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陕西民间剪纸.doc
12页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 ,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 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 、“蛇盘兔” 、 “鹭鸶衔鱼” 、 “鱼戏莲” 、 “蛙、鹿、鱼、鸟”等 陕西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传说中的黄帝就葬于陕西境内的共同陵桥山,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都发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周秦汉唐等 13 朝都在陕西建都,留下了丰厚的民俗文化遗产 陕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剪纸艺术中,古老而纯朴的陕西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陕西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不论那里的农村,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喜庆新年。
陕西的窗花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陕西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淳朴、粗犷、简炼、明朗为特点她们创作的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具有古朴的民风他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仔细入微的观察和理解,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 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在陕西剪纸艺术中,首推陕北民间剪纸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 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家妇女承袭下来,代代相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如农家春节门上贴的《瓜子娃娃》的四肢用纸剪出,头用瓜子代替由于作者都是农民,面广人多,年龄相异,所以剪纸的题材丰富多采蔬菜花木、放牧纺织、婚丧嫁娶、民间传说等是老年作者表现的对象关中剪纸以其造型优美,细致逼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陕南剪纸人数较少,以其夸张中带精巧、细致中藏真情的特点 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曾有“找媳妇,要巧的”的习俗,给娃找媳妇, “不问人瞎好,先看手儿巧” ,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
有“一看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是看绣花的本事人们普遍认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聪明,以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聪明的而今陕北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每到腊月天婆姨女子们在一起相互学着剪花,有好样子出来,争相替样正月妇女们相互串门看谁的窗花好,看谁手最巧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陕北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据说孔圣人教化天下,唯独遗漏了陕北,于是陕北人的性情不像关中人那么中庸,所以创造性极强,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痛快,所以个性极强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们你三边剪纸,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延安绥,剪纸粗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写实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水乡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待以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差距地区因为经济基础较好,剪纸的形式变得多样起来,单色、点彩、拼贴、纸塑等多种形式相互运用,内容上以戏曲人物为主,花鸟动物中常常加进象征文化符号的琴棋书画,八宝等,有浓烈的中原文化特征。
库淑兰是旬邑县民间拼贴剪纸的高手,今年八十多岁,陕西省文化厅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她把拼贴剪纸发展到极致,使专家学者惊叹不已,台湾汉声为库淑兰出版了大型专辑画册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进行报导合阳县罗占花老人创作的纸塑剪纸,人物的造型采自于戏剧,把戏剧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画的栩栩如生渭北的单色剪纸受其皮影造型的影响,而西府的单色剪纸受木板年画影响,可以看出中原文化深厚的底蕴[摘要] 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创造陕西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造型别具一格,风格豪放,她与民间习俗密不可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为了满足劳动者的多种需求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一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是我国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哺育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一种母体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统和创造之一,她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于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及认识和兴趣的提高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创造,是无名师匠美化生活和解决实际需要的产物民间剪纸世代相传,没有受到污染,她凝注着浓郁的乡土感情,孕育着劳动人民自己美好的艺术想象。
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用剪刀在纸上剪出来的并带有一定寓意性的画,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尽情发挥它的"刀味" ,"剪味",和"纸味",现在一般也习惯性的将刻纸统称为剪纸 陕西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 《史记》中就列载了"剪桐封递"的故事:西周初期,成王将梧桐叶剪成玉圭图像,赠予其弟姬虞,封他到唐国(今山西西南部)去当诸侯这可能就是有关剪纸最早的记载了1959 年在新疆高昌故址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团花"和"队猴团花" ,它们构图巧妙,剪迹干净,颇有韵律感,可以看出剪纸的水平在南北朝时期已相当成熟和完善了 陕西民间剪纸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有着悠远而深厚的基础,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它有着自己的表现内容、创作题材和风格,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民间剪纸在陕西农村极为普及,陕西民间剪纸以陕北为代表,在这片人杰地灵的黄土地上,民间剪纸又被称为"窗花",她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具有很深的文化积淀,是一种典型的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 陕西民间剪纸内容丰富,取材大多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建筑、花卉、场景、民间戏曲和故事等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像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那样,创作者借助不同的人物、动物等形象用各种手法构成带有不同寓意的艺术画面,借物传情,以物言志,来表达作者自己独特的认识和审美感受,直接而大胆地反映出客观世界和理想追求如:一幅《龙凤呈祥》和《凤凰戏牡丹》 ,分别以传说中龙凤的形象和生活中常见的象征富贵的牡丹花为题材,表达了婚姻的幸福美满与神圣再如:每逢岁时节令,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淳朴俊秀的姑娘们围坐一起剪刻出不同的花样,农历年时,家家剪贴出不同大小、不同花卉或动物图案的窗花,表现一派喜庆的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贴不同图案的剪纸,绚丽引人,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清明节时,剪贴"五毒",以之避疫重阳节时,剪贴重阳旗,寓意步步等高还有我们很熟悉的系列剪纸《陕西十大怪》以陕西人生活中常见的民俗现象为题材,如: "姑娘不对外"、"(板凳)不坐蹲起来"等反映了陕西人一些典型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另有常见的《十二生肖》系列剪纸,以十二生肖动物形象为题材,用阳刻或阴刻等不同表现手法和不同构图形式剪出了鼠、牛、虎、兔等动物的不同姿态,反映了陕西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选取的这些不同题材不仅仅是单纯的客观生活,它首先反映了创作者对周围一些生活因素的关注和感受,体现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
表现在这些作品里的题材,是创作者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所发现,有所感触,并有意识地选取、提炼了的生活,是经过他们的思想感情过滤了的生活,正如美学家黑格尔所言,是"心灵化了的东西"民间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而劳动者自身在生产生活中的一切民俗事象,都是民间剪纸所要表现的内容,它是民间剪纸创作的源泉,是民间剪纸的基础,为民间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 民间剪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性格气质、体现着他们的精神和心理的基本素质陕西民间剪纸源远流长,世代相传,造型别具一格 陕西民间剪纸的作者主要是广大农村劳动妇女和艺人,他们一般没有接触过绘画,也不具备完备的绘画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对民间美术还是比较了解的,镂刻木雕、刺绣贴花、皮影的刻制、面塑等,他们都非常的喜爱他们靠着丰富的生活感受和美好想象,直接而大胆地表现客观世界和所要追求的美好事物他们不同于绘画艺术家,他们在整个剪纸过程中讲究观念,想到哪剪到哪,很随意西北高原剪纸艺术代表人之一,曾被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中央美院靳之林教授称为"中国第一把剪刀"的陕西剪纸艺术家--高凤莲,她的剪纸作品《扣碗》 ,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把两个碗平稳地上下扣在一起,而是从碗里冲出一条大鱼,生气十足。
高凤莲是个典型的陕北妇女,她热情、活泼、开朗,她的剪纸作品也正像她本人一样"活" ,剪出的形象不是威风凛凛就是"撕胳膊裂腿"她说过:剪纸不是肉,肉扭动幅度太大,就会感到疼,而剪纸可以任你摆动,变化越大才显得会动,你可以任意夸张,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很随意的,就是生灵一出世,也是四条腿乱动才站起来的也可能是因为她突出的个性,到了剪纸上,别人是能手,她却是大师在杨家岭见到剪纸艺术家李福爱时,他指着手中正在剪的对称图案--兔子,说:"剪纸其实是很随意的,它没有固定的样式,只要你在把握住这只兔子大特征的前提下,可以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剪纸就是这么简单" 陕西民间剪纸在造型上这种大胆、夸张而不失逼真,全由作者随心所欲、随意剪刻,但是它又注重意念,这也正体现出了陕西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劳动人民的性格气质他们把自己对民俗现象的独特认识以及自己的艺术思想和饱满情怀,借助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凭自己纯熟的艺术技能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不是单纯的用一种思考的心灵活动形式,而是用感性材料去表现心灵的东西他们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夸张等手法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反映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在剪纸这片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凭借他们的想象大胆地描绘出他们理想中的一切,生动、概括、简练地塑造出独特夸张的艺术形象,给人纯真、质朴、清新的美感,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显得犷达而浪漫,构思上独出心裁,带有极大的独创性。
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差异,习俗的不同,使得剪纸风格各有千秋风俗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民间剪纸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也因此呈现出自己的风格,并带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 陕西地处黄河流域,是炎黄先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摇篮,由此形成了这里粗犷的民族风情这里的民间剪纸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她和这里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生活环境、历史环境密不可分在陕西,广大农村妇女讲究观念,想到哪剪到哪,随心所欲,构图单纯、手法多样,这里的民间剪纸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她不像东北剪纸那样充满了黑土地气概、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民开荒的生活,风格古朴,浑厚粗拙,骠悍有力也不像蒙古族的民间剪纸那样风格单纯,古拙而健美,富有草原的乡土情趣更不像南方水乡剪纸的精致明快陕西民间剪纸不管是套色、多色拼贴,还是最为常见的单色剪纸,都保留着近乎无形变有形、近似原始的形态,以简练、率真的表现手法在似像与非像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思索她们注重装饰美,结构严谨,粗犷豪放,浑厚苍劲就像黄土高原上一声信天游,声音小了就听不见,所以剪纸也是这种风格,它没有稿子,大剪刀拿起就剪,剪刀随心走,不怕样子丑,东西出自心里头。
如:人们所熟悉的《冬至、正月》 ,表现了冬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