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集集团全球竞争与成本领先分析报告.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l****i
  • 文档编号:217409371
  • 上传时间:2021-1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1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北大商学网教育北大案例课堂学 员 手 册中集集团全球竞争与成本领先案例作者:杜 烨 指导教师:何志毅(20032003 年年 4 4 月)月)本中心提供该案例只用来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作者的目的不是为论证某种经营管理方法的有效与否出于起见,作者隐去了某些名字和其他一些可识别的信息资料未经书面许可,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禁止对本案例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存储和本案例不受任何复制权力机构的管辖购买或申请复制许可权,请与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联系地址: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105 室邮编:100871:+86-10-62759367 62758178:+86-10-62763133E-mail:网址: 所有: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中集集团全球竞争与成本领先中集集团全球竞争与成本领先是一块不断创造奇迹、散发着无穷魅力的热土这里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1980 年 1 月成立,1986 年经营亏损、濒临倒闭,1987 年重组后转产,1987 年恢复集装箱生产,90 年代通过横向兼并战略实现了低成本扩,在 1996 年奇迹般地一跃成为世界头号集装箱生产集团后,连续 5 年保持世界第一,到 2000 年集装箱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 38,超过世界同行业排名第二、三、四位造箱集团的总和。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快速发展的奇迹让世界同行为之瞩目和震惊尽管中国在制造业上具有国际比较优势,但一个中国制造企业能够真正在国际市场上主导一个行业,这确实罕见已在该集团奋斗了 18 年的现任总裁麦伯良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激流勇退、见好就收,在集团 2000 年股东大会上向中集的股东承诺:“给我 15 年的时间,还你一个世界级企业!”中集概况中集概况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以下简称“中集集团”或“中集” ),是以集装箱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国际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半挂车机场设备等,集团总部设在市蛇口工业区中集集团的前身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成立于 1980 年 1 月,为经济特区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最初由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兴建,总投资 300 万美元公司由宝隆洋行派人管理,1982 年投产后即连年亏损,陷入困境1986 年公司董事会决定停产,准备破产清盘但包括麦伯良在的企业骨干不同意倒闭,并力争得到董事会批准继续经营,外方完全退出管理1987年,公司实行股权结构改组,吸收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加盟,公司成为三方合资企业。

      1992 年开始实行公众股份制企业改组工作,1994 年 3 月、4 月,公司 B 股、A 股先后在证券交易所上市1995 年 8 月,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更名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1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中集集团的经营业绩连年快速增长(详见图 1、图 2、图 3) ,1994 年上市至 2000 年,净利润年均增长 31.242000 年中集集团实现销售收入89.5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 4.6 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达到 66.40 亿元人民币,净资产20.91 亿元人民币,员工 10000 多人,注册资本 3.4 亿元人民币,在、 、 、 、 、新会、 、 、等地拥有二十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成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中集集团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中国十大高出口创汇企业,中国 500 家最大工业企业,连续 4 年跻身1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ttp:/中国上市公司 50 强 销售收入(万元)209013602669474134197235685347799429268491350519687895428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80000090000010000009192939495969798992000 年度图 1 中集集团 1991 年2000 年销售收入(资料来源:公司历年年报)中集集团从 1987 年股权重组后形成“中远”45、 “招商局”45、 “宝隆”10的股权结构以来,一直保持着两个最大股东均衡持股的格局。

      现在的股权结构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和招商局货柜工业各占 20.05,丹麦宝隆洋行占 4.46,公众 A 股13.52,公众 B 股 41.86,部职工股 0.07净利润(万元)2633446167829349138641817019401245762576346197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9192939495969798992000 年度图 2 中集集团 1991 年2000 年净利润(资料来源:公司历年年报)中集集团的主导产品是系列集装箱产品,包括三大类集装箱 100 多个品种,占公司销售额的 90以上自 1987 年以来,公司的集装箱产销量和收入均呈稳步上升态势,1996 年以来国际标准干货箱的产销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2000 年度中集集装箱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 38中集集团在 18 年的时间里累计生产了 200 多万 TEU2集装箱(详见表2集装箱计算单位 (twenty-feet equivalent units 简称:TEU)又称 20 英尺换算单位各国大部分集1) 目前,中集集团共有 11 个控股和参股集装箱子公司,其中中集重型机械 2001 年开始转向新产品(箱式半挂车)的生产。

      表 1 中集集团 19832000 年集装箱产量年份集装箱产量(TEU)增长率()年份集装箱产量(TEU)增长率()1983129019921874832.10 19843062137.36 19933353878.89 19852614-14.63 199470147109.16 1986840-67.87 1995141239101.35 1987243-71.07 199618861333.54 198845661779.01 199728288649.98 1989772869.25 199833039916.80 1990920719.14 199949600050.12 19911419254.14 200071727444.61 (资料来源:颖慧、海洋:集装箱化2001 年第 11 期第 20 页;公司历年年报)行业背景行业背景集装箱制造业是由集装箱运输业,尤其是海运业的发展带动起来的集装箱运输作为20 世纪 70 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先进运输方式,以其装卸便利、运输安全等优越性在国际贸易运输中得到广泛应用,被誉为世界运输业的一次革命80 年代以来,全球集装箱化的趋势逐渐加速,90 年代初,发达国家件杂货运输的集装箱化程度已经超过 75,集装箱运输已基本实现了水路、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发展中国家的集装箱运输也开始朝多式联运方向发展,并从外贸运输扩展到贸运输。

      各国际集装箱运输公司逐步向联营和合作经营的方向发展,航运市场正由“垄断竞争 ”向“寡头垄断”过渡我国集装箱运输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美国经济持续走强,带动了我国集装箱运输业的高速发展我国一直是世界上集装箱运输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14 年连续保持 20以上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同期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集装箱制造业属于原材料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其行业特点表现为大规模工业生产和订单销售,产品标准化、国际化程度高因此,集装箱制造业的重心,在 30 多年间发生了多次转移:60 年代时美国、欧洲曾一度是世界集装箱的主要生产地,但很快被日本取代;整个 70 年代,日本始终是世界集装箱制造中心;进入 80 年代,国占居了“霸主”地位,近道和现代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两家集装箱生产企业,到 80 年代末,全世界 85以上的集装箱产于国到了 90 年代,主要产地逐渐向中国大陆、印度、马来西亚和泰国转移中国的集装箱工业萌芽于 70 年代,80 年代初开始兴起1982 年,我国仅有广船国际集装箱厂、大旺华侨集装箱厂、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和船厂集装箱分厂等四家集装箱制造企业,年生产能力不足 4 万 TEU。

      90 年代初,我国地改革开放带来的持续强劲增长装箱的规格趋向国际标准化,大都采用国际标准的 20 英尺和 40 英尺长的两种 TEU为使集装箱箱数计算统一化,把 20 英尺集装箱作为一个计算单位,40 尺集装箱作为两个计算单位的出口贸易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集装箱工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外投资者日益看好中国的造箱优势,纷纷抢滩建厂当时集装箱制造的利润率很高,1990 年时曾高达30,高利润率吸引了很多国企业进入集装箱制造业,中国先后有 20 多家集装箱厂上马,使世界集装箱制造业呈现出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详见图 5) 1993 年,中国大陆生产集装箱 25 万 TEU,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25.8,首次超过国成为世界头号集装箱生产大国42354243054065080092011309751145250453520650101211404175908041850140512851390148514751901205540203027.521.21513.223.81530945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2000年度箱产量(千TEU)全球总产量中国大陆产量图 3 世界集装箱制造业向中国迁移的趋势图(资料来源:许文兵:集装箱化2001 年第 12 期第 30 页;中国船舶报2001 年 5 月 4 日)全球竞争策略全球竞争策略开拓国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中远加盟中集后,作为集装箱的大用户,为中集带来了可观的订单,使中集得以站稳脚跟。

      但是在初期,中远把中集定位于仅仅为其需服务但是,以麦伯良为首的中集经理层认为,在国集装箱市场有限且制造厂家不断涌现的情况下,要想使中集集团有一个大的发展,就必须拓宽国际市场他们突破了董事会的这个限制,把销售伸向国际市场从 1988 年开始,中集确立了以市场开拓为先锋,以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为后盾的市场策略作为公司副总经理的麦伯良被派到,具体负责市场拓展工作最初的市场拓展是非常艰难的,一家经历过停产的企业很难赢得客户的信任当时外国人仍然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集装箱产品一些中国的集装箱厂产品质量差、交货不及时也破坏了中国产品的声誉以麦伯良为首的中集的市场人员,不知道碰了多少壁,但是他们想方设法,先从小客户做起,每笔生意都严格保证产品质量,慢慢地建立起中集在业界的信誉同时,对国际上的航运的大公司,麦伯良想方设法去接触客户,即使吃了很多闭门羹,仍然坚持对客户的定期拜访,用中国人的“诚”字去打动客户一年、二年,甚至七八年,客户终于松口了,试探着给中集很小的订单往往是 100 个 TEU,在造箱界这是最小批量,被称为试订单,做得好,还有的做,做不好,客户就一去不回头结果中集的产品经过国际船级社、箱主的联合“挑剔” ,不仅全部合格,而且产品质量比客户的期望还高。

      就这样,从小客户到大客户,从小订单到大订单,中集逐渐在国际上打开了局面就这样,国际生意越做越大,一些国际知名公司上了中集的客户,中集产品获得了国际市场的普遍承认1993 年,中集把其国际营销窗口办事处提升为全资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 ” (以后简称“中集” ) ,主要负责集装箱的国际销售和原材料的进口、以及产品售后服务中集的集装箱客户 90以上分布在大陆外的全球各地,按理说中集应该在全球围设一些分销或代理机构,国现代集团的集装箱销售就是靠下属各地的分销机构但是,考虑到集装箱的全球客户比较集中,总数有限,不足 100 家,而且每年集装箱的批量订货谈判期也较集中,加上通信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