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个质量管理小故事给你不一样的感悟.pdf
21页14 个质量管理小故事,给你不一样的感悟个质量管理小故事,给你不一样的感悟 “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注重质量意识的培养,追求人的意 识的改变,追求对质量管理方法的普及,全员参与的质量才是真正的 质量,参与的人越多,寻求改进的机会就越多 品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也许是直接相关,也许是间接相关 我们不管从事哪个工种,都应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要求和自身岗位的 质量职责,并使自己做的每件事符合要求,“我的工作由我保证”这也 是对质量的贡献 01 割草的男孩割草的男孩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 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 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 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 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挂了,此 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 要打这?”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启示】 这个故事反映的 ISO 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 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 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 6 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 一个例子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 改进呢? 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 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对于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 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我们的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这也是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 这 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 做质量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只是延续出现问题然后再去解 决问题的模式,如果能主动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是完美的质量管 理模式 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质量管理者的精髓所在 一切都属于那些天天做好准备的人不要光想着天上能下钞票雨, 那是不可能的,凡事靠脑子去想,用双手去做,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提 前预防,把不良的缺憾扼杀在萌芽状态我们要始终坚信“风险是可以 防范的,缺陷是可以预防的”! 02 降落伞的真实故事降落伞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 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 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 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
但是美国 空军却对此公司说 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合格率必须达到 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 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 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 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 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启示】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对产品来说,不是 100 分就 是 0 分任何产品,只要存在一丝一毫的质量问题,都意味着失败 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 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 对待产品质量应该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换位成消费者,如果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 味?也许我们会认为 10 万(或 10 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 发无需大惊小怪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 费者来说就是 100%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 99.9%的成功率,那么 每年有 20,000 次配错药事件;每年 15,000 个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 每星期有 500 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 2000 封信邮寄错误。
看了这 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 100% 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 03 老木匠造房子的故事老木匠造房子的故事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 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 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 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次料,出的是粗活,所以手工非常粗糙, 工艺做得更是马虎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 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 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 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启示】 不可否认,老木匠曾经是一个优秀的人才,给公司创造过很多财 富,但最后时刻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忘了职责,后果自负 作为一名员工,责任在先,时时刻刻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 的工作,并做到善始善终这才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当然自己 也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提高质量,总是有方法品质没有折扣 我们的生活也像建房子,如果是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 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 尽最大努力。
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劣质 “房子”里了 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 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04 亭的故事亭的故事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 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 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结果他们 发现,所有到亭打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 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那 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移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 德国人何以“呆”到这份上 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 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启示】 德国人的刻板可以让我们开心地一连笑上 3 天,而他们看似有理 的解释,也足以让某些一贯无视规则的“国产大能人”笑掉大牙但是 在开心之余,嘲笑之余,我们漠视规则已经多久了?我们总是聪明地 认为,那些甘愿被规则约束的人不仅是“死心眼”,简直是“缺心眼” 规则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套住呢?正是因为这 样,我们才会落后人家好多年。
05 小和尚撞钟的故事小和尚撞钟的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在寺院担任撞钟之职按照寺院的规定,他每天必 须在早上和黄昏各撞钟一次如此半年下来,小和尚感觉撞钟的工作 极其简单,倍感无聊后来,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一天寺院 住持忽然宣布要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 职小和尚觉得奇怪,就问住持:“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住 持告诉他:“你的钟撞得很响,但钟声空泛、疲软,因为你心中没有理 解撞钟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 迷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宏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一个人 心中无钟,既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小和尚听 后,面有愧色,此后潜心修炼,终成一代名僧 【启示】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 钟”的结果,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 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 职 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 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 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 致工作懈怠。
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 意可操作性 既然有了工作标准就应该很好的去执行它,不要打折扣,不要等 到领导认为你不能胜任工作才后悔!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都 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做,就必须定好标准,作好培 训! 领导------请重视制度和培训,这样才能培养员工,您才不需要这 么忙 员工------请遵守制度,这样才能胜任工作,你才不会因怠工而被 撤职 06 扁鹊论医扁鹊论医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 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吃惊 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长兄医术最高呢?”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 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 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 全国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 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 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觉得他水平 一般,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水平最高 【启示】 以上的“病”可以理解为“质量事故”能将质量事故在“病”情发作 之前就进行消除,才是“善之善者也”。
预防质量事故 ,要从“小病”做起也就是要防患于未然事后控 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对于成功处理已发质量事 故的人要进行奖励,同时,更要对预防质量事故的人和行为进行奖 励 质量管理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固本许多企业悬挂着“质 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标语,而现实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质量 管理误区 造成“重结果轻过程” 现象是因为:结果控制者因为改正了管理 错误,得到员工和领导的认可;而默默无闻的过程控制者不容易引起 员工和领导的重视最终导致管理者对表面文章乐此不疲,而对预防 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敬而远之 如何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执行力呢?首先,从上到下应当 有很强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意识其次,每个环节都制定详细的质量管 理标准再次,用业绩考核改变公司不利局面第四,客户和员工是最 好的质量改善者 07 袋鼠与笼子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 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 10 米加高到 20 米结果第二天又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了,所以再 次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 30 米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 面,于是管理员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 100 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个人会不会再 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再继 续忘记关门的话!” 【启示】 这是一个典型的本末倒置的例子他们不是去消除根源“关 门”,而是去加高“笼子 在作质量问题调查的时候,如果不找到问题的根源,那么,永远 无法消除这些质量问题同时,还将造成企业成本的升高“加高 笼子” 所以,作为质量人,我们要经常问自己,“我们的袋鼠笼子关好了 吗?” 08 提醒自我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 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边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 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 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 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过走过去,并没 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 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 石中,气绝身亡 【启示】 提醒别人容易,提醒自己有时更难 快要倒的墙,它始终是要倒的,不要存任何侥幸的心理 做质量工作也是一样要时时警惕质量管理中风险,不仅时时提 醒别人,也要时时警示自己。
同时,对风险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改善并 消除,而且要有危机感,尽快解决不然,一旦风险爆发了,伤及的不 仅是公司,也会伤及自己 09 天堂天堂 一位行善的基督徒,临终后想见天堂与地狱究竟有何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