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情景关系&amp#183;教学反思.docx

1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48264651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81K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教学反思在本次高三复习课的公开课教学中,我就诗歌鉴赏的情景关系进行了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基本完成了之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同学们也掌握了相应的诗歌鉴赏方法,明确了规范答题的基本技巧课堂环节相对完整并进展顺利经过本节课教学实践证明,这次基于学生学情的学习目标的设定是合理的在复习回顾诗歌抒情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是围绕写景抒情的角度展开写景是抒情的凭借,写景的目的在于抒情景对情主要起衬托作用由此区别正衬和反衬两种表现形式学生对正衬的表现形式和反衬的表现形式很清楚,问题是如何在诗歌鉴赏中准确把握反衬手法并运用到实际诗歌练习中因此我把这个问题作为我教学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提供了词和诗各一个例子词是郑楷的《诉衷情》,诗是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前者是乐景衬哀情,后者是哀景衬乐情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并就如何审题,如何分析,如何规范答题等注意事项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我设计了填空题的形式为了做到规范和精准,就“词的上阙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一问题,使学生在把握“春景图”这一概念的时候对诗中有关景物有所取舍,比如“酒旗”这一名词就不需要进入“春景”的范围。

      这一做法就避免了学生不会取景,见名词就写的习惯既然写景是为了抒情,那如此美景引发的情感是怎样的?这就是第二问的答案在第二问中把握关键句“负华年”“试问归期”后,情感就明确了,那么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也就清楚了在处理岑参的诗歌时,也是用同样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这种方法进行运用和巩固不足的是,在处理这首诗的时候,我对学生的点拨不够对于这首诗,不少学生填的是哀景衬哀情,没有看出是乐情这里就需要进一步点拨为此我启发学生,联想边防将士,要舍小家为大家,有私情,想回家,但为了国家的安危要忠于职守,把个人情感先放在一边那么作者的这种感情是不是与此相似呢?为了“王事”,为了报效君王,忠君为国,他可以把思乡念亲之情在梦中解决那这里写景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反衬诗人的忠君报国之情,而非突出他的思乡念亲之情在点拨这些迷惑的时候,我的语言不够简洁,不够清晰明了,因此耗费的时间有点儿多,以至于影响了后面的进度在两首诗词把握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归纳:如何读懂景语中的“乐”与“哀”,从三个角度鉴赏景语:景语的色调、作者的用意、景语所在位置在此基础上,对情景关系类题目进行答题规范的小结:明手法,抓景物,重分析,定情感。

      此时下课时间到因为前面分析第二首诗用时有些长,导致此处设计的再讲一首诗用于巩固验收的的计划取消这是一个很大的不足,因为只有方法而没有学生的表现是看不到方法的实效的,而且在验收时最能看出学生对方法掌握的情况原设计是在原题后取消填空这种形式,看学生能否把握答题要点,能否规范、精准地作答但这节课只能把这些作为作业,下节课再看他们完成的情况了关注问题,完善教学,不断改进、提升!(2017.11.1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