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doc
9页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提出的“学校文化”,在六、七十年代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八十年代初提出“校园文化”建设,随后思路拓展、立意提升,学校文化及其建设问题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深入的热点话题已有研究在内涵与特性、建设内容与策略途径与方法、瓶颈与误区等方面取得丰富成果,本论文尝试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可能的出路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对当前的学校文化建设有所启发一般认为,学校文化的概念由美国学者华勒(Waller, W.)在1932年出版的《教学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一书中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校园文化”及其建设的问题注释:[1] 杨全印、赵中建:《我们是这样研究学校文化的》,上海教育科研,2005(6)随后研究思路逐步拓展、提升,学校文化的研究及其建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渐兴起,本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召开许多论坛[2] 2006年5月14日至16日在沈阳召开“全国首届学校文化建设高层论坛暨颁奖大会”; 2004年5月在江苏张家港召开“当代学校文化战略论坛暨后塍高中文化建设汇报会”; 2007年4月18日至19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首届学校文化建设论坛暨“五爱文化”展示研讨会,以及其他地方性质的学校文化建设研讨。
[2]目前,学校文化建设问题不仅在理论界,而且在实践领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这是我国学校教育改革深入的表征之一为此,本论文从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择取著作与论文若干,从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特性、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策略、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学校文化建设的瓶颈与误区、学校文化建设的展望与出路五大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可能的出路进行梳理,以期对当前的学校文化建设有所启发一、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特性(一)学校文化的概念界定学校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其概念内涵的理解与“学校”和“文化”都有关,但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组合概念,不是“学校”概念与“文化”概念的简单相加因之,“学校”概念与“文化”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学校文化”的内涵极具复杂性目前学术界和实践一线对学校文化的内涵尚见仁、见智,也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其主要界定有如下几类:第一类:1.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享有的价值、态度和做事方式” [3] 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郑金洲著:《教育文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40页;谢翌:《关于学校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外国教育研究,2005(4);张家军:《论学校文化及其建设》,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2. 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是学校文化真正的、真实的内容[4] 季苹:《“学校文化”的反思与再建》,人民教育,2004(2);张璠:《学校文化建设策略初探》,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8)[4]3.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形成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复杂系统,犹如活动着情感、社会习俗、礼仪和行为方式的河流,不断地在学校内部流动着[5] 严德明主编:《现代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1页;孙丽芝:《社会转型期的学校文化建设》,前沿,2005(1);Deal & Peterson. Shaping school culture : the heart of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9[5]以上几种定义具有相似性,表明了学校文化内涵的若干方面:1.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长期实践创造、积淀的结果。
这提醒我们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凭空想象、空穴来风,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自觉的实践会促进学校文化的有效造就2.它是一个复合体,是外显的行为层面和内在的理念层面的有机整合物质与精神,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一个都不能少3.它为组织成员所共享,既可能是正式组织的,也可能是非正式组织的,因此其作用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可能第二类:1.学校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不同层面内容的复合体2.学校文化面向未来,是扎根传统与现实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具有指向未来和超越的本质学校文化是开发学生生命潜能并具有生命意义的一种力量[6] 叶澜:《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教育发展研究,2006(8);叶澜著:《“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6]如果说第一类定义是从内涵的角度进行界定,那么第二类界定主要是从外延的角度进行概念界定第一种界定指出了学校文化的主要内容第二种界定则从学校这一社会兹系统所处的人类社会系统纵横交织的宏大视野来考察,从教育学的角度,在当代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借鉴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思路,从生命的内涵和创造的意向整体理解“学校文化”。
这种界定不同于与从文化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以“文化”为抓手理解学校文化,也不同于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角度,以“学校”的这一特殊的社会组织为抓手理解学校文化,更不同于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推演学校文化视野、思维与立场的与众不同是该界定给我们的最大启发二)学校文化的特性有研究者从五个方面对学校文化的特性进行了分析1)属于亚文化,一方面反映大社会的文化,另一方面有其独特性2)属于综合性文化,包括世代传袭下来的文化与学校内部的文化3)对立和整合并存4)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兼具5)可有意安排或引导发展方向[7] Waller,W. ,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pp. 195-196.;李新乡:《探索学校组织的运转手:学校组织的内涵及研究》,教育研究月刊,95[7]也有学者认为学校文化的特性有如下几种:(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有着自己的文化特征,是社会组织文化的一种型式、一种表现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是有着深厚积淀的文化,是文化的“容器”[8] 郑金洲著:《教育文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41-244页。
[8]综上所述,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不仅是学校系统内外各种文化(如代际之间的文化、各类型的文化等)的综合,而且是学校内部各种文化(如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的整合它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具有冲突与整合、积极与消极、传承与创新等特性因此,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在思想层面上,呈现出强烈的针对性,明确的规范性和指向性;在行为层面上,它又有着继承与创新的一致性,教育的隐藏性和效果的久远性正是因为学校文化具有着社会文化的共通性和自身的独特性,这才提醒我们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时,既要着眼大环境,更要从“校本”上着力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策略(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1.在理论研究上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因划分的维度、标准不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有不同的分类,目前的分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校文化建设内容有:(1)两分说,即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包括显性文化或表层文化、隐性文化或深层文化两大类型2)三分说,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包括物质文化或曰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一种是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包括表层文化或显性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或核心文化三个层面3)四分说,即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
三层面说的中层文化一分为二就变成了四层面说,但是四层面说突出强调了行为文化,这突出了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实践特性4)其它划分,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包括环境文化、校园文化、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领导文化、课程文化等虽然划分标准与结果不一,但是都认识到了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具有多层面性,而且这些层面之间构成了一个系统,他们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依存,即可相互促进亦会彼此制约不同的内容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只有不同阶段建设的侧重点不同从中不难看出前面两种分类是从文化学的视角来划分的;第三种划分是从组织学的视角来划分的,还有一些划分则比较混乱,划分的维度和标准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把理论与实践混杂在一起这说明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要借鉴有关学科(如教育学、文化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的已有成果,同时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还要深入学校实践,从学校实践中总结提炼,目前有些分类还比较混乱的现象反映了学校文化建设内容的多元与复杂由此,有许多研究是从实践研究的意义上进行的2.在实践研究上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包括:(1)将学校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分解落实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课程文化,其中每一种文化又可再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
2)从教育活动的角度,将学校文化建设实践总结提炼为校园文化、课程文化、教学文化、领导文化等3)其它提法,还有非制度文化、社团文化、社区文化等从中不难看出,在实践研究上,学校文化建设内容主要是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构成要素来界定努力把学校文化建设内容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结合起来同时教育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使得目前的划分还存在争议此外,非正式组织的文化建设开始浮出水面,社区文化的提出开始触及学校这一社会子系统的大文化建设问题显现了学校文化建设内容未来的一种趋势因此有学者提出在社会复杂生态环境中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市场竞争和消费社会中的人生导引;外来文化对本土浸漫背景下的文化培根导引;现代与传统纠缠状态中的未来导引[9] 叶澜:《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教育发展研究,2006(8);叶澜著:《“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9]该任务的提出,将学校置于社会历史大背景中,参与社会新文化构建,立意于重新发掘学校教育的使命二)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1.在思路策略的层面上1)从原则策略上,有学者提出学校文化建设若干原则:取舍原则、综合原则、转化原则和个性化原则[10] 叶澜:《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教育发展研究,2006(8);叶澜著:《“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有人提出理念与实践相统一;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统一;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统一的原则[11] 张璠:《学校文化建设策略初探》,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8)[11]2)从程序策略上,可以梳理出如下基本步骤:一,确立核心价值取向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但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新生二,理清“家底”,即梳理校史、校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建设发展定位这特别适合于老校、名校的学校文化建设三,制定学校文化发展规划及阶段目标在研制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形成全校性的共同愿景和共同蓝图,凝聚和团结全校师生,形成学校凝聚力,提升学校的精神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四、实施与评价,促进学校文化的内部生成[12] 叶澜:《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教育发展研究,2006(8);张家军:《论学校文化及其建设》,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安宝娣、刘岩华:《略论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与策略》中国教师,2006(12);侯怀银、温双艳:《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教育科学研究,2006(11);高宝英、徐爱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