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测试题.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17953949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M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单元测试题命题:大连市旅顺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1--3题1.关于图中四处住宅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靠近火车站,交通便利,为高级住宅区B.②离市区较近,为高级住宅区C.③地势较高,离湖泊近,环境优美,但远离市区,为低级住宅区D.④离工业区较近,便于人们上下班,为低级住宅区2.该城市汽车4S店靠近( )A.交通干道交汇处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货源地3.下列地租水平曲线能正确反映沿图中POM一线的是( )A. B.C. D.下图示意某城市规划据此完成4--5题4.乙功能区应为(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绿化区5.随着城市发展,丙功能区不断向市外迁移,原因是( )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保护城市环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下图为某市某区域一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完成6--7题6.图示时间段内该服务点自行车数量增多的时间约有 (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7.该服务点最可能位于该市的 (  )A.风景区 B.工业区C.住宅区 D.仓储区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8--9题8.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9.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减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读“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完成10--11题10.该城市的最大商业中心应该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11.该市规划建设一个专业性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该市场的最佳位置应该是 (  )A.甲 B.乙 C.丙 D.丁某跨国连锁零售企业欲在我国某城市建立商业销售网点,以便覆盖该区域读该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2--13题12.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13.该公司总经理在仔细分析研究后,决定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你认为最好选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

      读图完成14--15题14.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强排污排涝能力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加休憩娱乐场所15.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河道取直,水质恶化C.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D.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下图为“某城市25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可直接观察到的城市发展现象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17.该地区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B.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D.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变缓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18--19题.18.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19.“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20--21题。

      20.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C.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D.阶段Ⅲ,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21.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读图完成22--23题22.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生物多样性增多23.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也各有差异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下图分别是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四合院、云南竹楼,读图回答24--25题         24.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C.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25.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说法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朝南阳光足、气温高C.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城镇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

      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据此完成26--27题26.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镇产生影响的是(  )①城镇交通网的结构 ②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 ③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④城镇中文化设施的数量 ⑤城镇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⑥城镇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A.①④ B.②⑥ C.③⑤ D.④⑤27.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①外向性 ②开放性 ③内向性 ④封闭性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同时也体现着当地的思想观念、文化和价值观读四合院,完成28--30题28.城市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A.市民的服饰 B.当地的饮食C.城市的建筑 D.当地的习俗29.中国传统民居中“四合院”“照壁”“屏风”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中的( )A.内向性和封闭性 B.外向性和开放性C.严谨性和逻辑性 D.含蓄性和冲动性30.四合院的正房南面窗大,北面窗小,墙厚,通过这些特点推断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 )A.人们饮食以稻米为主 B.当地冬季寒冷,北风强烈C.当地的天然植被是针叶林 D.四合院多沿河兴建二、综合题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某市城区空间形态发展示意图,原I960年城区逐渐转变为现在城市的商业区,湿地公园在城区河流的上游地区1)1960年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 状分布,与 有关目前该城市工业区适宜建设在城区的 (方位)3分)(2)推测目前该城市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3)在甲、乙两地中,该市城区高级住宅区应选址在 地,并说明理由4分)32.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7.9%提高到59.58%,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70%,未来将有3亿人进入城市和城镇下图为1850年以来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1)比较中国和英国两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3分)(2)从人口迁移角度,说明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动力4分)(3)分析我国城市化过快发展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并提出缓解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3分)33.读下列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这两幅景观图中,A景观位于我国的 方,B景观则位于我国的 方4分)(2)A、B景观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2分)A.风俗习惯 B.气候条件C.生产活动 D.地表形态(3)简析A景观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4分)答案1- -5 DABBD6--10CACDA11- -15BBCBC16- -20CADBC21- -25DACDB26--30BDCAB31.(1)带;河流;东南部(3分)(2)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处附近,周围地区常住居民较多;位于城市主干公路交会处,交通便捷,人口流动量大3分)(3)乙;理由:靠近湿地公园,自然环境优美;地处城区河流上游,水污染较少,水体洁净;位于与盛行风垂直方向的郊外,大气污染少,空气清新答出两点)(4分)32.(1)中国城市化起步晩,水平低,速度快;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髙,速度慢,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3分)(2)推力:农村人口增长,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资源短缺等拉力:城市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等4分)(3)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医、就业、上学困难等措施: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分散大城市职能等3分)33.(1)南 北 (4分)(2)B (2分)(3)其建筑适应了当地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高脚”形式适应当地湿热气候,防潮、防虫、防洪,且凉爽、通风;建筑材料多以竹木为主,便于就地取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