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专业介绍工业工程.doc
4页清华大学专业介绍:工业工程工业工程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美国七大工稈学科之一它融工程和管理于一 体,对丁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工业工程是关于复杂系统有效 运作的科学,它将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从系统的角度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或组织 中的实际丁•程与管理问题进行泄量的分析、优化与设计它是一门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 的、独立的工稈学科° 清华人学工业工稈学科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3年第一批获 准设立工业T程硕上专业,1997年起设立木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厉乂获准按“管理科学与T 稈”一级学科授予工业丁•稈方向工学博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10刀正式成立工业丁•稈系,特聘 美国工稈院院士、普渡大学Salvendy教授出任首届系主任和讲席教授° “在较短的时问内, 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工稈学科”是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目标 工业工程系拥有一支精干的高素质教职员工队伍,系主任、美国普渡大学Salvendy教授是在国际上负有盛名的 工业工程领域著名学者,也是清华大学第一位讲席教授丁业工程系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 5人副教授10人讲师4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4人均具有博十学位,均为留学冋国、出国 进修或者海外引进的人才。
工业匸程系还聘请德国匸程师协会(VDI)主席Hubertus Christ 博士,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副总裁Leamon先生,前美国徳州人学(PA分校)工业丁稈系系主 任、理工学院院长、现Foxconn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陈振国先生,香港城市人学制造工稈与工 稈管理系荣誉教授、澳人利亚科学院、T程院院士 Yiu-Wing Mai先生四位教授为丁•业工稈系 客屎教授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是T业工稈系办学的鲜明特色:全面开展了清华-普渡人学 教疗科技合作,每年邀请计•余名美国、徳国等世界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和授课;同时每年选派3- 4名青年教师赴世界著名人学进修;与徳国亚琛T业人学开展了中徳政府问双向联合培养硕 士项目,从2001年开始,每年选派20名左右研究生赴徳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一年,然后|叫清华 完成硕士论文,可分别获得两校授予的硕士学位;同时每年接受来木系学习的I •余名徳国学 生,完成学业示,两校同样可分别授予工业工程硕十学位目前,工业工程系所有的专业课程 均采用国际知名出版社的原版英文教材,并实行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授课 工业丁程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和能力训练,U经建成和正在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与仿真、生 产系统与H动化、人因工稈、数字化企业、物流工稈等教学科研实验室。
工业工程系的科学研 究白建系以来飞速发展在物流工稈、制造系统工程、生产及信息系统工稈、人因T稈等领域 开展了研究仅2002年度即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863高科技项目、1项北京市重点项 目、2项北京市计委项目和数项与企业合作项目°此外,还与美国利保互助保险集团、摩托罗拉 公司、英国的Rolls-Royce航空发动机公司、美国GM公司、诺基亚公司等建立了国际项目合作 关系这些研究的开展使得工业T•程系的研究方向迅速与国际学科发展前沿接轨工业工程系现有七个主要研究方向:1. 运筹学与运作管理(Operations Research)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广泛丿'V用现有 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通过对工程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和求解,解决实际中提出的专门 问题,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暈依据主要研究算法设计与分析、排队系统、调度理论、马尔科夫决策、仿真理论等2. 匸效学与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人因学(Human Factors) 是一门探讨人类与机器、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学问,包括生活和工作中的“人”与丁具、设备、 机器及周国环境Z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设计这些会影响到人的事物及环境。
人因学的目的 是要去改善人们所常使用的器物与其所处的周囤环境,使人的能力、木能极限和需求之间能 有更好的配合人因学与丁效学(Ergonomics)在国际上几乎是同义词,国内所称Z人类工效 学一般比较关注丁作场所的设计与人机Z间的关系,尤其是体能活动相关的问题而近年来 圉际上人因学广泛皿用于各个领域,并不局限于工作场所或工作效率目前开展的主要研究 有可用性研究(Usab订ity),生产安全工程,人机界面(IICI)等3. 生产系统工程(Production System Engineering) 生产工程是T-业工程的经典应用,其涉及的范用覆盖整个生产领域,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加工匸艺与设备、工作设计 、生产线设计、纟H•织机构设计、项目管理、企业发展与创新等内容目前在生产丁程方面,除在 传统的机械制造领域开展广泛的研究外,重点将在电了制造方面,如微纳米制造与生产的研 究、电子制造生产线的优化等4. 物流工程(Logistics) 物流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过程、批发、销售、以及冋收 整个链上的实物流及信息流物流管理是以高效率、低成木以及给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 对实物流及信息流实施最优规划与控制。
它通常以运筹学作为基础与工具,分析原材料的采 购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顾客需求管理、网络与交通管理、协调机制等,物 流信息化为有效地开展这些工作提供了基木保证目前主要研究物流战略、供皿链中的决策 管理、物流设施布局与规划、物流中的交通优化、丿、''/「用领域包括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I古I体垃 圾回收物流、奥运物流等5. 企业集成与信息化(Inform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and Enterprise Engineerin g) 企业集成通过信息集成,将企业的管理经营、过程、人与组织、以及科技相结合,使Z能 够进行协调的工作,以优化实现由企业管理所制定的企业战略目标和使命,满足市场和用户 的需求关于企业集成的研究有以下三个方向:⑴关于企业集成体系的研究;⑵关于企业集 成过程的研究;(3)对企业集成系统工程实践的研究6. 丿、'、/用统包括:材料加工过程的质暈控制和工艺优化,汽车制造过程的质皐控制,现场 改善与效能评价,服务系统与供应链的质量,统计过程控制,职业安全与健康,等等7. 服务运作管理(Service Engineering)随着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服务系统科学的规划与运作管理显得越 来越重要。
木研究方向将针对各类服务系统,诸如通讯、银行、交通、医疗-卫生、教冇、以及政府 等,运用运筹学的基木方法,以提高系统效率、降低系统成木为主要目标,开展系统建模、性能 分析、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学生培养及课程设置丁业工程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科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的学生具有扎实深厚的数理基础理论,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以及宽广的工稈、企业管理、 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木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复杂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 理和运作的能力木科学制为四年,实行学分制和木一硕分阶段冇统筹培养,部分学生在六年 半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学士和硕士学位其中一部分优秀学生可育接攻读博士学位工业工程系的学生特别重视数学基础除学习微积分、几何与代数、概率论、计算方法等工 科数学外,还要学习运筹学(包括确定性方法、随即性方法)、应川统计学、图论与算法等课程 进入研究生阶段还需学习数值分析、随机过程等工业工程的专业课程还冇人因学、物流分析 与设施规划、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匸程、系统工程、制造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工稈经济学等 十余门课程毕业前景从2001年至今,工业工程系已有四届木科毕业生,其中攻读研究生者约为55%,出国留学 者约为24%,其他为就业或创业等。
由于国内培养T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历史仅十年左右,根据 国外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大学丁•业T程专业毕业生的成功经验,T业工程系毕业生有着I•分 广泛的发展方向:一迅成为学术界的专家、教授;二是成为政府机关、企业界的高层主管;二是 作为热门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等匸业工程系的毕业生,兼有工程与管理的基础,具备广泛的 人际交往及组织能力,深受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内大中型企业的青睞,毕业生就业面非常 宽广,可在制造和服务业企业小作为工业T程师、制造工程师、系统丁■稈师、质量工程师、物流 王程师和管理人士,也可以在政府或咨询公司成为管理人员、公务员或咨询师等专业基础课1 工业工程概论2 工程经济学3 管理学基础4 制造工程概论5 人因工程基础6 运筹学(1)(数学规划)7 运筹学(2)(应用随机模型)8 概率论与应用统计学9 数据结构与算法10 数据库原理11 管理信息系统12 建模与仿真上述12门专业基础课基木涵盖了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前5门课(工业丁程概论、T程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制造T程概论、人因丁程基础) 可作为工程管理的一般性内容;接下来的3门课(运筹学⑴(数学规划)、运筹学(2)(应川随机模世)、概率论与丿'V川统 计学)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现代丁业T程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所必须的T具,尤其是专门 开设了臧用随机模熨的内容,使学生能对现实中大最存在的随机系统进行定最分析;再接下来的4门课(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充 分反映现代工业丁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不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 统,而是要从最前端的数据结构内容开始学起。
专业方向限选课(从下列两组课程中任选一组)A组:工业工程方向1 实验设计2 供应链管理3 生产计划与控制4 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5 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6 现代人因工程7 产品开发技术与管理8 安全工程9 项目管理原理与实践10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B组:物流管理方向序号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1 运筹学(3)(决策方法)2 物流管理概论3 需求与库存管理4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5 物流网络系统规划6 交通系统规划与控制7 服务运作管理8 国际物流9 物流装备与信息化10 商务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