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9[1].18基本能力.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57646693
  • 上传时间:2023-09-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2年高考山东卷高效备复习思路基本能力测试(2011年9月18日)为了贯彻落实高中课程方案,督促学校开齐、开全、开好所有必修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山东省在高考科目中全国首增基本能力测试它与其它科目不同,不是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独立设置的学习领域或学科,而是从众多学习领域、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考试科目,对它的开发与实施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学习、研究、探索、调整、适应的过程一、解读考试说明(一)认清性质,走对准方向基本能力测试是指对新课程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及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考查具体而言有三大基本特点:一、从能力发展水平的角度,这种基本能力是与新课程高中毕业生心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二、从能力的性质角度,基本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生活、满足学生基本生存、生活需要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尤其注重对学生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终身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关注;三、从能力重要性的角度,这种能力体现了一个社会人应具备的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而必需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潜能等核心能力与素养。

      二)命题指导思想1.基础性这里所说的“基础”可以理解为一个能立足于现代文明社会的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一个正常人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最基本的人生要素因此,试题不应该考查过分专业化、学科化的知识与能力,要力求体现“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定位,所以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都不宜太大对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可以理解为高中生应知应会的常识性知识和能力,这些知识不应该是靠考前的突击背诵所能解决的,这方面的能力素养仅靠考前突击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通识教育与专业人才,通识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考查点的偶然性与必然性2.整合性这种整合不是对各种不相关的基本能力的机械拼合,而是围绕特定情境和问题而设计,具有内在关联的跨领域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整合的切入点在于课程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整合的目的在于通过多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来解释自然或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整合使试题综合性较强,各学科所占分值的比例随机性也较强,试题均以题组的形式呈现,设问形式多样第一、组合型第二、辐射型第三、层递型当然,在试卷中,这三种类型并非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不过,要提升基本能力测试试卷的层次后两种类型试题量很大程度上将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传统的单科考试,往往使学生禁锢在单个学习领域,失去了知识、能力应有的拓展触角;而基本能力测试则引导学生建构一种发散的生活化思维方式,能唤起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的习惯,利于学生引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的触类旁通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整合性的恰当运用十分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转移的速度,更利于学生适应千变万化、瞬息万变的社会★外在拼盘与内在整合 ★整合性命题与发散性教学 ★整合性命题与创新能力提升导向3.导向性导向性是基本能力测试命题必须坚守的一个起码边界,这是保证基本能力测试不变色、不走样、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基本前提★要坚持正确的命题导向,不违背学科教学,尤其是技能性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和要求★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导向,引导教育教学重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指导★要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使德育无处不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4.开放性试题设计应注重对考生多元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考查,答案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在命制题目时,要着眼于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多层面、多角度整合★题目所涉及的背景材料(切入点)等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考查学生的能力素养点具有多样性 ★答案的评价标准具有开放性★题目设计水平较高的题目,也可以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5.时代性多采用新材料,多创设新情境,多设计新问题,让整个卷面充满时代气息。

      三)考核内容仔细研究考试说明中基本能力测试的考核内容和九大目标,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这套目标是对六大学习领域中最基本的能力与素养进行的抽取和概括大体上,它们是以学习领域为参照,从横向组合的角度进行分类的这样就避免了众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体系堆积在一起造成的琐碎和零乱,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和整合作用由于考核内容与九大目标是对基本能力测试命题的能力素养点的界定,所以它们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统帅性第二、详尽性第三、可测性第四、多样性二)命题实施基本要求和题干设置的主要特点★理清与理综、文综等其他科目高考命题的差别,严防重复性考试★注意对考生多元化思维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与引导★根据考生思维过程,适当命制过程性评价的题目,以分阶段赋分★最大限度地使题目的背景材料多样化,并且卷面材料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关注当今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三)关注考核重点和题目呈现方式★注意对传统文化,尤其是齐鲁文化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考查★注意技能型题目的命制特点,以积极引导教育教学★要把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表述等信息素养放在重要位置★重视对相关学科领域基本概念的考查★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三、在创新中发展,在变化中提高—— 2011 年高考基本能力测试真题分析2011 年的基本能力测试试题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了高中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及科学与人文素养等第Ⅰ卷的“自然、人、文化”和第Ⅱ卷的“历史、生活、科技、声音”七个主题词形成一个有机开放的整体架构,融各学科知识于一体,各具特色,相映成辉今年的试卷依然保持着注重清新、自然、活泼、开放的风格,更贴近当今的社会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更强调发挥考查中的导向作用试题内容丰富生动,形式灵活多样,涉及知识面广泛,背景材料新颖整份试卷体现出视野宽阔、整合性幅度加大、学科与领域交叉多样、思考量和开放性增强的特点 (一)试题整合性的特点更为突出,学科融合的特点更为明显试题的整合性较往年有了明显进步这不仅体现在多学科的广泛融合上,还在内容的有机联系与深度嫁接上有所突破与创新今年的试题更强调了各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跨学科组合求新求变,不做简单的拼凑,真正从所涉及学科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出发,寻找新的突破点通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融合,达到了“不分你我”的整体效果。

      突出考查学生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水平,力求试题具有能够考查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第 1 题以地球为题材,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还涉及到生物、物理的考点;第 3 题通过油画所表现的黄山云海自然景观,将美术鉴赏与地理知识相融合,考查了考生艺术感受、表达与评价的基本能力和对基本地理知识的把握第 9 题以联合国会徽为题材,表面上是一个政治试题,但四个选项分别涉及历史、艺术、地理与文化;第 26 题以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为平台,围绕画面中的小蝌蚪、意境中的蛙声这条主线,巧妙地将美术与地理、生物等学科融合在一起,难辨学科界限;第 43 题着眼于技术和艺术两大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音乐与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重点考查考生对基本乐理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中学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技术素养该题题干设计的场景跳出了学科的框架,但考生又必须运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求解,命题专家的巧妙构思、独具匠心跃然纸上;第 40 题以一个实际例子为背景,以设计过程中“原型与模型制作”的实施为线索,综合考查了木工工具使用技巧、流程问题分析与应用、产品测试方法等。

      整合性加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第Ⅱ卷几乎均以题组的形式出现,或多学科的有机组合,或某一学科内容的层层深化零散的、各自独立的试题明显减少这一现象从题目数量充分反映出来前几年的试题大约 65 道题目,今年 48 道,考查的题点(即答题点)共 89 个,比去年多 5 个,考查点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这充分体现了今年试题的整合力度之大 (二)强调基础性的要求,注重对中学的引导试题一如既往地坚持“基础性”为第一命题要求,牢牢立足“最基本的基础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机械记忆等浅层学习能力的考查形式第 2 题通过对人们司空见惯的“气候”与“天气”差异,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第 38 题,借《冬天的树》这一作品考查绘画的造型、表现手法以及透视方法等基础知识,引导美术教学对学生基础造型训练的重视第 42 题根据课标对锻炼计划这一基本要求,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以题组的形式将科学锻炼基本原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和成绩评定方法、锻炼计划的制订、运动心率的测量以及对锻炼计划的评估等知识与技能整合在一起,设问与材料信息紧密结合,设问新颖,层层递进,鼓励考生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重在考查考生读图、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掌握规划健康人生的基本能力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试卷中技术试题几乎涵盖了技术课程标准各个必修模块 20 、 31 和 36 题考查了考生能否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 35 、 40 、 47 ( 2 )题考查了设计过程中的“构思方案”“原型与模型制作”“产品评价”“说明书”四个重要环节 21 、 23 、 40 、 41 题涉及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等核心知识同时技术的性质、设计原则、常用工具的使用等知识均有相应考查 强调基础性,考查中学必修内容及相关的知识,突出课标在命题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这对于中学按照课标开齐开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增加试题的开放性,考查考生的多元思维与创新能力试题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加大对学生思考层次、思考量的考查大大减少第Ⅱ卷单项选择题的数量,使第Ⅱ卷的选择题数量 5 年来第一次不超过第一卷;数字组合式选择题由去年的 20 道降为 6 道,增加了题目的思考量,加大了题目思考的开放空间体现出重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45 题,从基本参数测量,到解释相关现象,再到新实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体现出探究能力递推渐进的目标。

      增加开放性,增加思考量另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利用图表、图片等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资料、解析问题的能力今年的试卷特别强调考查考生对所提供材料的阅读、把握、领会、理解要求考生要善于分析数据和图像资料,在分析、比较、综合的基础上找到正确的结论,减少了“读完题干就知道答案或不看题干就会回答”的题目加大的信息量和思考量不偏、不难、不怪,只要考生达到课标的要求,考试中仔细阅读、用心思考就能解析题目获得正确答案例如第 39 题通过纬度不同的四个城市的树影这一自然现象,考查考生对地点、节气的判断,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观察自然现象并予以科学分析、判断的能力比较突出的还有 11 、 21 、 24 、 32 、 33 、 35 、 42 、 43 、 44 、 45 等大量的题目 (四)打破常规,求新求变,尝试新的考查方式第Ⅱ卷的题目出现新的组合形式第 43 题着眼于技术和艺术两大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音乐与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重点考查考生对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与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