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度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工作.docx
8页Word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掌握,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掌握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xx]21号,以下简称《内控规范》)、上海市《关于印发关于本市贯彻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掌握规范的实施看法的通知》(沪财会[20xx]52号)文件要求,结合本区详细状况,制定松江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掌握规范实施方案 一、充分熟悉实施《内控规范》的重要意义 内部掌握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支配,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内控规范》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将内部掌握的基本原理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控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内部掌握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掌握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二)适用范围 《内控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掌握 (三)实施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掌握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平安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四)主要内容 依据《内控规范》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掌握 单位层面的主要内容: 1、内部掌握工作的组织状况包括是否确定内部掌握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是否建立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掌握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 2、内部掌握机制的建设状况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别;权责是否对等;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3、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状况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 4、内部掌握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状况包括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力量 5、财务信息的编报状况包括是否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精确 、准时等。
6、其他状况 业务层面的主要内容: 1、预算管理状况包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与详细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根据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 2、收支管理状况包括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根据规定准时向财会部门供应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根据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根据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3、政府选购管理状况包括是否根据预算和方案组织政府选购业务;是否根据规定组织政府选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是否根据规定保存政府选购业务相关档案 4、资产管理状况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状况准时进行处理;是否根据规定处置资产 5、建设项目管理状况包括是否根据概算投资;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掌握机制;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是否根据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准时办理移交手续 6、合同管理状况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状况;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7、会计掌握状况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审核;会计凭证填制和传递;会计账簿登记;财务报表编审和披露 8、其他状况 (五)建立和实施内部掌握体系的步骤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依据《内控规范》的要求,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状况的内部掌握体系并组织实施建立单位内部掌握体系的详细工作步骤:1、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2、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3、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4、督促相关工作人员仔细执行 三、工作推动措施和方法 (一)建立联合推动的工作机制 区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对本区《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负责,统筹部署,联合推动,扎实做好宣扬、培训、指导等工作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及各预算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地区、本部门实施内控规范工作做出统筹支配和详细部署,明确职责,仔细组织实施,扎实做好《内控规范》施行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宣扬培训 各单位应广泛宣扬实施《内控规范》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加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掌握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使风险管控理念深化人心,为构建全方位的内控监督体系奠定思想基础,培育良好的内控意识和内控环境。
开展单位内控培训,使财务部门和内控牵头部门精确 把握内控基本原理及实施要求同时,将《内控规范》作为20xx年及以后年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连续教育的重点,进行普及性和持续性的培训学习 (三)有序推动内控建设 各单位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状况,抓好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定期开展内控自我评价等重要环节,把《内控规范》的各项制度要求逐项落实到位 (四)构建考核验收体系 根据谁主管、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分层次、分级别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建设进行考核验收将内控责任目标落实到详细部门及个人,并纳入岗位职责范围进行考核同时,强化财政、审计、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对内控执行效果的监督,不断完善内掌握度体系建设 四、实施的步骤和时间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依据本单位实际,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规范实施方案,并严格加以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当实施实施内控规范应按以下阶段分步推动: (一)前期预备阶段(20xx年1-2月) 各单位作为内部掌握建设主体,应将《内控规范》实施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牵头部门,落实职责分工,开展《内控规范》宣扬培训,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并讨论规划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内部掌握的方式方法。
(二)试点阶段(20xx年3-5月) 为确保《内控规范》顺当实施,选择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区教育局、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务建设质量监督站台以及九亭镇、新桥镇领先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工作,准时发觉问题,总结试点阅历,为本区全面实施《内控规范》供应可借鉴的阅历和模式 (三)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5-9月) 各单位仔细梳理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查找业务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进而修改相关工作程序,完善业务流程,并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连接,制定完善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内掌握度一级预算部门应以正式文件形式通过内掌握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将文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20xx年底,区本级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全部完成内控规范推行工作,在街镇进一步扩大内控试点范围 (四)验收评价总结阶段(20xx年9-12月) 各单位要加强对内部掌握建立与实施状况的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定期对单位内部掌握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发觉的内控缺陷,讨论实行整改落实措施,并形成单位内部掌握自我评价报告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预算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单位内控建设及执行状况进行检查验收。
五、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预算主管部门要充分熟悉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内控工作,并将其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来统筹支配,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规范实施方案并严格加以落实,努力形成"领导模范带头,人人遵守内控'和"内控面前无例外'的内控工作氛围和机制 (二)形成制衡机制 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上,单位层面上着重在三个方面形成制衡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和技术询问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打算,防止个人独断专行;二是完善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别的工作机制,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分别、内部授权审批掌握等掌握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筑牢干部拒腐防变的制度防线;三是建立预决算、政府选购、资产管理等部门和岗位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管控合力,确保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三)强化内外监督 内外监督是内控规范的要素之一,也是《内控规范》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保障机制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对内部掌握建立与实施状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内部监督部门与内部掌握建立、实施部门保持相对独立。
二是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掌握建立和实施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看法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四)加强沟通协调 实施《内控规范》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深化分析执行状况,准时应对和解决消失的状况和问题一是财政、监察、审计和预算主管部门要通过专题调研、沟通座谈等方式,全面系统了解把握《内控规范》实施工作进展状况和制度实施状况,做好指导和督促工作同时,乐观探究建立时时监控、准时核查、整改反馈、跟踪问效的内部掌握评价工作机制,使《内控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切实有效执行,并持续发挥作用二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联系与信息沟通,在仔细领悟《内控规范》精髓,全面学习《内控规范》内容的同时,乐观向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及预算主管部门反馈状况,提出看法与建议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