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颈部血管颈内动脉解剖分段.ppt
17页1,颈内动脉应用解剖,2,Brain Arterial Supply,3,4,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自颈部向上至颅底,经颈动脉管外口入颅,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 颅外段(又称颈段)行程直,位置深,全程无分支; 颅内段行径弯曲,毗邻复杂,分支多1颈内动脉终段 2颈内动脉膝段 3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4颈内动脉岩骨段 5颈内动脉颅外段 6颈外动脉 7颈总动脉 8颈动脉颅外部 9椎动脉颅内部 10基底动脉 11后交通动脉 12大脑前动脉,5,6,海绵窦段、膝段和前床突上段又合称颈内动脉虹吸部,其形态多为“U”型和“v”型,少数为“C’型和“S”型 颈内动脉虹吸部的形态通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年龄越大,其迂曲度也越大 颈 内动脉闭塞,其狭窄段多数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或颈内动脉“虹吸部“7,8,9,10,,颈段(C1): 颈段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终止于颈动脉管颅外口这段颈内动脉同位于其外侧的颈内静脉和后外侧的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在鞘内,颈内动脉周围绕以含脂肪的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这个颈动脉鞘是由椎前筋膜折叠形成的在头侧,在颈内动脉进入颈动脉管水平,鞘分为两层内层延续为颈动脉管的骨膜;外层延续为颅底颅外骨膜。
颈段通常不发出任何分支11,,岩段(C2): 这段颈内动脉位于颈动脉管内,起于颈动脉管颅外口,终止于破裂孔后缘岩段颈内动脉在颈动脉管骨膜内行走,周围绕以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岩段按其行走方向可分为三部:垂直部、弯曲部(颈内动脉后弯)和水平部(向前、向内行走)12,,破裂(孔)段(C3): 破裂孔并非单一的孔道,而是由两部分组成:颅外骨膜上的一个孔和一个垂直管道后者由破裂孔周围的骨结构和纤维软骨构成破裂段起于颈动脉管末端,动脉越过孔部,但不穿过这个孔,在破裂孔的垂直管内上升,向着海绵后窦,止于岩舌韧带上缘岩舌韧带是颈动脉管骨膜的延续,联结前方的蝶骨小舌和后方的岩尖之间此韧带以远,颈内动脉进入海绵窦破裂段颈内动脉四周为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13,,海绵窦段(C4): 此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止于近侧硬膜环这段颈内动脉主要行走于海绵窦内,四周为结缔组织、脂肪、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海绵窦段按其行走方向可分为垂直部、后弯、水平部和前弯近侧硬膜环是由前床突的内、下面骨膜结合形成的,该环不完整地围绕着颈内动脉该段一般发出两个主要分支,即脑膜垂体干和下外侧干14,,床段(C5): 此段起于近侧硬膜环,止于远侧硬膜环。
床段短,长约4~6mm,斜行于外侧前床突和内侧颈动脉沟之间由于近、远侧硬膜环在后方海绵窦顶部融合在一起,因此床段呈楔形关于床段同海绵窦的关系有不同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该段位于海绵窦外,另一些认为位于海绵窦内还有学者提出,把床段划在海绵窦外或者在海绵窦内都不合适,但海绵前窦的静脉丛常常可通过不完整的近侧环伸入到床段四周但可以肯定地说,床段C5属于硬膜外结构15,,眼段(C6): 该段起于远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起点的紧近侧颈内动脉穿过远侧硬膜环后,即进入硬膜内,因此远侧硬膜环是颈内动脉硬膜内、外部分的分界线在血管造影上,如何确认远侧硬膜环的位置,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这段颈内动脉常发出两条重要动脉,即眼动脉和垂体上动脉在颈内动脉穿过远侧硬膜环的内侧,有时硬膜冗长,形成一个小的硬膜囊或隐窝,为硬膜内间隙的扩展,其尖端指向海绵窦这个硬膜隐窝称之为颈动脉腔16,,交通段(C7): 交通段起于紧靠后交通动脉起点的近侧,止于颈内动脉分叉处此段发出两个重要分支: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谢谢大家!,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