各项森林鼠、兔害防治工作及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简介如下。
1 互助县鼠害、兔害发生情况互助县境内鼠、兔普遍分布,仅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内鼠害、兔害发生面积29 053hm2,涉及北山林区、松多林区、南门峡林场、实验林场和所有21个乡镇的有林地、灌木林地、新造林地、未成林地,严重危害面积5 987hm2,互助县林业的主要灾害之一互助县林业工程建设区内鼠害、兔害危害如下2种形式1.1 地上危害型包括阿拉善黄鼠、大林姬鼠、根田鼠、松田鼠、高原鼠兔、甘肃鼠兔、达乌尔鼠兔、高原兔和草兔等1.1.1 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 alaschanicus Buchner)俗称黄鼠,互助县境内广泛分布,栖息于农田及退耕还林地附近的草丛、田埂、山坡草地主要危害灌木林地、幼林地、新造林地、未成林地主要危害树种有云杉、油松、桦树、山杏、榆树、沙枣、沙棘、枸杞、柠条等幼苗,以及全部牧草1.1.2 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 Thomas)在互助县栖息于海拔2 400~4 000m的北山林区、松多林区、南门峡林场及脑山地区的森林、灌丛及草地中,啃食云杉、油松、桦树、圆柏、山杨、沙棘、小檗等树木的种子、嫩叶、幼苗等,主要危害有林地、灌木林地、新造林地、未成林地。
1.1.3 根田鼠(Microtus oeconmus Pallas)、松田鼠(Pitymys Irene Thomas)在互助县栖息于海拔2 000~4 000m的草原、山地灌丛、林缘草坡中,以油松、圆柏、青杨、沙枣、沙棘、小檗等的嫩树皮以及草籽、草本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主要危害灌木林地、幼林地、新造林地(林草间作地)及未成林地等地块1.1.4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Hodgson)、甘肃鼠兔(Oc-hotona cansus Lyon)、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 Pallas)高原鼠兔在互助县栖息于海拔3 000m以上的高山草原、山地灌丛、林缘草坡中,全年活动甘肃鼠兔在互助县栖息于海拔2 400~3 900m的森林、灌丛、草坡中,也在农田附近地埂及宅旁的墙洞中活动达乌尔鼠兔在互助县栖息于海拔3 000m以下的沟谷阶地、农田、干旱浅山草坡、灌丛中鼠兔主要以禾本科、豆科等草本植物为食物,亦食苗木和灌木的叶与根,特别是在冬季及初春季节中环剥、啃食云杉、油松、桦树、山杏、榆树、青杨、沙枣、沙棘、枸杞等苗木、幼树、灌木的根颈部主要危害灌木林地、幼林地、新造林地(林草间作地)、未成林造林地。
1.1.5 高原兔(Lepus oiostolusHodgson)、草兔(Lepus capensis Lin- naeus)高原兔在互助县栖息于海拔3 000m以上的林区及脑山地区的森林、灌木林、农田及附近的草丛、高山草地、荒坡上;草兔广泛分布在互助县2 800m以下的林地、灌丛、苗圃、农田及荒山荒坡中野兔的活动距离可长达1km左右,主要以草类为食物,在冬季和初春季节则啃食嫩树皮、枝条,常从离地10~40cm处咬断苗木的主干,对山杏、榆树、云杉、油松、沙枣等树种的危害最为严重1.2 地下危害型指专门啃食植物根部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 Th- omias)高原鼢鼠在互助县栖息于海拔2 400m以上的农田地埂、林地、荒山荒坡、造林地、草原、山地灌丛、林缘草坡中广泛分布于北山、松多、南门峡、实验林场林区和各乡镇有林地危害云杉、油松、桦树、圆柏、青杨、山杏、榆树、沙棘、小檗等林木的根系,除中龄林以上的有林地危害较轻外,对灌木林地、幼林地、新造林地、未成林地危害严重,是危害林木的主要害鼠2 危害程度及发生面积根据近年来对互助县森林鼠、兔害测报和摸底调查,特别是对退耕还林区主要害鼠、兔调查,全县鼠、兔害发生面积25.886 7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75.6%;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内鼠害、兔害发生面积29 053hm2,中度以上危害面积16 660hm2,占全县森林鼠、兔害发生总面积的61.6%。
2.1 在不同地类上鼠、兔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互助县林业生态工程区内鼠害、兔害在有林地(主要是幼林地发生)发生面积8 933hm2,危害程度为轻度5 513hm2、中度2 167hm2、严重1 253hm2;未成林地发生面积13 867hm2,危害程度为轻度4 333hm2、中度5 934hm2、严重3 600hm2;新造林地发生面积6 253hm2,危害程度为轻度1 880hm2、中度2 907hm2、严重1 466hm2特别是在退耕还林区鼠害危害十分严重,已建成的18 000hm2退耕还林工程,发生面积14 820 hm2,危害面积10 067hm22.2 不同种类的鼠、兔害发生面积及危害情况2.2.1 鼢鼠采用土丘群数法调查,鼢鼠挖掘活动以春秋最为频繁,尤以初春为盛,它频繁的挖掘及取食严重影响苗木生根和生长,造成苗木大量死亡,并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初春危害时新土丘在180~1 250个/hm2,鼢鼠在1~8只/hm2,为亚优势种,林木受害株率在3%~42%,死亡率在3%~31%,发生面积10 247hm2,轻度3 460hm2、中度4 027hm2、严重2 760hm22.2.2 鼠兔。
在野外为优势种,群栖穴居,具有强烈的挖掘活动,洞穴星罗棋布,洞道纵横交错,极易引起水土流失,食量较大;破坏性主要表现在对植被、土壤及林木的影响上在40~250只/hm2,苗木受害株率在10%~50%,死亡率在5%~30%,发生面积9 200hm2,轻度3 580hm2、中度3 260hm2、严重2 360hm22.2.3 根田鼠、松田鼠属洞穴群居性鼠类,危害的严重性不及鼠兔,在野外大部分地区为亚优势种,在16~180只/hm2,苗木受害株率在1%~20%,死亡率在3.5%左右,发生面积1 773hm2,轻度1 093hm2、中度以上680hm22.2.4 高原兔、草兔为亚优势种,和其他鼠类在同一地类上共同分布与危害,在0.3~1.0只/hm2,在植苗造林地与苗圃地上危害严重,苗木受害株率在10%~45%,死亡率在3.5%~35%,发生面积3 960hm2,轻度1 233hm2、中度2 080hm2、严重647hm22.2.5 大林姬鼠在天然林区为优势种,有效洞为10~36个/hm2,对林木危害轻,但消耗相当数量的种子,影响天然更新发生面积2 686hm2,轻度1 860hm2、中度826hm2。
2.2.6 阿拉善黄鼠属单独穴居性鼠类,对林木危害较轻,在野外为亚优势种,有效洞为18~28个/hm2,苗木受害株率在2%~15%发生面积1 187hm2,轻度500hm2、中度527hm2、严重160hm23 防治情况及主要防治措施由于森林鼠、兔害在互助县大面积发生,特别是在退耕还林地危害十分严重,广大干部群众要求防治的呼声强烈,引起了县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近两年来互助县将防治鼠害当作林木保护的首要工作来抓,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使防治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截至2008年11月底,全县共完成鼠、兔害防治12 600hm2,其中:药物防治10 400hm2,人工防治1 533hm2,天敌控制667hm23.1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针对害鼠种群密度较低,局部地段危害严重,或存在大量鸟类等有益动物的这些地类上,动员群众大量使用弓箭、鼠铗、弓形铗、捕兔钢丝扣、弹弓、灭鼠雷、灭鼠弹等器械、装备进行了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2 化学、生物药剂防治措施主要针对害鼠、兔种群密度较大,造成严重危害的地类上,根据不同的种类,合理使用不同的药物及饵料,对症下药进行防治,效果良好在具体应用上将猫王、溴敌隆等药物利用小麦、土豆、萝卜(切块)配成毒饵,克鼠星、杀它杖等成品药直接使用。
防治地下鼢鼠时,投饵(5~15g)于有效洞内,封上洞口对地上对象防治时,尽量将毒饵放置于有效洞内和“交通道”上,可以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种群高密度危害地类上,按15m15m或20m20m的间距投饵,每堆5~10g,并在防治区内安排专人检查防治效果,随时掩埋死鼠尸体,以免造成对天敌及牲畜的伤害在果园、苗圃、植苗造林地上,用防啃剂、白涂剂、红黏土(一般分别加入石灰、硫磺、硫酸铜等)喷涂在果树及苗木的主干、侧枝上,防治鼠兔、野兔、田鼠的危害,效果明显3.3 天敌控制措施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物,加强了保护害鼠天敌的工作,为有益动物的繁衍栖息创造了条件,对有较多害鼠天敌生存的地类上,进行了天敌控制的防治试验3.4 营林技术措施2008年互助县加强了以营林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一是加大了高标准水平沟、反坡梯田整地力度,破坏鼠类适宜的生活和环境条件,影响了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特别是深50cm以上的竹节式水平沟、反坡梯田整地,再结合开挖防鼠沟,对鼢鼠的活动影响较大,从而大幅度减轻了对林木的危害二是混交林的面积大幅度增加,达到了90%以上三是开展了春、夏、秋三季造林,植苗、直播、插干、容器苗造林综合应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害鼠对林木的危害。
4 效果分析及评价4.1 物理机械防治效果分析及评价4.1.1 弓箭(地箭)、鼠铗、弓形铗弓箭(地箭)专门用于捕杀鼢鼠;鼠铗、弓形铗用于捕杀鼠兔、田鼠、阿拉善黄鼠、大林姬鼠等地上害鼠只要熟练掌握了使用方法、害鼠生活习性以及选择和配制引诱性强的饵料,捕获率一般在65%~90%,使用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长期重复使用并且无污染,不伤天敌,安全高效,应在今后的防治中大力推广4.1.2 弹弓易制作、使用方便,但需要大量的劳力,并且需要熟练使用,在灭鼠时要集中精力,才能提高命中率,一般命中率在3%~12%,不宜进行规模防治,仅用于果园、苗圃等地上防治少量鼠兔、田鼠4.1.3 钢丝扣用于防治野兔,只需将钢丝扣牢固地放置在野兔经常来往的线路上及喜食的植物处即可,一般每只兔子要设5~10个扣,捕获率在70%以上,需连续设置,直到捕完为止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4.1.4 灭鼠雷、灭鼠弹灭鼠雷主要用于防治鼢鼠,使用较弓箭方便,易掌握要领,对害鼠击伤强度大,捕杀率在85%以上,但是雷和装置太少,未能形成规模灭鼠弹使用十分方便,对防治鼠兔、田鼠、阿拉善黄鼠、大林姬鼠等鼠类效果好,防治效果达86%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