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医学】肿瘤显像(18F-FDG).ppt
55页影像学三阶段 分子影像学 解剖功能图像 现代影像学 数字断层图像 常规影像学 模拟图像 分子影像学技术 v1、正电子电脑断层(PET或SPECT) v2、核磁共振谱(MRS) v3、近红外线荧光成像(NIRF,Near- infrared Fluorescent) v4、光学相干断层(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正电子核素显像原理 正电子发射核素衰变产生的+粒子丧失 动能后即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转化 为一对运动方向相反、能量均0.511MeV的 光子; +粒子与自由电子自身消失,这种现象 称为湮没反应(Annihilation),所产生的 光子称湮没辐射 Positron Annihilation (湮没) Positron travels 1-3mm (depending on energy) before annihilation. Annihilation process conserves: - Energy (photons are 511KeV). - Momentum (photons are almost exactly colinea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two 511KeV photons - event along line between detectors. n b+ b- 1-3mm 511KeV 511KeV PET显像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PET药物概述 v正电子药物,又称为正电子显像剂,是 指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 物。
供临床PET显像使用的放射性药物, 因此又称为PET药物或PET显像剂 放射性核素主要由医用回旋加速器生 产 PET药物可以分为11C药物、13N药物、 15O药物、18F药物等 18F标记的PET药物 1、18F-氟代脱氧葡萄糖(世纪分子) 2、18F-硝基咪唑丙醇-乏氧组织显像剂 3、18F-胸腺嘧啶核苷-肿瘤核酸代谢类显像剂 4、18F-乙基胆碱-磷脂代谢显像剂,参与细胞膜的 合成 5、18F-L-多巴-帕金森等神经精神疾病 11C标记的PET药物 1、11C-蛋氨酸-氨基酸的转运、吸收利用和癌细胞的 代谢活性 2、11C-胆碱-磷脂代谢显像剂,参与细胞膜的合成 3、11C-乙酸盐-脂肪酸代谢显像剂,主要用于心肌活 力评价 4、11C-雷氯必利-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其它PET药物 v 13N-氨水:13N-氨水为灌注类PET药物,临 床上常用于心肌灌注显像 v 15O-水:15O-水是一种较理想血流灌注显 像剂 v 15O-氧气:15O-氧气为脑氧代谢显像剂 第二节 正电子核素肿瘤显像 v原理: 恶性肿瘤生长及增殖快,对葡萄糖、氨基酸 、胆碱、核酸等物质需求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或 良性肿瘤;或者是肿瘤表面的某些受体(如雌激 素、生长抑素受体)或抗原异常高表达,利用恶 性肿瘤这些病理生理改变,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 萄糖、氨基酸、胆碱、核苷酸、配体或抗体的类 似物,注射入机体后,肿瘤细胞通过代谢或者特 异性结合而聚集从而显像。
18FDG肿瘤显像原理 1、肿瘤组织乏氧,有氧TCA循环降低,糖酵解增加,因此每 产生一个ATP,葡萄糖的消耗量增加19倍 2、多数肿瘤细胞GLUT(葡萄糖转运体)过度表达 3、己糖激酶上调 4、进入细胞的FDG在己糖激酶作用下成为FDG-6-P 5、FDG-6-P不是磷酸己糖异构酶的底物,所以陷落在细胞内 6、肿瘤细胞内脱磷酸酶含量减少, FDG不能逃出细胞 7、FDG在细胞内的滞留量与葡萄糖消耗量正相关 受检者准备 空腹4h以上 胃肠道疾病患者要求检查前一天口服缓泻剂 及清洁灌肠,但不能行消化道钡剂检查 测定身高、体重及血糖,要求空腹血糖在 8.3mmol/L以下 注射显像剂后在安静、避光的房间平卧 45min-60min 显像前排尿,取下携带的金属异物 显像方法 脑部放射性摄取浓度较高; 泌尿系统排 泄,双肾及膀胱也出现明显的放射性浓聚 肝脏由于是糖原合成和储存的器官,所以 葡萄糖的代谢旺盛,呈放射性浓聚稍高,且 肝脏的放射性浓度比脾脏的高胸部的大 血管、心肌、乳头及食道的贲门部也可以出 现生理学的摄取;胃、肠道也可出现沿着 肠道走行的方向分布的生理学的放射性浓聚 正 常 图 像 v年轻病人有时可见胸腺摄取。
大量运动时 脊柱旁、颈部和其它骨骼肌肉可以摄取18F- FDG未做衰变校正时外周皮肤可见明显的 放射性显影 v 手术后6个月内,伤口摄取18F-FDG增加 哺乳期乳腺、肉芽肿组织、感染和其它炎 症反应亦可见18F-FDG摄取放化疗可使肿 瘤18F-FDG摄取减少放射性肺炎、博莱霉 素治疗后肺实质摄取增加,放疗后胸膜摄 取增加 结肠生理性摄取 半定量分析 vSUV:是一个半定量分析指标,是通过选定 肿瘤组织中的感兴趣区(ROI)计数除以注 入到单位体重中的放射性总计数,即:SUV 肿瘤组织浓度(Bq/g)/注射剂量(Bq/g ),反映了病变组织代谢的活跃程度SUV 值大于2.5时可能倾向于恶性肿瘤. SUV值 为1是意味着相同的放射性分布. 第三节 PET/CT肿瘤显像的临床应用 v一、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恶性肿瘤18F-FDG PET/CT显像常表现为肿瘤病灶 的异常放射性浓聚,呈结节状,SUV值常大于2.5 ,即高代谢病灶 2、绝大多数良性病灶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轻 度摄取或不摄取18F-FDG,SUV值常小于2.5 v二、寻找肿瘤原发灶 某些恶性肿瘤早期,原发肿瘤部位无明 显症状,而以转移灶为首发表现,或者是 体检血液检查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增高, 而原发灶比较隐蔽,这种情况一般检查没 有针对性,难以寻找肿瘤原发病灶,18F- FDG PET/CT全身肿瘤显像可全身探测肿瘤 病灶,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提高 临床诊断效能。
肝脏多发转移肿瘤患者,可见横结肠右 侧高浓集影,考虑结肠癌伴多发肝转移 女,45岁,左腋下肿物1年,近期肿物明显增大,呈“鸡蛋”大小穿刺活检:有 癌巢,考虑为腺癌为寻找原发灶行PET/CT检查,发现左侧卵巢占位,SUV值 约为6.5,考虑为卵巢癌,并左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vv三、三、 18 18F-FDG PET/CT F-FDG PET/CT肿瘤分期肿瘤分期 淋巴瘤淋巴瘤 1、分期 2、骨髓侵润的判断 3、评价治疗反应 监测治疗效果 CT发现纵隔内淋巴结 最大直径0.8cm,复发? 68岁,喉癌 ,肺部CT 示多发肺 结节 v四、肿瘤疗效监测 治疗后肿瘤的大小改变,是目前恶性肿 瘤患者的疗效评价的标准,但缩小的肿块 可能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 PET/CT能同时显示肿物的形态学和生理 代谢变化,在化疗初期,根据肿瘤组织对18F -FDG的摄取变化,通过可视或定量分析, 在临床或亚临床水平早期预测疗效、辨认 对治疗的反应,使有需要时调整化疗方案 成为可能 NHL患者采用 CHOP方案化疗 前及化疗后4 周期全身图像 比较原两侧 锁骨上、纵隔、 左侧腋窝淋巴 瘤病灶大部分 缩小、消失; 上纵隔仍有多 个淋巴瘤病灶 ,最大SUV值 约6.0,较前 减低约50。
FDG-PET Predicts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n NSCLC. Median PFS (无 进展生存时间 )and OS(总体生存率 ) are significantly longer for responders than nonresponders ( 163 versus 54 days and 252 versus 151 days, respectively) FDG-PET 预测预后 Weber WA, J Clin Oncol. 2003 Survival is longer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hose lesions show decreased accumulation of FDG after beginning chemotherapy. (SNM2002) v五、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 对结肠癌复发的诊断 Accuracy of FDG-PET for Local Recurrence: 96% Influence of FDG-PET on Decision of Surgery: 61% 肺腺鳞癌术后肺腺鳞癌术后2 2年,放疗及化疗后,出现喝水后呛年,放疗及化疗后,出现喝水后呛 咳等症状,胸部咳等症状,胸部CTCT无异常病灶出现,同期无异常病灶出现,同期PETPET见见 纵隔处高浓集病灶,三月后纵隔处高浓集病灶,三月后CTCT发现病灶。
发现病灶 三月前三月后 2002-7直肠癌手术 2003-1 CT发现右肺底43cm肿物,其内密度欠 均匀 诊断:转移癌可能性大, T3N1M1 下一步? 20032005 CEA升高1.0 2.0 2.5 7.0 逐渐升高 下一步 ? 03-01 05-03 III期, T3N2M0 复查胸腹盆腔FDG:见膀 胱右后方、骶前 2.91.82.9cm放射性 浓聚灶,T/NT=3.59 乳腺Ca术后 v六 隐蔽性肿瘤的探测 上腔静脉血栓 v七 恶性肿瘤放疗生物靶区的确定 v八 肿瘤的筛查 较高的灵敏度,但昂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