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A文】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docx
15页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一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5000_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孕育于中华民族悠久辉煌历史文化之中的伟大的中国精神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古圣先贤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有精神追求物质生活固然为人所必需,但如果只沉溺于物欲而不能自拔,则无异于禽兽古人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强调“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崇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追求基于对精神生活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古人在义利观上主张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先义后利,在理欲观上主张导欲、节欲,强调用道德理性和精神品格对欲望进行引导和控制,时刻对私欲、贪欲保持警惕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主流观点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理想是激励个体的精神内驱力,是凝聚社会整体的精神力量。
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是中国古人崇尚精神的典型体现儒家把仁爱和谐视为最高的道德理想,为实现“仁”的理想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即“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墨家把“兼相爱,交相利”作为理想,提倡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摩顶放踵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理想主义情怀,无数志士仁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心怀天下,利济苍生,为追求道义、实现理想而上下求索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将“立德”置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重视人的精神品格的养成中国古人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认为教化的目的是“明人伦”,是培养有道德的人古代思想家们不仅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而且提出了修身养性的具体方法以及家箴家训、乡规民约等教化方式所有这些,无不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上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子谓:“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这些思想都反映着对人生境界的看法,对高尚人生境界的尊崇和追求关于理想人格,儒家把“君子”、“圣人”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道家推崇逍遥于天地之间的“真人”、“至人”,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呼吁“新民”的理想人格这些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诸种理想人格,虽时代不同,类型有别,但其共同点是关注入的精神品格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强调要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重视发挥人的精神的能动作用,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就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追求和精神境界习近平强调,民族复兴不仅表现为经济腾飞,更要有中国精神的振奋和彰显;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继承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提振全民族的精气神,以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迈向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中华民族从来就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在中国历史上,有“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样情系故土的朴实古语,也有“遥望中原怀故土,静观落叶总归根”这样心怀祖国、寄情桑梓的深情诗句;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国忧民情怀,也有“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报国为民风范;有为国家振兴、民族腾飞贡献毕生精力的志士仁人,也有“一身报国有万死”、“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民族英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追求进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的宝贵民族性格。
爱国主义成为动员和鼓舞人们为祖国的生存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伟大精神旗帜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①伟大创造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②伟大奋斗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③伟大团结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特别是近代以后,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④伟大梦想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我们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
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是中华民族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的一系列时代楷模和榜样群体,都生动地展示着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在悬崖绝壁上书写精彩传奇的“当代愚公”黄大发,用生命叩响“地球之门”、让中国进入“深地时代”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南仁东,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爱生如子、甘做学生成长引路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曲建武……这些代表着当代中国精神高峰的时代楷模,在各自的岗位上心怀大我、至诚报国,书写了当代中国最美的时代华章郭明义、沈浩、杨善洲,张丽莉、吴斌、高铁成……一个又一个“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卫士”在中国大地上接连涌现,他们用爱心和善行,用坚守和执着,在危急时刻作出英雄壮举,在生死关头展现人间大爱,彰显出当代“最美中国人”的精神风采一个个英雄群体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谱写的“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等,更是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这些感动中国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和英雄群体,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或承载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价值追求,或体现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或展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或彰显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情怀。
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崭新精神风貌和高尚精神品格,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改革是破除社会发展障碍、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引擎,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改革创新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也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和精神特征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人民破除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这种不断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勇于打破与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不相吻合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束缚,从不合实际、不合规律的观念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错误和教条式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体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自甘落后、故步自封,也不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自满自足、裹足不前,而是以“落后就会挨打”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自我警醒,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奋发精神和竞争意识自我激励;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有“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闯劲,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籾劲,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