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及人物形象.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75936907
  • 上传时间:2024-08-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48.0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2017)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特别是苏轼《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诗人陶渊明,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 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 )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4.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歌意象分类诠释补遗 荷:高洁 雅致 宁静 欢愉 高尚节操 残荷:衰败 对逝去光阴的叹惋 对生活环境破败的惋惜 杏花:梦幻理想 热烈奔放 春残留恋 满怀恋情 追求爱情 桃花:明净喜悦 清新明朗 桂花:清远与高雅 皎洁与明净 高风亮节 超凡脱俗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兰:高洁典雅 坚贞不渝 牡丹:富贵 美好 青苔:田园之景 寂寥之情 沧桑之变 草: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身份、地位的卑微 芳草:高洁情怀 别情离绪 思旧念旧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枫叶:离愁别绪 羁旅之思 身世之感 家国之痛 秋桂:高洁 清雅 2.飞禽走兽类 蝉:生不满百的悲凉 人生的倏忽即逝 苍凉 孤冷 高洁 蝉鸣:客思 哀伤 子规:悲惨 凄恻 鹧鸪鸟:离愁别绪 鸿鹄:理想 追求 凤凰:生命 重生 吉祥 蝴蝶:夫妻 梦幻 迷离恍惚 空虚惘然 变幻莫测 理想幻灭 雁:孤独 忧伤 哀怨 思乡 思亲 向往 消息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乌鸦:小人 俗客 庸夫 沙鸥:飘零 伤感 鱼:自由 惬意 鸡狗:生活气息 田园风光 牛羊:乡土气息 归隐之意 马:奔腾 追求 漂泊 3.风霜雨雪类 风烟:离别 愁绪 露:人生短促 生命易逝 霜:人生易老 环境的恶劣 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梅雨:悠悠愁绪 秋声:悲伤 凄楚 冷峭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势力的力量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云: 游子飘泊 孤独无依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4.自然景观及其他 破晓:希望 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正午:热烈 奔放 深夜:愁思 怀旧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孤帆:伶仃 漂泊 孤舟:孤寂 飘零 玉:高洁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白:纯洁 无瑕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运的多舛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美人:忠君之情 美好理想 品行高洁 少妇:思念 闺怨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衰败 萧条 乡村:思归 厌俗 纯朴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安逸宁静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琴: 相思 知音 柔情 琵琶:幽怨 羌笛:忧愁 思乡 钟声:苍凉 愁绪 时光流逝 梦:理想 思念 追求 5.古诗中的节令 (1)人日。

      农历正月初七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清明前一日,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例如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 (6)上巳(农历三月三日) 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7)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8)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9)中秋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在有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名字,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哪些景、哪些事,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 概括诗歌意境的常用术语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 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 凄清冷落等 雄浑开阔----景物描写气势浩瀚,气魄雄伟,浑厚磅礴。

      景物色调大多是单一而非绚丽的多传达豪迈之情 如毛泽东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雄奇瑰丽---景物雄壮,奇特非平常景色,异常美丽亦多传达豪情 李白诗如《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商隐 《锦瑟》诗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空灵高远----既高深莫测,又变化多端,是动与静的结合多传达踲世脱俗的情怀 王维的禅诗中多有体现《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苍凉悲壮---边塞诗中多体现多传达思乡怀亲、爱国卫国、征人愁怨等情感 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王昌齡 〈从军行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清新明丽---景物淡雅疏朗,色彩明亮多传达闲适愉悦之情 杜甫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宁静恬淡---环境安静,即使有动态描写,也是为了衬托靜景诗人心情平和,多不受外物杂务干扰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凄凉冷落----多秋冬萧瑟之景多传达悲伤落寞之情 杜甫诗中: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柳永词中: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