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课件.ppt
36页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薛 桁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10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一一.风电场的测风风电场的测风n n测风塔选址测风塔选址l l测风塔选址原则测风塔选址原则测风塔选址原则测风塔选址原则ØØ测风塔位置的选择要力求每个测风点位置具有本区域测风塔位置的选择要力求每个测风点位置具有本区域风能资源的代表性在代表性可保证的条件下还应兼风能资源的代表性在代表性可保证的条件下还应兼顾人员比较容易到达,尽量选取无线传输信号较好,顾人员比较容易到达,尽量选取无线传输信号较好,以使观测活动具备较好的可操作性以使观测活动具备较好的可操作性ØØ)此外)此外, , 测风塔选址还应避开不适宜建设风电场的区域测风塔选址还应避开不适宜建设风电场的区域如基本农田、经济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如基本农田、经济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矿产压覆区、墓地、居民点、军事禁区、规划建设区矿产压覆区、墓地、居民点、军事禁区、规划建设区等,并注意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等等,并注意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等 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l l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针对详查区域的不同地形特点,特提出以下相应的技术要求:n n地形划分地形可划分为平坦地形和复杂地形两大类。
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l地形地形n n平坦地形平坦地形指地形起伏不大,周围4-6km半径范围内,特别是盛行风上风方向地形相对高差一般小于50m,坡度小于3°平坦地形可包括高原台地和平原等n n复杂地形复杂地形可以分为隆升地形和低凹地形复杂地形包括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流场复杂,特别要注意在复杂地形上的选址问题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不同地形的选址技术要求l l(1).(1).高原台地和平原高原台地和平原高原台地和平原高原台地和平原 n n高原台地指海拔高度较高(高原台地指海拔高度较高(1000m1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平坦地形,以上)的高原地区平坦地形,面积范围比较大面积范围比较大高原台地大致可分为大片的地势平坦荒漠草原(或戈壁)和较大高原台地大致可分为大片的地势平坦荒漠草原(或戈壁)和较大面积局地隆起的台地面积局地隆起的台地n n荒漠草原(或戈壁)设置一个测风点的详查区,测风点应选在荒漠草原(或戈壁)设置一个测风点的详查区,测风点应选在冷空气南下的路径上(结合第三次风能普查和调研成果),位冷空气南下的路径上(结合第三次风能普查和调研成果),位置应选择在整个区域的中心部位偏主导风向一侧。
设置置应选择在整个区域的中心部位偏主导风向一侧设置N N个(个(2 2个以上)测风塔的区域,每个测风点基本覆盖详查区域的面积个以上)测风塔的区域,每个测风点基本覆盖详查区域的面积1/N1/Nn n对局部隆起的台地(高出周围对局部隆起的台地(高出周围5050~~100m100m左右的区域),应首先左右的区域),应首先从地形图上找出台地的范围设置一个测风点的详查区,选择从地形图上找出台地的范围设置一个测风点的详查区,选择中心偏主导风向侧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测风塔;对应设置中心偏主导风向侧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测风塔;对应设置N N个测风塔的详查区,每个测风点基本覆盖详查区域的面积个测风塔的详查区,每个测风点基本覆盖详查区域的面积1/N1/N,适当考虑向上、下游延伸,距台地边缘应保持,适当考虑向上、下游延伸,距台地边缘应保持1 1~~2km2km的距离n n平原详查区的测风塔位置选址主要考虑测风塔面积代表性,一平原详查区的测风塔位置选址主要考虑测风塔面积代表性,一般测风塔在详查区域呈均匀分布般测风塔在详查区域呈均匀分布n n高原台地和平原测风塔位置选址原则是将测风塔设于中心位置高原台地和平原测风塔位置选址原则是将测风塔设于中心位置或地形略高、空旷的地方,下垫面植被较一致。
或地形略高、空旷的地方,下垫面植被较一致 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l l(2).(2).浅山丘陵浅山丘陵浅山丘陵浅山丘陵n n浅山丘陵属复杂地形,是指那些较大范围内相对高差不大,在浅山丘陵属复杂地形,是指那些较大范围内相对高差不大,在5050~~100m100m左右n n浅山丘陵区,地形以丘陵片状分布为主,或是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带浅山丘陵区,地形以丘陵片状分布为主,或是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带n n浅山丘陵地形详查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详查区为一片相对孤立的丘陵区,浅山丘陵地形详查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详查区为一片相对孤立的丘陵区,二是详查区为大片丘陵区中的一部分详查区位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带中按二是详查区为大片丘陵区中的一部分详查区位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带中按浅山丘陵地形详查区处理浅山丘陵地形详查区处理n n在孤立的丘陵详查区,测风塔位置尽量选择较为连贯且面积相对较大的丘陵在孤立的丘陵详查区,测风塔位置尽量选择较为连贯且面积相对较大的丘陵上;在处于大片丘陵区中的详查区,测风塔位置要选择相对较长较宽的丘陵上;在处于大片丘陵区中的详查区,测风塔位置要选择相对较长较宽的丘陵上对应设置上对应设置N N个测风塔的详查区,每个测风点基本覆盖详查区域面积的个测风塔的详查区,每个测风点基本覆盖详查区域面积的1/N1/N。
n n尽量选择与当地盛行风向近似垂直的丘陵上布塔如选不出与当地盛行风向尽量选择与当地盛行风向近似垂直的丘陵上布塔如选不出与当地盛行风向近似垂直的丘陵,塔址必须选在与当地盛行风向近似平行的丘陵时,要将塔近似垂直的丘陵,塔址必须选在与当地盛行风向近似平行的丘陵时,要将塔址选在丘陵中央,确认测风塔位置周围确实较为开阔,保证盛行风方向不受址选在丘陵中央,确认测风塔位置周围确实较为开阔,保证盛行风方向不受阻挡n n避免将测风塔位置选在对气流有压缩效应的地方避免将测风塔位置选在对气流有压缩效应的地方n n尽量不要选择丘陵顶部面积相对较小,与周围相对高差较大,拉线坑不易设尽量不要选择丘陵顶部面积相对较小,与周围相对高差较大,拉线坑不易设置的位置置的位置n n初选测风点的海拔高度应考虑设在未来风电场平均海拔高度或偏高一些在初选测风点的海拔高度应考虑设在未来风电场平均海拔高度或偏高一些在盛行风方向上没有明显高出测风点的丘陵盛行风方向上没有明显高出测风点的丘陵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l l(3).(3).山地山地山地山地n n山地是典型的复杂地形,山地相对高度在山地是典型的复杂地形,山地相对高度在100m100m以上,以上,山体较大,山脊较长,连绵起伏。
山体较大,山脊较长,连绵起伏n n山地详查区地形较为复杂,通常是某一山体的一部分,山地详查区地形较为复杂,通常是某一山体的一部分,一般高于周围的山体这类详查区测风塔位置选择除一般高于周围的山体这类详查区测风塔位置选择除要参考浅山丘陵测点选址的技术要点外,还要注意以要参考浅山丘陵测点选址的技术要点外,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下几方面:n n山地详查区测风塔位置应选在范围较大并适合安装风山地详查区测风塔位置应选在范围较大并适合安装风电机组的山体上;高度应比未来可能风电场的平均高电机组的山体上;高度应比未来可能风电场的平均高度略高;测风塔应选择在与盛行风向近似垂直的山脊度略高;测风塔应选择在与盛行风向近似垂直的山脊上,测风塔盛行风方向上游避免有影响该位置风速的上,测风塔盛行风方向上游避免有影响该位置风速的山体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l l((((4 4)沿海)沿海)沿海)沿海n n地形平坦的沿海详查区,测风塔位置尽量位于海岸线地形平坦的沿海详查区,测风塔位置尽量位于海岸线向陆地延伸向陆地延伸1km1km范围之内、防风林的外侧(向海)地范围之内、防风林的外侧(向海)地形复杂的详查区视地形的不同分别参照形复杂的详查区视地形的不同分别参照(2)(2)或或(3)(3)节要节要求执行。
求执行n n设置垂直于海岸线剖面观测的详查区,观测剖面由设置垂直于海岸线剖面观测的详查区,观测剖面由3 3座座塔组成,其中潮间带(或岸边)设一座,向内陆塔组成,其中潮间带(或岸边)设一座,向内陆500500米、米、15001500米各设一座米各设一座n n海岬地区测风塔选点应视海岬与盛行风向的夹角和地海岬地区测风塔选点应视海岬与盛行风向的夹角和地形状况而定,测风塔尽量选在与盛行风向近似垂直的形状况而定,测风塔尽量选在与盛行风向近似垂直的地方,冲积型岸带参照平坦地形原则选址,山地岸带地方,冲积型岸带参照平坦地形原则选址,山地岸带参照丘陵型测风塔选址原则选址参照丘陵型测风塔选址原则选址n n岛屿测风塔选址,多数情况是一个塔要代表周围几个岛屿测风塔选址,多数情况是一个塔要代表周围几个岛屿的范围,因此应尽量选在区域中心、风能资源测岛屿的范围,因此应尽量选在区域中心、风能资源测量具有代表性的岛屿,其地点可参照陆地平坦或丘陵量具有代表性的岛屿,其地点可参照陆地平坦或丘陵型地形的选址原则型地形的选址原则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测风塔选址准备工作测风塔选址准备工作l l1. 1. 组建选址(踏勘)小组组建选址(踏勘)小组组建选址(踏勘)小组组建选址(踏勘)小组n n选选址址址址(踏勘)小组由技术人员(观测、气候、施工、工程评价方(踏勘)小组由技术人员(观测、气候、施工、工程评价方面等)、地方人员、向导等组成。
面等)、地方人员、向导等组成l l2. 2. 准备现场勘察设备和资料准备现场勘察设备和资料准备现场勘察设备和资料准备现场勘察设备和资料n n包括地形图、分县地图册及拟定详查区域标注了初步选点位置的包括地形图、分县地图册及拟定详查区域标注了初步选点位置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大比例尺地形图(1 1::5000050000)、遥感图、手持)、遥感图、手持GPSGPS、指南针、手、指南针、手持测风仪、照相机(或摄象机)、越野车、交通图、有关规划图持测风仪、照相机(或摄象机)、越野车、交通图、有关规划图纸、必要的野外防护装备等纸、必要的野外防护装备等l l3. 3. 图上初选图上初选图上初选图上初选n n根据详查区域范围的大小,在地形图上,根据本详查区气象站年根据详查区域范围的大小,在地形图上,根据本详查区气象站年平均风速、盛行风向,本省风能资源分布和区划,以及已建风电平均风速、盛行风向,本省风能资源分布和区划,以及已建风电场及测风塔测风结果,初步划定测风塔位置大体范围在场及测风塔测风结果,初步划定测风塔位置大体范围在1 1::5000050000地形图上,根据地形状况,确定多个备选测风塔位置,即备地形图上,根据地形状况,确定多个备选测风塔位置,即备选位置数量多于正式设点数量。
选位置数量多于正式设点数量l l4. 4.制定踏勘方案制定踏勘方案制定踏勘方案制定踏勘方案n n踏勘前应做出踏勘方案,包括踏勘计划、路线、时间、地点、准踏勘前应做出踏勘方案,包括踏勘计划、路线、时间、地点、准备参加的单位和人员,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备参加的单位和人员,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n n踏勘前必须与当地部门取得联系,得到当地的配合踏勘前必须与当地部门取得联系,得到当地的配合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测风塔选址现场踏勘测风塔选址现场踏勘l l1. 1.现场勘查初定观测点位置现场勘查初定观测点位置现场勘查初定观测点位置现场勘查初定观测点位置n n根据图上初步选点方案,进行现场选点踏勘,以确定拟选观测点的合理性兼根据图上初步选点方案,进行现场选点踏勘,以确定拟选观测点的合理性兼根据图上初步选点方案,进行现场选点踏勘,以确定拟选观测点的合理性兼根据图上初步选点方案,进行现场选点踏勘,以确定拟选观测点的合理性兼顾工程可操作性、观测实施的可行性等顾工程可操作性、观测实施的可行性等顾工程可操作性、观测实施的可行性等顾工程可操作性、观测实施的可行性等n n野外踏勘,应查看并记录踏勘区域地形特点:地形、面积、山地走向、丘陵野外踏勘,应查看并记录踏勘区域地形特点:地形、面积、山地走向、丘陵野外踏勘,应查看并记录踏勘区域地形特点:地形、面积、山地走向、丘陵野外踏勘,应查看并记录踏勘区域地形特点:地形、面积、山地走向、丘陵带长度,谷地的宽窄、树(树形、树种)、草、地表等,测量测风点的经纬带长度,谷地的宽窄、树(树形、树种)、草、地表等,测量测风点的经纬带长度,谷地的宽窄、树(树形、树种)、草、地表等,测量测风点的经纬带长度,谷地的宽窄、树(树形、树种)、草、地表等,测量测风点的经纬度等。
根据选址技术原则及选址的技术要点初定观测点位置(包括备份测点)根据选址技术原则及选址的技术要点初定观测点位置(包括备份测点)根据选址技术原则及选址的技术要点初定观测点位置(包括备份测点)根据选址技术原则及选址的技术要点初定观测点位置(包括备份测点)n n①①①①确认满足建塔施工条件的位置上,设置较醒目的标志,以便于测风塔建设确认满足建塔施工条件的位置上,设置较醒目的标志,以便于测风塔建设确认满足建塔施工条件的位置上,设置较醒目的标志,以便于测风塔建设确认满足建塔施工条件的位置上,设置较醒目的标志,以便于测风塔建设单位随后施工时辨认;单位随后施工时辨认;单位随后施工时辨认;单位随后施工时辨认;n n②②②②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标注选定观测站位置、编号(或名称)、经纬度、海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标注选定观测站位置、编号(或名称)、经纬度、海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标注选定观测站位置、编号(或名称)、经纬度、海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标注选定观测站位置、编号(或名称)、经纬度、海拔高度、观测塔高度、仪器设置层次等信息;拔高度、观测塔高度、仪器设置层次等信息;拔高度、观测塔高度、仪器设置层次等信息;拔高度、观测塔高度、仪器设置层次等信息;n n③③③③拍摄选定观测站周边环境实景照片并存档。
拍摄选定观测站周边环境实景照片并存档拍摄选定观测站周边环境实景照片并存档拍摄选定观测站周边环境实景照片并存档n n④④④④施工搬运难度估计:机动车可到达的位置,需要人工搬运的距离、地形、施工搬运难度估计:机动车可到达的位置,需要人工搬运的距离、地形、施工搬运难度估计:机动车可到达的位置,需要人工搬运的距离、地形、施工搬运难度估计:机动车可到达的位置,需要人工搬运的距离、地形、是否有人行小道、需要专门修筑的简易施工道路长度等;海岛场址的船运距是否有人行小道、需要专门修筑的简易施工道路长度等;海岛场址的船运距是否有人行小道、需要专门修筑的简易施工道路长度等;海岛场址的船运距是否有人行小道、需要专门修筑的简易施工道路长度等;海岛场址的船运距离、是否已有简易码头等离、是否已有简易码头等离、是否已有简易码头等离、是否已有简易码头等n n⑤⑤⑤⑤选点日记:描述拟选观测点的周边环境选点日记:描述拟选观测点的周边环境选点日记:描述拟选观测点的周边环境选点日记:描述拟选观测点的周边环境; ; 地形状况:山顶(脊)长度、宽度、地形状况:山顶(脊)长度、宽度、地形状况:山顶(脊)长度、宽度、地形状况:山顶(脊)长度、宽度、平整度、山体或海岸落差等地质状况:岩石、沙地、土壤层厚度等,为测风平整度、山体或海岸落差等地质状况:岩石、沙地、土壤层厚度等,为测风平整度、山体或海岸落差等地质状况:岩石、沙地、土壤层厚度等,为测风平整度、山体或海岸落差等地质状况:岩石、沙地、土壤层厚度等,为测风塔基础设计提供参考;植被状况:平均高度、密度、树种或作物种类等。
塔基础设计提供参考;植被状况:平均高度、密度、树种或作物种类等塔基础设计提供参考;植被状况:平均高度、密度、树种或作物种类等塔基础设计提供参考;植被状况:平均高度、密度、树种或作物种类等l l2. 2.测风点确定测风点确定测风点确定测风点确定n n在全面踏勘现场,分析拟选测风塔代表性和观测环境,评估实施观测活动可在全面踏勘现场,分析拟选测风塔代表性和观测环境,评估实施观测活动可在全面踏勘现场,分析拟选测风塔代表性和观测环境,评估实施观测活动可在全面踏勘现场,分析拟选测风塔代表性和观测环境,评估实施观测活动可行性基础上,分析、评估各初定观测点各种信息和优劣,根据安排的测风塔行性基础上,分析、评估各初定观测点各种信息和优劣,根据安排的测风塔行性基础上,分析、评估各初定观测点各种信息和优劣,根据安排的测风塔行性基础上,分析、评估各初定观测点各种信息和优劣,根据安排的测风塔数量,对备选点进行筛选,最后确定各测风塔位置数量,对备选点进行筛选,最后确定各测风塔位置数量,对备选点进行筛选,最后确定各测风塔位置数量,对备选点进行筛选,最后确定各测风塔位置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l测风塔的代表性测风塔的代表性n n不同等级地形测量活不同等级地形测量活动的要求动的要求地地 形形最小测量高度最小测量高度测风塔的代表半径测风塔的代表半径测风塔的代表半径测风塔的代表半径简单地形简单地形2/32/3轮毂高度轮毂高度10km10km复杂地形复杂地形2/32/3轮毂高度轮毂高度2km2km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建立测量地点文档n n测风塔确切的位置测风塔确切的位置n n测风塔周围环境的文件测风塔周围环境的文件n n附近障碍物距离,主要性能和维度的具体说明附近障碍物距离,主要性能和维度的具体说明地形资料:地形资料:n n现场描述或照片资料和现场周围的典型要素现场描述或照片资料和现场周围的典型要素n n现场表示山志学和崎岖状况的地形图现场表示山志学和崎岖状况的地形图n n可能的卫星和航空相片可能的卫星和航空相片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二、二、 风测量风测量ØØ测风项目测风项目测风项目测风项目按照按照按照按照《《《《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标准规定,风电场风标准规定,风电场风标准规定,风电场风标准规定,风电场风的测量包括:逐时的测量包括:逐时的测量包括:逐时的测量包括:逐时1010分钟平均风速、风向、每日极大风分钟平均风速、风向、每日极大风分钟平均风速、风向、每日极大风分钟平均风速、风向、每日极大风速、风的湍流强度等速、风的湍流强度等速、风的湍流强度等速、风的湍流强度等ØØ测风设备测风设备测风设备测风设备1. 1.传统测风仪传统测风仪传统测风仪传统测风仪 风杯式风杯式风杯式风杯式 螺旋浆式螺旋浆式螺旋浆式螺旋浆式 …………2. 2.新型测风仪新型测风仪新型测风仪新型测风仪 超声波测风仪超声波测风仪超声波测风仪超声波测风仪 多普勒测风雷达多普勒测风雷达多普勒测风雷达多普勒测风雷达 风廓线风廓线风廓线风廓线仪仪仪仪 …….…….ØØ对测风设备的要求对测风设备的要求对测风设备的要求对测风设备的要求测风设备的检定测风设备的检定测风设备的检定测风设备的检定测量范围测量范围测量范围测量范围 误差误差误差误差 采样时间与间隔采样时间与间隔采样时间与间隔采样时间与间隔 距离常数距离常数距离常数距离常数 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一些传统测风仪一些传统测风仪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风电场常用测风仪 如NRG测风仪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超声波测风仪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多普勒风廓线仪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多普勒风廓线仪测风与铁塔测风的对比 (摘自刘薇文章:Practical Research on Portable Instruments for Wind Characteristics Investigation Using a Mini Doppler SODAR)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风电场测风塔的设置要求风电场测风塔的设置要求n n 风电场测风塔设置地点应设在风电场测风塔设置地点应设在能代表本风电场范能代表本风电场范能代表本风电场范能代表本风电场范围风况围风况围风况围风况的地方,在未来拟布风机的地区设置主塔的地方,在未来拟布风机的地区设置主塔1-21-2座,在风场范围四个(至少二个)边缘各设一个辅助座,在风场范围四个(至少二个)边缘各设一个辅助塔,另外在有特殊需要处还需设置必要的辅助塔。
塔塔,另外在有特殊需要处还需设置必要的辅助塔塔周围要求尽量做到气象台站正规测风场地的环境要求周围要求尽量做到气象台站正规测风场地的环境要求(水体边设场除外)水体边设场除外)n n 观测塔主塔要求设置观测塔主塔要求设置4-54-5层测风,从层测风,从1010米到风机轮毂米到风机轮毂高度配置(目前一般到高度配置(目前一般到70-10070-100米),辅助塔可以设米),辅助塔可以设1010、、2020、、4040米高度三层需要时还可设若干米高度三层需要时还可设若干1010米测风杆以米测风杆以辅助测量辅助测量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测风仪n n测风仪吊杆应从盛行风向偏移90度n n12个月后应对测风仪重新校准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温度和气压测量n n传感器的安装应在测风塔10m高度以内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三、三、 风电场风资源评估风电场风资源评估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18710-2002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 •测风数据要求测风数据要求ØØ气象站长期测风数据气象站长期测风数据• • 3030年逐年、月平均风速年逐年、月平均风速年逐年、月平均风速年逐年、月平均风速• • 累年平均气温、气压累年平均气温、气压累年平均气温、气压累年平均气温、气压• • 极端记录极端记录极端记录极端记录ØØ气象站同期逐小时风速风向数据气象站同期逐小时风速风向数据l l测风数据处理测风数据处理ØØ数据验证数据验证• • 完整性完整性完整性完整性• • 合理性合理性合理性合理性• • 不合理数据和缺测数据的处理不合理数据和缺测数据的处理不合理数据和缺测数据的处理不合理数据和缺测数据的处理• • 有效数据完整率有效数据完整率有效数据完整率有效数据完整率---90%---90%ØØ数据订正数据订正• • 订正到反映长期平均水平的代表年订正到反映长期平均水平的代表年订正到反映长期平均水平的代表年订正到反映长期平均水平的代表年ØØ数据处理数据处理ØØ 数据验证订正及计算风资源参数数据验证订正及计算风资源参数数据验证订正及计算风资源参数数据验证订正及计算风资源参数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l风电场测风数据的整理风电场测风数据的整理 气象台站测风数据与风电场测风数据的比较气象台站测风数据与风电场测风数据的比较 风电场测风数据需要与邻近气象台测风数据风电场测风数据需要与邻近气象台测风数据进行比较,以便获得长年代风电场风资源的多进行比较,以便获得长年代风电场风资源的多年平均状况(代表年订正)。
年平均状况(代表年订正)相邻气象台站应选取尽可能接近、地形及天气相邻气象台站应选取尽可能接近、地形及天气气候背景条件相似的台站,以平坦地形地区较气候背景条件相似的台站,以平坦地形地区较好,有条件可选多个气象台站更好好,有条件可选多个气象台站更好( (多元回归多元回归) ) 订正的长年状况方法可按订正的长年状况方法可按“ “风电场风能资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源评估方法” ”标准的附录标准的附录A A进行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l测风数据的验证测风数据的验证 完整性检验:数量,数据数量应等于预期记完整性检验:数量,数据数量应等于预期记录的数据数量;时间顺序,数据的时间顺序应录的数据数量;时间顺序,数据的时间顺序应符合预期的开始、结束时间,中间应连续符合预期的开始、结束时间,中间应连续 合理性检验:包括记录值的合理范围、相合理性检验:包括记录值的合理范围、相邻高度记录值的合理相关性及记录值的合理变邻高度记录值的合理相关性及记录值的合理变化趋势等化趋势等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l测风数据的处理测风数据的处理 要求列出所有的合理数据和缺测数据及其发生时间;对不合理数据进一步判别,挑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有效数据,回归原数据组;将备分或可供参考的传感器同期记录数据,经分析处理,替换已确认为无效的数据或填补缺测的数据。
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l l数据分析内容数据分析内容ØØ平均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平均风速和风功率密度ØØ风速和风能频率风速和风能频率ØØ风向频率和风能密度方向分布风向频率和风能密度方向分布ØØ风切变指数风切变指数ØØ湍流强度湍流强度ØØ参考判据参考判据 风况风况 风功率密度风功率密度 方向分布方向分布 日和年变日和年变化化 湍流强度湍流强度ØØ5050年一遇最年一遇最( (极极) )大风速大风速 低温低温 积冰积冰 雷暴雷暴 盐雾盐雾 沙沙尘等尘等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l长期评估(代表年订正) n n测量-相关-预测(MCP)n n参考数据时间长度:30年具有代表性,受可靠性和连贯性的限制,10年的时间段通常被认为是长期具有代表性的和可靠性的较好选择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测风数据长年订正条件和方法n n条件条件ØØ 同期测风结果相关性好同期测风结果相关性好ØØ 30 30年以上规范的测风记录年以上规范的测风记录ØØ 地形相似地形相似ØØ 距风场较近距风场较近n n订正方法订正方法ØØ 按十六个方位作风速相关按十六个方位作风速相关, ,进行差值订正进行差值订正ØØ 可选邻近多个气象站作多元相关可选邻近多个气象站作多元相关n n注意防止非自然因素的风速记录下滑进行的错注意防止非自然因素的风速记录下滑进行的错误订正误订正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n n气象台站测风数据与风电场测风数据的气象台站测风数据与风电场测风数据的比较比较 风电场测风数据需要与邻近气象台测风数风电场测风数据需要与邻近气象台测风数据进行比较,以便获得长年代风电场风资源的据进行比较,以便获得长年代风电场风资源的多年平均状况。
多年平均状况相邻气象台站应选取尽可能接近、地形及天气相邻气象台站应选取尽可能接近、地形及天气气候背景条件相似的台站,以平坦地形地区较气候背景条件相似的台站,以平坦地形地区较好,有条件可选多个气象台站更好好,有条件可选多个气象台站更好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将风场短期测风数据订正为代表年风况数据的方法将风场短期测风数据订正为代表年风况数据的方法 1 1)作风场测站与对应年份的长期测站各风向象限的风)作风场测站与对应年份的长期测站各风向象限的风)作风场测站与对应年份的长期测站各风向象限的风)作风场测站与对应年份的长期测站各风向象限的风速相关曲线某一风向象限内风速相关曲线的具体做法是:速相关曲线某一风向象限内风速相关曲线的具体做法是:速相关曲线某一风向象限内风速相关曲线的具体做法是:速相关曲线某一风向象限内风速相关曲线的具体做法是:建一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为长期测站风速,纵坐标轴为建一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为长期测站风速,纵坐标轴为建一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为长期测站风速,纵坐标轴为建一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为长期测站风速,纵坐标轴为风场测站的风速取风场测站在该象限内的某一风速值风场测站的风速。
取风场测站在该象限内的某一风速值风场测站的风速取风场测站在该象限内的某一风速值风场测站的风速取风场测站在该象限内的某一风速值(某一风速值在一个风向象限内一般有许多个,分别出现(某一风速值在一个风向象限内一般有许多个,分别出现(某一风速值在一个风向象限内一般有许多个,分别出现(某一风速值在一个风向象限内一般有许多个,分别出现在不同时刻)为纵坐标,找出长期测站各对应时刻的风速在不同时刻)为纵坐标,找出长期测站各对应时刻的风速在不同时刻)为纵坐标,找出长期测站各对应时刻的风速在不同时刻)为纵坐标,找出长期测站各对应时刻的风速值(这些风速值不一定相同,风向也不一定与风场测站相值(这些风速值不一定相同,风向也不一定与风场测站相值(这些风速值不一定相同,风向也不一定与风场测站相值(这些风速值不一定相同,风向也不一定与风场测站相对应),求其平均值作为横坐标即可定出相关曲线的一个对应),求其平均值作为横坐标即可定出相关曲线的一个对应),求其平均值作为横坐标即可定出相关曲线的一个对应),求其平均值作为横坐标即可定出相关曲线的一个点对风场测站在该象限内的其余每一个风速重复上述过点对风场测站在该象限内的其余每一个风速重复上述过点。
对风场测站在该象限内的其余每一个风速重复上述过点对风场测站在该象限内的其余每一个风速重复上述过程,就可作出这一象限内的风速相关曲线对其余各象限程,就可作出这一象限内的风速相关曲线对其余各象限程,就可作出这一象限内的风速相关曲线对其余各象限程,就可作出这一象限内的风速相关曲线对其余各象限重复上述过程,可获得重复上述过程,可获得重复上述过程,可获得重复上述过程,可获得1616个风场测站与长期测站的风速相个风场测站与长期测站的风速相个风场测站与长期测站的风速相个风场测站与长期测站的风速相关曲线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n n 2 2)对每个风速相关曲线,在横坐标轴上标)对每个风速相关曲线,在横坐标轴上标)对每个风速相关曲线,在横坐标轴上标)对每个风速相关曲线,在横坐标轴上标明长期测站多年的年平均风速,以及与风场测明长期测站多年的年平均风速,以及与风场测明长期测站多年的年平均风速,以及与风场测明长期测站多年的年平均风速,以及与风场测站观测同期的长期测站的年平均风速,然后在站观测同期的长期测站的年平均风速,然后在站观测同期的长期测站的年平均风速,然后在站观测同期的长期测站的年平均风速,然后在纵坐标轴上找到对应的风场测站的两个风速值,纵坐标轴上找到对应的风场测站的两个风速值,纵坐标轴上找到对应的风场测站的两个风速值,纵坐标轴上找到对应的风场测站的两个风速值,并求出这两个风速值的代数差值(共有并求出这两个风速值的代数差值(共有并求出这两个风速值的代数差值(共有并求出这两个风速值的代数差值(共有1616个代个代个代个代数差值)。
数差值)数差值)数差值) 3 3)风场测站数据的各个风向象限内的每)风场测站数据的各个风向象限内的每)风场测站数据的各个风向象限内的每)风场测站数据的各个风向象限内的每个风速都加上对应的风速代数差值,即可获得个风速都加上对应的风速代数差值,即可获得个风速都加上对应的风速代数差值,即可获得个风速都加上对应的风速代数差值,即可获得订正后的风场测站风速风向资料订正后的风场测站风速风向资料订正后的风场测站风速风向资料订正后的风场测站风速风向资料 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l关于风切变指数关于风切变指数n n测风塔的风梯度观测测风塔的风梯度观测测风塔的风梯度观测测风塔的风梯度观测 n n测风层次的设定测风层次的设定测风层次的设定测风层次的设定 ØØ1010米标准高度米标准高度ØØ风机轮榖高度风机轮榖高度n n幂指数幂指数幂指数幂指数α α的计算的计算的计算的计算 最小二乘方拟合最小二乘方拟合最小二乘方拟合最小二乘方拟合n n层次层次层次层次 ØØ层数过少,小的观测误差会造成大的计算误差,因此,层数过少,小的观测误差会造成大的计算误差,因此,层数不少于层数不少于4-54-5层层 ØØ样本足够大样本足够大 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幂指数幂指数α的计算的计算n n风切变幂律公式:风切变幂律公式:风切变幂律公式:风切变幂律公式:n n式中:式中:式中:式中:α α为风切变指数;为风切变指数; U U1 1为为Z Z1 1高度的风速,单高度的风速,单位位m/sm/s;; U U为为Z Z高度的风速,高度的风速, 单位单位m/sm/s。
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 风电场风况与风机类别选择风电场风况与风机类别选择 IEC61400—1 抗风能力与风机叶片长度有关,长度越长抗风能力越差; 发电量与叶片长度有关,叶片越长发电量越大IEC Class IEC Class 1 1IEC Class IEC Class 2 2IEC Class IEC Class 3 35050年一遇最大年一遇最大年一遇最大年一遇最大风速(风速(风速(风速(10m10m))))50.050.042.542.537.537.515m/s15m/s时湍流时湍流时湍流时湍流强度强度强度强度 A 0.16 A 0.16 - -设计寿命(年)设计寿命(年)设计寿命(年)设计寿命(年)202020202020B 0.14B 0.14C 0.12C 0.12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风电场测风和风资源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