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员培训综合法律法规基础及.ppt
50页1交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交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综合法律法规基础及考评知识综合法律法规基础及考评知识2综合法律基础知识一、一、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1、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33 3、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全面负责. .4 4、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有下列职责:1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及时消除生产安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全事故隐患;5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案;6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45、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3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7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56、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7、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除了应当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外,还应当查明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的责任,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依照本法相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67二、二、突突发事件事件应对法法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82、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3、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4、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910三、生三、生产安全事故安全事故报告和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理条例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112、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12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135、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6、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147 7、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1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 4总结事故教训总结事故教训, ,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15四、安全生四、安全生产事故事故隐患排患排查治理治理暂行行规定定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16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3、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17 4、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5、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18五、生五、生产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应急急预案管理案管理办法法1、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193、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20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21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1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7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22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考评知识考评知识23一、一、交通运交通运输企企业安全生安全生产标准化考准化考评管理管理办法法一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一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分为:一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级、二级、三级, ,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生产达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标准等级分为一级、二级标标准等级分为一级、二级. . 评为一级达标企业:考评分数不低于评为一级达标企业:考评分数不低于900900分分, ,且完且完全满足所有达标企业必备条件;全满足所有达标企业必备条件; 评为二级达标企业:考评分数不低于评为二级达标企业:考评分数不低于700700分分, ,且完且完全满足二、三级达标企业必备条件;全满足二、三级达标企业必备条件; 评为三级达标企业:考评分数不低于评为三级达标企业:考评分数不低于600600分分, ,且完且完全满足三级达标企业必备条件;全满足三级达标企业必备条件;注:满分注:满分10001000分分24二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二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负责一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工作化工作并负责一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工作. .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管辖范围内交通运输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管辖范围内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和二、三级达标企业的考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和二、三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工作工作. . 三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形式三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形式 主要包括初次考评、换证考评和附加考评等三种主要包括初次考评、换证考评和附加考评等三种形式形式. . 25三初次考评和发证 1、申请初次考评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含分公司,并直接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实体;2具有与其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并建有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已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自评.262、初次考评应提交申请报告,并附以下材料: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2企业基本情况和安全生产组织架构;3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4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自评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