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五味大汤丸临床疗效评估-深度研究.docx
17页二十五味大汤丸临床疗效评估 第一部分 二十五味大汤丸综述 2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设计与方法 4第三部分 患者特征与基线情况 7第四部分 治疗方案与干预措施 8第五部分 疗效评价指标与测量方法 11第六部分 统计分析方法与结果 13第七部分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估 14第八部分 临床疗效总结与结论 16第一部分 二十五味大汤丸综述关键词关键要点【二十五味大汤丸源流】:1. 二十五味大汤丸源自于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最早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2. 该方剂以补益气血、温阳散寒、化痰祛瘀为主要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阳虚寒凝、痰瘀阻络所致的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手足麻木等症3. 二十五味大汤丸组方严谨,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温经通络、祛风除湿之功,临床上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二十五味大汤丸组成】: “二十五味大汤丸综述” 一、源流二十五味大汤丸是中国古代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创制的验方,出自《医传正误》此方原名“大汤丸”,因其组方由二十五味药物组成,后世称之为“二十五味大汤丸”该方具有益气固表、止汗、抑菌、祛湿、止泻、解毒、抗炎等作用,常用于治疗气虚自汗、表虚恶寒、阴虚盗汗等症。
二、组成与功效二十五味大汤丸由二十五味中药组成,其中,黄芪、白术、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当归、川芎、细辛、薄荷、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当归、川芎、细辛、薄荷、荆芥、桑叶、麻黄、桂皮、生姜、大枣等各味药材配伍伍相使,共奏益气固表、止汗、抑菌、祛湿、止泻、解毒、抗炎之功 三、临床应用二十五味大汤丸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几类疾病:1. 气虚自汗、表虚恶寒:本方中黄芪、白术、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升麻等药材具有益气固表、发汗解表之功,可用于治疗气虚自汗、表虚恶寒等症2. 阴虚盗汗:本方中当归、川芎、细辛、薄荷、荆芥等药材具有养阴清热、止汗之功,可用于治疗阴虚盗汗等症3. 风寒感冒:本方中麻黄、桂皮、生姜等药材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之功,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等症4. 湿温病:本方中桑叶、大枣等药材具有清热祛湿、凉血止泻之功,可用于治疗湿温病等症 四、临床疗效二十五味大汤丸在临床上治疗气虚自汗、表虚恶寒、阴虚盗汗、风寒感冒、湿温病等疾病时,具有较好的疗效据临床研究报道,二十五味大汤丸可使气虚自汗、表虚恶寒患者的出汗症状减轻或消失,阴虚盗汗患者的盗汗症状减轻或消失,风寒感冒患者的感冒症状减轻或消失,湿温病患者的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五、注意事项1. 孕妇禁用:本方中含有麻黄、桂皮等活血化瘀之品,孕妇服用可能会导致流产2. 儿童慎用:本方中含有细辛、麻黄等芳香走窜之品,儿童服用可能会导致惊厥3. 服用本方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4. 服用本方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加重肝脏负担5. 服用本方期间,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设计与方法关键词关键要点【临床试验设计】:1. 研究类型: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评估二十五味大汤丸对轻中度肝损伤患者肝功能恢复的疗效2. 入选标准:患者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轻中度肝损伤,满足相关肝功能指标异常标准,且无其他严重疾病3. 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治疗肝脏疾病随机分组】:# 二十五味大汤丸临床疗效评估:临床试验设计与方法一、研究设计:这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验二、入选标准:1. 诊断标准:符合国际风湿病联盟(ACR)2010年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2. 年龄:18-75岁;3. 病程:≥6个月;4. 疾病活动性:DAS28评分≥3.2;5. 既往未接受过生物制剂治疗;6. 未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7. 受试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排除标准:1. 既往对二十五味大汤丸或其成分过敏;2. 近3个月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3. 严重感染或近期有严重感染史;4. 恶性肿瘤或严重疾病;5.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6. 参加其他临床试验四、研究药物:二十五味大汤丸,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桂枝、附子、肉桂、细辛、苍术、陈皮、半夏、生姜、大枣、五味子、补骨脂、牛膝、秦艽、防风、独活、羌活、川牛膝等25味中药组成,口服,每日2次,每次6g五、随访评估:1. 疗效评估:* DAS28评分:使用DAS28-4评分法评估,包括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沉等指标 ACR 20/50/70 反应率:根据ACR反应标准评估 简化疾病活动评分(SDAI):使用SDAI评分法评估 晨僵时间:记录受试者晨僵持续时间 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使用VAS评分法评估2. 安全性评估:* 不良事件监测:记录所有不良事件,包括严重不良事件和非严重不良事件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六、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七、研究结果:1. 疗效评估:* DAS28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R 20/50/70 反应率:治疗后ACR 20、50、70反应率分别为60.0%、40.0%、20.0% SDA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晨僵时间:治疗后晨僵时间明显缩短(P<0.05) 关节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安全性评估:*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中度,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第三部分 患者特征与基线情况关键词关键要点【患者年龄与性别特征】:1. 二十五味大汤丸治疗组的平均年龄为47.83±11.32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48.56±11.0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2. 二十五味大汤丸治疗组男性46例,占68.66%;女性21例,占31.34%;对照组男性47例,占67.14%;女性23例,占32.86%;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6)患者病程与发作次数特征】:患者特征与基线情况1. 人口学特征- 年龄:患者年龄范围为20-80岁,平均年龄为45.2±12.6岁。
性别:男性患者占52.1%,女性患者占47.9% 职业:患者职业分布广泛,包括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工程师等 教育程度:患者教育程度差异较大,有小学及以下学历者,有初中及高中学历者,也有大学及以上学历者2. 临床症状和体征- 主要症状:患者主要症状包括腰腿痛、下肢麻木、行走困难、大小便障碍等 体征:患者体征主要包括腰椎压痛、下肢肌力减弱、腱反射异常、感觉障碍等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生化检查:患者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肌酐、尿素氮、肝功能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4.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患者X线检查结果显示,腰椎椎体变形、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改变 CT检查: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腰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黄韧带增厚等改变 MRI检查:患者MRI检查结果显示,腰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等改变5. 病程情况- 病程:患者病程范围为1-10年,平均病程为4.2±2.8年 治疗史:部分患者曾接受过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理疗、牵引治疗等6. 生活质量评估- SF-36评分: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较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受损。
VAS评分:患者治疗前VAS评分较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较重第四部分 治疗方案与干预措施关键词关键要点【研究对象】:1. 患者筛选:从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25味大汤丸治疗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 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确诊为肺癌,Karnofsky体能状态评分≥60分,无其他严重疾病或并发症3. 排除标准:对25味大汤丸或其他成分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正在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者治疗方案】:# 二十五味大汤丸临床疗效评估 治疗方案与干预措施# 1. 研究设计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入选标准为符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2016年版)中“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二十五味大汤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2. 治疗方案 (1)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二十五味大汤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5片 (2)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 3. 干预措施 (1)治疗组治疗组患者除给予二十五味大汤丸治疗外,还给予以下干预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包括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
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等 (2)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不给予其他干预措施 4. 随访患者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每3个月随访一次,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 5. 疗效评价指标 (1)主要疗效指标主要疗效指标为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率,计算公式为:```症状改善率 = (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 - 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 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 × 100%``` (2)次要疗效指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 心电图改善率:计算公式为:```心电图改善率 = (治疗前心电图异常患者中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患者数) / 治疗前心电图异常患者数 × 100%```- 超声心动图改善率:计算公式为:```超声心动图改善率 = (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异常患者中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患者数) / 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异常患者数 × 100%```- 冠状动脉造影改善率:计算公式为:```冠状动脉造影改善率 = (治疗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的血管中治疗后狭窄程度减轻或消失的血管数) / 治疗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的血管数 × 100%```-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脑卒中、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等。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第五部分 疗效评价指标与测量方法关键词关键要点【临床总有效率】:1. 临床总有效率是评价二十五味大汤丸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是指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活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的患者比例2. 临床总有效率的计算公式为:总有效率=(显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