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兴测试手机说明.docx
6页中兴测试说明输入*983*3641# 进入工程模式使用上下键进行翻页 关机键切换工程和普通模式输入*983*3640# 退出工程模式 第一页显示的内容为(WCDMA 0):PLMN(MNC 、MCC) LAC 位置区码 RAC 路由区码 IMSI 国际移动台识别 码 TMSI 临时移动台识别码 PTMSI;第二页显示的内容为(WCDMA 1):RRC连接状态 当前驻留小区的CELL ID当前驻留小区的扰码信息SCODE 当前驻留小区的频点信息 SERCH 通话过程中的 TX POWER(TSSI) 接收功率大小 RSSI第三页与第四页无具体内容显示第五页显示的内容为WCDMA Active Set (激活集---当前驻留小区):频点信息 扰码信息 RSCP(-80 -100) 接受信号码功率 Ec/Io(-10 -12)第六页显示的内容为WCDMA Detected Set (检测集) :频点信息 扰码信息 RSCP 接受信号码功率 Ec/Io相关参数解释:1. 扰码信息上行链路扰码用于区分不同移动用户,所采用的扰码序列可分为短扰码和长扰码由 25 阶生成 多项式产生的长扰码截短为10ms的帧长度,包含38400个码片,速率为3.84 Mchip/s;短扰码的 长度为256个码片。
上行链路中的扰码个数有几百万个,所以在上行链路方向上不必规划码资源移动台上行链路的扰码是在建立连接时,由RNC负责分配的,所以对于RNC而言,每个RNC 都有一定的扰码范围在下行链路,扰码的功能是用于区分不同的小区,扰码序列也是采用和上 行链路一样的 Gold 序列作为长码,共有 218-1=262,143 个,但不使用短码为了缩短移动台搜 索小区的时间,下行链路的主扰码限制为512 个,分成64 组每个小区仅分配一个主扰码,一 般所讲的扰码规划就是指下行扰码的规划通常下行链路的扰码规划是由网络规划软件来完成 的WCDMA 扰码的作用:WCDMA 系统中的扰码规划类似于 GSM 系统中的频率规划,主要是为小区分配主扰码 WCDMA 系统中下行链路共有 512 个主扰码,每个小区分配一个主扰码作为该小区的识别参数 之一当小区的数量超过 512 个时,可重复分配一个主扰码给一个小区,只要保证使用相同主 扰码的小区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使得接收信号在另外一个使用同一主扰码的小区覆盖范围内低 于门限电平即可所以扰码规划的主要思想是确定两个使用相同扰码的小区的最小无线传播距离与 GSM 频 率规划中一样,这个距离称为复用距离。
具体计算过程 如下: 如图 1 所示,假设两个小区 i 和 j 使用的是相同的扰码,两个小区间的距离的链路损耗为 Lij,两个小区的覆盖半径分别为R.和R.为了避免两小区由于扰码相同产生的扰码模糊干扰,两小 ij区间的距离必须足够大,使得在同一点远端所使用具有相同扰码小区的无线传播信号,远远小于本端使用相同扰码的小区无线1便用相同扰码的两6小区信号所以必须满足以下不等式:10log[Li.-max(Ri,R.)]a-10log[max(Ri,R.)]a>PGdB ⑴其中:a表示路径损耗指数,PGdB为处理增益,单位为dBo上述不等式左边第一项表示的是远dB端小区j最小路径损耗,第二项表示的是本端最大路径损耗由上述不等式可以得到满足不等式 要求的 L :Lij>max(Ri,Rj)(1+10PGdB/10a)(2)扰码规划的最小复用距离需满足(2)式扰码规划的目的就是确定扰码空间的复用模式由 Rmax max 代替max(R.,R),复用小区集中的小区数K,其中小区间复用距离L=R i , R i为覆盖面积最 i j min min小小区的半径则有满足扰码规划的最小小区复用数:以12.2KAMR话音业务为例,PGdB = 24dB,路径损耗指数a= 3, R /R . = 3,则可dB max min以算出小区复用数K > 160,按3扇区规划3K = 480,即复用集的大小为480个扰码,还有 512-480 = 32个富余的扰码可以使用。
由于扰码是用于区分小区的,可用于移动台的初始接入网络、小区重选及切换等,所以扰码分配 在系统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实际情况中,无线传播环境、基站的位置不规则分布等因素, 使得扰码规划的效果评估很难进行所以扰码规划这一繁琐工作通常是由网络规划软件来完成 而软件实现扰码规划的方法通常可以是如上所示的小区复用距离计算方法或采用图论中图搜索 问题的方法来实现扰码的自动分配但扰码规划的原则是可以由网络规划工程师来确定的扰码规划的原则小区搜索过程由18 位长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产生 218-1 个扰码由于过多的扰码会使移动台的搜索时间过长, 系统设计太复杂,所以在3GPP规范中选取了其中的8192个扰码这些扰码分为512个集合, 每个集合包括一个主扰码PSC和15个辅扰码SSC每个小区使用其中的一个主扰码进一步 将这 512 个主扰码分为 64 组,每组 8 个主扰码扰码规划的目的是使移动台快速、准确地完成小区搜索、识别和同步为此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小 区的搜索过程通常,终端在不知道小区任何信息的情况下搜索小区,需要经过时隙同步、帧同 步、捕获主扰码三个步骤其中时隙同步和帧同步要涉及到主同步信道 P-SCH 和辅同步信道 S-SCH。
主、辅SCH的10ms无线帧分成15个时隙,每个长为2560码片图2所示为SCH无线帧 的结构主SCH包括一个长为256码片的调制码,主同步码(PSC),图2中用Cp来表示, 每个时隙发射一次系统中每个小区的PSC是相同的辅SCH重复发射一个有15个序列的 调制码,每个调制码长为256chips,辅同步码(SSC)与主SCH并行进行传输在图2中SSC用 csi,k来表示(其中i=0,1,...,63),为扰码码组的序号,k=0,1,2,...,14为时隙号每个SSC是从 长为 256 的 16 个不同码中挑选出来的一个码在辅 SCH 上的序列,表示小区的下行扰码所 属码组小区搜索的第一步是时隙同步,所有小区的主同步码相同,而且终端预先知道其码片序列,因此 只需要用一个性能较好的匹配滤波器就可以检测、捕获到该主同步码,从而确定各物理信道的时 隙边界第二步是帧同步,辅同步信道上发送辅同步码,辅同步码也是 256 个码片,在每个时 隙的开始处与主同步码一起发送,每个时隙使用一个辅同步码所不同的是,辅同步码总共有 16个不同的码片序列这些从同步码又被编排成64个不同的组合,每个组合为15 个从同步码 字长,用于一个无线帧。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一组合中同一从同步码可能出现若干次,而每个组 合对应于一组主扰码这样在第二步就可以确定该小区使用的主扰码所属的组在前两步确定了扰码组的基础上,然后从8个主扰码中找到与本小区匹配的主扰码,捕获主扰码的工作即告结束扰码规划方法 扰码规划的原则是:网络中有重叠覆盖的小区不能拥有相同的主扰码由上所述:扰码的规划可以 基于扰码组或基于所有不同主扰码的基础上进行基于所有不同扰码的基础上规划扰码就是只要 满足复用距离的条件下,把 512 个主扰码分配给各个小区而基于扰码组的规划是对每个基站 分配一个不同的扰码组,每个基站中的不同小区则在这个扰码组 8 个不同的扰码中选择进行分 配由小区搜索过程可知,基于扰码组的规划方法中,基站中不用小区的主同步码P - S C H序 列和辅同步码 S -SCH 序列相同而基于所有不同扰码的基础上规划,基站各个小区的扰码属 于不同的扰码组,主同步码P-SCH序列是相同的,而辅同步码S-SCH序列是不同的由此可 见:基于扰码组的规划方法比基于所有不同扰码规划方法要方便、简单,在提供移动台搜索小区 上更加快速、灵活所以一般扰码的规划是在主扰码组的基础上进行规划。
在确定规划原则后, 要考虑扰码组的复用距离这主要是通过计算信号的 C/I 来完成,具体方法如上述扰码规划原理在文献(张长钢 孙保红 李猛等,《WCDMA无线网规划原理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年5) 中给出了一个扰码规划的实例,如表 1 所示对于扰码组的分配,还要充分考虑实际规划小区 覆盖大小,结合地域的实际情况考虑主扰码的复用距离,尤其是地区边界的扰码分配要进行统一 规划另外要根据网络发展的情况适当地保留一些扰码组的主扰码以备网络扩容使用另外在实际扰码的规划中,为了使移动台尽快搜索到小区、与邻区建立同步,从而达到允许快速 切换的目的要求小区和它的邻区扰码应该属于尽可能少的扰码组,因为每多解调一个扰码组, 就需要额外的20ms所以合理地根据网络结构和无线环境来规划扰码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密集 城区,高站点密集形成了较为复杂的邻区列表和切换关系,就应该使用比较少的扰码组,以减少 搜索时间,提高网络质量所以实际规划中并不是所有的扰码组都会使用完,具体使用的数量要 根据将来实际网络规划情况来定另外如果网络使用了第二个载波,所有的扰码就可以重复使用Ec/IoEc/Io :E是Energy (能量)的简称,c是Chip (码片)指的是3.84Mcps中的Chip,Ec 是指一个 chip 的平均能量,注意是能量,其单位是焦耳。
I 是 Interfere (干扰)的简称,o是Other Cell的简称,Io 是来自于其他小区的干扰的意思,为了相除它也是指能量Ec/lo :体现了所接收信号的强度和邻小区干扰水平的比值 由于导频信道不包含比特信息所以常用 Ec/Io 而不是 Eb/Nt 表示信道质量Ec 就是码片能量 chip energy,lo 是收到的总功率,包含噪声和有用信息, 我们通常用 Ec/lo 来表示导频信道质量,因为导频信道没有 bit 信息,而导频信道质 量也就是对应的扇区的前向覆盖质量有点类似载干比:Ec/lo 和 C/l 的关系:C与Ec: C为载波功率,Ec为码片能量,两者的关系为:C=W*EcW为码片 速率l 与 lo: l 为干扰总功率(包括热噪声),而 lo 为干扰谱密度(包括热噪声), 两者关系为 l=W*lo ,所以 Ec/lo = C/lEc/lo :这是一个反映端当前接收的导频信号(Pilot )的水平开机首 先做的事情就是搜索导频信号,如果搜索不到有用的导频信号,就无法正确识别 网络很多时候,经常会处在很多基站重叠覆盖的区域,也就是有很多导频的区 域各个导频之间也会相互干扰,形成 导频污染。
Ec表示当前接收到的可用导 频信号强度, lo 表示当前所接收到的所有信号(有用信号 +干扰信号)强度所 以, Ec/lo 就表明当前所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占所有信号的比例反映了在这 一点上多路导频信号的整体覆盖水平 Ec/lo 越大,说明有用信号的比例越大在某 一点上 Ec/lo 大,有两种可能性一是 Ec 很大,在这里占据主导水平,另一种是 Ec 不大,但是 lo 很小,也就是说这里来自其他基站的杂乱导频信号很少,所以 Ec/lo 也 可以较大后一种情况属于弱覆盖区域,因为 Ec 小, lo 也小,所以 RSSl 也小,所 以也可能出现掉话的情况在某一点上 Ec/lo 小,也有两种可能,一是 Ec 小, RSSl 也小,这也是弱覆盖区域另一种是 Ec 小, RSSl 却不小,这说明了 lo 也就是总强 度信号并不差这种情况经常是 BSC 切换数据配置出了问题,没有将附近较强的导 频信号加入相邻小区表,所以不能识别附近的强导频信号,将其作为一种干扰信 号处理在路测中,这种情况的典型现象是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