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万物有诗诗非寻常-论辛波斯卡的诗歌写作.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2668292
  • 上传时间:2022-06-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06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万物有诗,诗非寻常论辛波斯卡的诗歌写作    陈 卫  陈 茜内容提要:辛波斯卡是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诗人她不拘特殊题材,偏爱描绘日常事物,避免意象负载过重,喜在万物关联中寻找诗意,表现人与宇宙,人与人,人与历史、真理之间的种种联系,享受智慧的绽放,使诗带有学术化、哲理化、散文化和漫画化色彩诗歌语言毫不晦涩,幽默风趣,她不触动现代人们常有的孤独、恐惧感,然而读者能从诗中抽出隐秘的线索,感受她所暗示的生存奥秘,探讨其与众不同的写作,给中国当代读者和诗人一定的启发Keys:辛波斯卡 诺贝尔文学奖 诗歌 日常作者简介:陈卫,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领域:现代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陈茜,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领域:现代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Title: Poetry Lies in Everything, Poetry Is Not Usual—On Wislawa Szymborska´s Poetry WritingAbstract: Wislawa Szymborska is the winner of the 1996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Her poetry writing is different from others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he does not limit her poetry writing to special themes; she prefers to depict everyday things and avoidsoverloading a poetic imagery; she likes to find poetic flavor from the connections among everything and depict the variousconnec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universe, human and human, human and history and truth; she enjoys the blossom ofwisdom; she adds to her poetry academic,philosophical, prosaic and cartoon color. The language of her poetry is by no meansobscure. Rather, it has a fine sense of humor. Szyborska does not touch the loneliness and fear that are common among modernpeople. However, readers can extract hidden clues from her poetry and sense the secret of survival she implied.Key words: Wislawa Szymborska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poetry everydayAuthors: Chen Wei, is from College of [来自www.lw5u.CoM]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Main research areas are modernpoetry, histo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Chen Qian, is from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Main research areas are modern poetry, histo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对诗抱有悲观态度的人大多认为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诗的年代,的确有不少人“为赋新诗强说愁”,这种诗歌初学者每个年代都有,并不属某个时代的产物。

      也有人自认为诗歌应该深奥,为此不搭理读者,仿佛诗是生长在珠穆朗玛峰上的雪莲,每个意象都是绝顶的山峰,藏着特别的危险(含义),只有少数勇士才能攀登;而有的人用没有顾忌的口水迎纳读者,期待在调侃中发泄心中之怨,如此而已辛波斯卡的诗不是这样她的诗不显地域特色,不写田园,不标榜城市;也没有阶级对立或妥协的政治意念她不激动不抒情,不沉迷抽象的思考,但又不放弃思考她的诗中有大宇宙,有自然界,有人以及人与人、人与万物的联系最让读者开心的是,读她的诗尽量放松,在放松状态下才可能获得文字中的诗意因为她的语言毫不晦涩,幽默且风趣,有时像在说孩子的幻想,有时又像在自语梦境,有时她写出日常生活中的常事,普通不过的一次对话,不去触动现代人们常有的孤独、恐惧,然而读者能够从中抽出隐秘的线索,窥探她所暗示的生存奥秘一男人们习惯女人谈论风花雪月,讨厌听她们谈学问在诗歌中探讨学问,恐怕是辛波斯卡的一个创举《对统计学的贡献》就是一个学术性诗题,诗人没有按学术规范写,只借用一系列的数字表现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她以人的做事和生存方式进行分类统计,类型达到18种,其中有“凡事皆聪明过人者”、“步步踌躇者”、“如果不会费时过久,乐于伸出援手者”、“始终很佳,别无例外者”、“能够不带妒意欣赏他人者”、“对短暂青春存有幻觉者”、“不容小觑者”、“生活在对某人或某事的持久恐惧中者”、“能快乐者”等,每一类后面大致都配上统计结果,有的是数字,非常具体。

      如有两节对比的“公正不阿者/——三十五人,为数众多”,“公正不阿/又通情达理者——三人”;她想通过数字对比,揭示这个世界上不少人存在着心理缺陷又因她满怀人道主义,认为“值得同情者/——九十九人”,当然没有包括自己在内最后的一项统计,“终须一死者/——百分之一百的人此一数目迄今未曾改变她揭示死的必然有的统计结果是估计的,有的忽略不计她这样做不过是想使读者知道,这些统计不一定真是从社会中举证调查而来,但这些数字提供了诗人所看到的社会现象比如“对短暂青春存有幻觉者——六十人,容有些许误差”;对“个体无害,群体中作恶者”,她提供的人数是“至少一半的人”,“为情势所迫时/行径残酷者/——还是不要知道为妙/即便只是约略的数目”这些并不具体的字数和说明中有她的讽刺,也含着善意辛波斯卡在诗中还探讨过写作、文艺作品模式化等问题《写作的喜悦》中开始展现的是如何描写母鹿穿过森林的场景诗人解构虚构的故事后回到写作本身,说母鹿无法逃离的原因是,“埋伏在白纸上方伺机而跃的/是那些随意组合的字母,/团团相围的句子,/使之欲逃无路进而诗人引伸出对故事情节安排及写作意义的思考,“除非我发号施令,这里永不会有事情发生”她相信作者有某种操纵某个生命的权力,但她自问:“是否真有这么一个/由我统治、唯我独尊的世界?/真有让我以符号的锁链捆住的时间?”她得出的结论是,这就是“写作的喜悦。

      /保存力量/人类之手的复仇”这比用一些枯燥的术语来解释“何为写作”有意思得多辛波斯卡对文艺作品的模式化批评也借助诗歌,构思巧妙有直接批评的,如《对色情文学的看法》中写到“在光天化日或夜色掩护之下,/他们形成圈子,三角关系,或成双配对/伴侣的年龄和性别无关紧要/他们目光炯炯,满面红光呼朋引伴走入歧途/堕落的女儿带坏她们的父亲”有间接批评的,如《家族相簿》诗人似乎一边为读者翻开了家族相簿,一边如实讲解着家族的情况说到爱情,“我的家族里没有人曾死于爱情”,“没有任何神话色彩”,没有“肺结核的罗密欧”和“白喉病的朱丽叶”,他们没有“半个受过单恋之苦,/满纸涕泪而不被回信”,也不曾“在雕饰典雅的衣柜里被勒杀,/当情妇的丈夫突然回来”!她的话不免让人想起那些流行的情爱感伤小说,她没有讽刺,但就像在讽刺她淡化生活中的戏剧成分,把家族里的人写得再普通不过 ——“他们的哀愁自我消解,他们的日子飞逝//令人欣慰的是,他们都死于流行性感冒可见诗人更愿意接受普通人的平凡、快乐和疾病,厌恶矫情的成分乌托邦”是政治领域的话题,在政治抒情诗中常常作为革命诗人的抒情理念,寄托超现实的理想辛波斯卡用想象的方式设置一个场景来诠释这个话题。

      她把“乌托邦”假设为一座岛,岛上有“臆测精准”之树,有“显而易见之谷”,右边是“理性”所在的洞穴,左边是“深刻信念”之湖,“真理自湖底窜出,轻轻浮上水面”,“山谷上方竖立着‘无法动摇的肯定’/从它的峰顶可俯瞰‘事物的本质’”她毫不掩饰“乌托邦”的沉寂和无人理解,“纵有许多迷人之处,这座岛上却无人居住,/沙滩上零星的模糊足印/都无例外地朝向海的方向”辛波斯卡是一位女性诗人,她的诗歌并不以女性生活、情感为写作中心,也不以女权主义为立场她很享受智慧的绽放,她是天生的非主流的幽默家比如《一个女人的画像》中以女性为写作对象她不像画家那样勾画人体的姿态或面部容貌她以推理和假想的方式写出某一类或几类女性她一定乐于讨好这应该是女性的天性,撒娇使人怜爱接着她写女性对男人、社会的态度在这个前提下,女性有很多种可能,“乐于改变至完全不必改变的地步/这尝试很容易,不可能,很困难,很值得”女性被诗人推衍出多种命运从她的眼睛变化,生儿育女的数量不一写出女性是多类型的,“天真无邪,却能提供最佳劝告/身体虚弱,却能举起最沉重的负荷/肩膀上现在没有头,但以后会有/阅读雅斯贝斯和妇女杂志/不知道螺丝是做什么用的,却打算建一座桥。

      /年轻,年轻如昔,永远年轻如昔”她的诗歌没有一句宣传女权主义,却像在用诗诠释“女性”这一概念辛波斯卡也写男性,不写具体对象《健美比赛》中专注于参赛男性的肌肉,“从头皮到脚跟,所有肌肉都以慢动作展现/他海洋般的躯干滴着亮油/光鲜登场使出蛮力把肌腱扭成/,可怖的条状酥饼的人将脱颖称王”诗歌突出肌肉的视觉效果,用通俗的比喻描绘他的身体,弱化对男性力量的赞美更可笑的是,当比赛获得胜利,诗人还要调侃,“胜利时他高举粗壮的拳头/向维他命的功效致敬”,颠覆伟男子形象不说,竟使男性形象卡通化二可以看到,辛波斯卡的诗歌带有学术化、哲理化、散文化和漫画化特色,与传统的抒情诗歌有明显差异她不特意寻找宏大或伟大的写作题材,偏爱描绘日常事物,[来自wwW.lw5u.cOm]也不使事物以意象(色彩或造型)的方式出现,避免传统诗歌写作中使意象负载过重的倾向,她总是逐步描述事物的演变过程,再意外地揭示事物之间存在的种种关联如《在一颗小星星下》,这首诗与星星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却与宇宙万物有着深深的互映诗歌的主题词是“致歉”谁致歉?为谁致歉?为何事致歉?这是诗歌展开之处致歉的主动者是“我”,为“必然向巧合”、“为谬误向必然”、“为战争”、“为伤口”、“为桌子的四只脚向被砍下的树木致歉”、“为简短的回答向庞大的问题致歉”,为真理、尊严、存在的奥秘,灵魂的失落道歉,“为自己不能无所不在向万物致歉”等等,她的致歉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一政治事件,而是从人的本性出发,对人性的弱点和人对社会的危害做出忏悔。

      诗中的世界是个人的,也是人类的,她用世界的广阔印证人心的广阔,最后,她还向“言语”道歉,“噢,言语,别怪我借用了沉重的字眼,/又劳心费神地使它们看似轻松”描写爱情婚姻是女性作家的经典主题,辛波斯卡有写爱情婚姻的作品,但她主动避开浪漫主义诗人的伤感,诗题看上去就像一个演讲稿的题目,如《幸福的爱情》她不向读者讴歌爱情,或似白朗宁夫人那样去倾诉炽热的爱她非常理性地质疑:“幸福的爱情是正常的吗?/是严肃的吗?是有益的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