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浅谈.doc
6页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浅谈 王丽摘自:《学术论文网》 提问是一项古朴的教学方法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精辟地表述了启发式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运用以提问为核心的“精神助产术”进行教学,通过不断提问让学生回答,直至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先前结论的荒谬,从而获得正确答案尽管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反复地实践着,然而真正善问的教师并不多提问本身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只有那些掌握了这项技术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善问 1、案例展示 人教版“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部分 1.1通过常见生活现象入手进行提问 当你连续嗑盐渍的瓜子或吃过咸的食物时,你的口腔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饺子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蔫了的青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要求学生回答出以下内容:会有干燥难受的感觉,因为口腔细胞失去水分,这时及时喝水可以缓解口渴;菜馅细胞失去水分,即水分的输出;菜叶又重新变得硬挺起来了,叶面伸展,即水分的输入,等等 1.2结合这些例子,引入关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 你注意过生活中有关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事例吗?说说看。
结合这些例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帮助学生分组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预期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下: (1)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 (2)水分是如何进出细胞的? (3)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是生物膜吗? (4)它们的基本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红细胞的细胞膜相似吗? (5)菜馅渗出水与红细胞失水有什么相似之处? (6)原生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 1.3组织学生讨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展示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材料制备的细胞膜的实验过程录像,组织学生讨论: (1)什么情况下,哺乳动物红细胞会膨胀、皱缩或形态不变? (2)细胞膜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要求学生回答出以下内容:当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膨胀;当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当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形态不变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1.4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解决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选择洋葱表皮细胞呢?如果有白色洋葱和紫色洋葱,你将选择哪种作为观察材料?为什么? (洋葱表皮细胞既容易被剥离制成装片,又很容易在显微镜下观察而紫色洋葱内有色素,在白色视野中更易观察其变化情况) (2)由于细胞属微观水平,要研究它必须借助什么仪器?(显微镜) (3)清水和30%的蔗糖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呢? (清水的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而30%蔗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所以很快能够看到质壁分离现象,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饱和溶液,不至于使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从而能够完成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的观察) (4)要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从植物细胞的结构看,我们应该抓住哪些结构的变化来观察?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变化) 1.5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实验方案的闪光点,使之完善。
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设计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自变量的设置及可操作性,因变量的预期及测量方法,无关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置和原则等 不同组学生代表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本组实验方案,学生可以讨论几种方案的优缺点,补充各自的不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6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按照每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对出现的新问题可与教师交流或学生间互相讨论分析现象、数据,总结实验结果,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结论,并用科学语言表达出来 1.7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期结果一致吗?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同时思考下面问题: (1)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显著的区别?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结构上有明显的大液泡和细胞壁) (2)什么是原生质? (原生质是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整个动物细胞就是一团原生质,而植物细胞除细胞壁外的其他所有物质是一团原生质) (3)什么是原生质层?原生质层是不是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呢?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里面的细胞液,水分进出细胞要经过原生质层,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提问入手,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案例中整个提问设计在不同阶段,提问的目的都非常明确,多问题组合形成一个问题系列,在认知上有一个从易到难的坡度,符合思维的认知规律,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2、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 2.1对已学知识进行检查,并对新知进行教学反馈 提问具有检查已学知识、进行教学反馈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是针对教师而言的,也可以针对学生而言通过教学提问,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教学提问所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往往是及时的、准确的、双向的、有效的所以教师应深刻认识并充分利用教学提问这一重要功能,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2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会唤醒学生心智,引起悬疑,激发认知冲突,使学生在好奇心的支配下,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和定向在某个特定的概念和观点上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可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意注意不断得到强化良好的教学提问既是一种“兴奋剂”,又是一股凝聚力,它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如调控教学进程 课堂教学的组织是一个实施调控的过程,要有效地进行控制就离不开反馈课堂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有语言反馈、体态反馈、书面练习反馈和测试反馈等但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准确、具体、及时。
通过语言反馈,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提问的效果,使教师迅速而及时地调控教学过程 2.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共鸣 有趣、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一讲到底”的做法,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的思维进程,从而推动教学进程,使沉闷乏味的课堂转变为活泼有趣的课堂一个好的教学提问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的认识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 3、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 3.1激趣原则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大脑才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才会振作精神,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才会主动、持久地学习因此,从激发兴趣出发来提问是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原则为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设置巧妙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具体的学习目标产生认知需要,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兴趣教师要巧于设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生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让他们因此体会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意识到自己智慧的潜在力量,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3.2启发原则 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为了使学生达到从“有疑”到“无疑”,扩展他们的思维广度,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求教师所提问题富有启发性,并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为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围绕中心启发学生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3.3难易适度的原则 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所以,教学提问宜取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来问,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适合心理学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教师的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要让学生可望、可及,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跳一跳,摘得到”的效果 3.4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虽然教学提问中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但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问题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关键就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上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能让大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以变更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
教师在提问的各个阶段都要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随时有被指定回答的可能,使其思维能积极并轨到教学提问中来,并从中受益 4、提问的分类 4.1知识水平的提问 知识水平的提问可以用来确定学生是否已记住先前所学知识,如定义、公式、定理、具体事实和概念等,它能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力教学中常用的“检查性提问”就属此水平它具体包括两种:第一种要求回答“是”与“否”的提问这类提问只要求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即可,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二种提问要求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概念、事实等),回答时用的句子可以直接从教材中提取如“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这种提问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在课的开始,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材料知识水平的提问是最低层次、最低水平的提问,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包括“谁”“什么”“哪里”“什么时候”等这类提问不宜过多,更不宜连续进行,因为在一个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往往对“听”不感兴趣,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 4.2理解水平的提问 理解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对已知信息进行内化处理之后,再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这类提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掌握知识本质特征的能力,而且还能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便于教师做出形成性评价。
一般来说,理解型提问是用来检查近期课堂上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它包括3种情况:第一种为一般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以便了解学生对问题是否理解,如“请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第二种为深入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原理、法则等,以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如“请说说光合作用的实质?”第三种为对比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对现象、过程等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如“请你比较一下光反应与暗反应有什么不同?”理解水平的提问多用于概念讲解之后或课程结束之时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因而是较高层次的提问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用你自己的话叙述、比较、对照、解释等这类问题的发问应放在文中具有思维价值的地方在提问设计上力求引起思维矛盾,激起学生思维兴趣 4.3应用水平的提问 应用水平的提问往往需要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的认知提问,它不仅要求学生将已知信息进行归类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加工整理,达到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的目的,其心理过程主要是迁移如“运用我们学习的生物膜概念,讨论植物细胞中还有哪些膜属于生物膜?”“你能运用我们学习的DNA结构知识画出DNA的空间结构吗?并说出它们的结构特点。
就属于这类问题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应用”“运用”“分类”“选择”和“举例”等 4.4分析水平的提问 分析水平的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可用来分析知识的结构、因素,弄清事物间的关系或事项的前因后果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提供的资料,寻找根据,进行解释、鉴别或推论,从而确定原因这种提问源于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