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加工型番茄生产技术规程.doc
7页加工型番茄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加工型番茄的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管理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加工型番茄种植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有国家标准的按国家标准执行,无国家标准的应按由高到低的原则分别执行省、市及行业地方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标准GB16715.3-1999 瓜菜作物种子 茄果类NY5010-2OO2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05-2001 无公害食品 茄果类蔬菜3 产地环境要求选择总积温800-1000'C8小时以上日照,3-3.5万勒克斯的光照度具有灌溉条件,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6-7,并符合NY5010-2002的规定4 生产管理技术4.1品种选择选择品质、丰产性好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常规或杂交品种所用籽种必须是由公司提供的XY系列品种4.2育苗4.2.1温棚的建造:建造温棚的时间一般是3月1-10日,温棚应选在地势较高,避风向阳离水源较近的地方温棚分为简易棚和标准棚两种标准棚即全县建造的日光温室大棚(具体建造方法略),简易棚即用四根立和四根长横木杆组成的方形框架,为南低北高型。
南高为1米,北高为1.2米,在其上蓬上棚膜,罩严压实即可一般育苗净面积要达到 20平方米/亩4.2.2苗床土的配制:选用3-5年未栽培过茄果类蔬菜的田园土2方,加入二铵1公斤,掺合成营养土,铺在苗床上,为防苗期立枯病,应进行床土消毒,所选药剂:每平方米用50%的多菌灵或4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10克,掺合细沙10-15公斤,均匀撒在床土上的上面和下面4.2.3育苗时间:3月10——20日4.2.4种子处理:选色泽好、籽粒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晒种2-3天后,用40℃温水浸泡3-4小时,再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4.2.5播种:株行距采用7*7cm每穴用种两粒,播前苗床要进行翻耙,整平,座实播种深度为0.3-0.4cm播完后,表土覆盖厚度为0.5cm的薄沙,以防止“带帽子”和“揭盖子”的出苗现象点播后,深灌一次水,深度达到20cm以上若种子在6-9天不出土时,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再灌一次水4.2.6幼苗期管理:播种后棚内要保持相对密闭,高温、湿热,温度一般在28-30℃苗出全后,当棚温达到18℃以上时开始放风,放风时棚温控制 在18-24℃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根据需要浅灌一次水,有利于须根生成,此后要‘练苗’苗棚内不在进行灌水。
放风采用两边同时揭起的办法通风应随时间的推移,气温不断的升高而逐渐延长放风时间和加大揭棚幅度,为防霜冻,苗棚夜间要保持全覆盖培育好的壮苗应是深绿带紫,根系多而白,叶片大而厚,高度不超过25cm5定植5.1大田选择:番茄对土壤通气条件要求较高,适应稍粘重的沙壤土,最忌碱土地和碱水井灌溉,适应土壤PH植为6-7与栽培过茄科作物的大田轮作应在3-5年以上5.2施肥要求:在起塘前先施入腐熟的羊、鸡圈肥3-5方/亩,同时每亩施入磷肥50公斤和销铵5-10公斤或二铵25-30公斤/亩或番茄专用肥50-60公斤/亩通过翻犁整平后起塘,忌施过量的生圈粪5.3起塘:起塘时,为防金针虫的危害和植株发病,可用辛硫磷200g/亩和多菌灵150g/亩混合喷雾旱塘高15-20cm、上宽70cm,塘略呈圆拱形,塘面要拍实,塘线要直,在塘上覆盖幅宽110cm的地膜压紧水沟宽约40cm定植前7天,要浇浅水荫塘定植时苗要栽到塘上离边10cm处定植时最好带土移栽,定植深度以不超过子叶下1cm处为宜,不宜深栽栽苗后,要及时在苗基部覆土,但不能伤及茎部,以防死苗大小苗分开定植,以防欺苗株距45-50cm,两行番茄定植成梅花型,亩保苗为3000株左右。
随移随浇水,做到移一块浇一块6田间管理6.1水肥管理:番茄是需肥需水较多的蔬菜,一定要遵循“小水勤浇,薄肥勤施”的原则浇水一般间隔15-18天追肥分多次进行第一次是番茄定植缓苗后,为促进秧苗生长,每亩施10公斤尿素;第二次是在座果期,点施二铵20公斤/亩或番茄专用肥30公斤/亩,可促进果实膨大,点肥时要注意远离植株根系10cm,以防烧苗以后每采收一次果实,结合浇水追施硝铵5-10公斤/亩6.2苗期管理:这段时期主要是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草欺苗;及时将挂果秧苗固定在旱塘上(也可采取搭架的办法),不能让其倒伏在水沟内,防止发病、烂果和形成日烧斑,造成减产6.3病虫害防治6.3.1主要病虫害立枯病、白粉病、脐腐病、日烧病、棉铃虫(钻心虫)等6.3.2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6.3.3.农业防治6.3.3.1抗病品种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和多抗品种6.3.3.2用覆盖、放风、控制水肥、练苗等措施,培育壮苗并实行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强植株抗病力6.3.4物理防治对种子进行晒种和温汤浸种,对苗床土进行喷药、烧土、日晒等土壤消毒。
6.3.5生物防治6.3.5.1保护利用天敌6.3.5.2生物药剂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产品(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止病虫害6.3.6药剂防治严格执行GB4285和GB/T8321的相关规定,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6.3.6.1立枯病除用苗床撒药土外,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锰锌600倍液在出苗后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6.3.6.2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15%的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敌力脱3000倍液喷洒6.3.6.3棉铃虫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交替喷洒7、采收采收要挑选全红的果子,剔除带绿肩、烂果、病果和未全熟的果子一般全熟的果子可挂在秧上保鲜15天左右不坏不变质,所以不必急着采收,应按厂家安排采摘交售附:①番茄生产常用农药一览表②番茄生产常用化肥一览表③番茄生产常见病害防治一览表番茄生产常用农药一览表农药名称剂型防治对象作用特点使用方法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早疫病、灰霉病、立枯病、猝倒病广谱内吸,高效低毒,具预防和治疗作用50%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早疫病、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具内吸、治疗、铲除作用1000-1500倍液喷雾农用链霉素15-20%可湿性粉剂溃疡病、青枯病有内吸作用,可防治多种植物细菌和真菌性病害100-150ppm喷雾或灌根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生物制剂1000-1500倍液喷雾常用化肥一览表肥料名称成分用途施用注意事项尿素含氮(N)46%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
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适用于作基肥和追肥,有时也用作种肥尿素在转化前是分子态的,不能被土壤吸附,应防止随水流失磷酸二铵含氮磷两种营养成分高浓度的速效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特别适用于喜铵需磷的作物作基肥或追肥均可,宜深施作种肥时,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作基肥时,不能离作物太近,以免灼伤作物磷肥以磷为主要养分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可作基肥、追肥、也可作种肥和根外追肥作基肥时,不能离作物太近,以免灼伤作物番茄专用肥含氮磷钾及多种番茄生长所需微量元素添加番茄生长所需微量元素,适合于番茄生长全期施用可作基肥、追肥作基肥时,不能离作物太近,以免灼伤作物番茄生产常见病害防治一览表名称主要病状诱发原因防治方法茎基腐病病部开始为暗褐色,以后绕茎基部扩展一周,使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后期整株枯死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大水漫灌且遇到地温过高最易发病培育无病壮苗,加强田间管理实行3年轮作制,发病初期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灌根立枯病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后病部缢缩,茎叶枯萎;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病部初生椭圆形暗绿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42℃,最低13—1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此病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灌根一种办法是将喷雾器的喷头取掉,每株灌药液量0.5两;另一种办法是把灌药器装在喷头上,每株灌药液量0.5两7—10天灌一次,连续灌两次早疫病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侵害叶、茎、花果叶片初呈针尖大的小黑点,后扩展成轮纹斑,边缘有晕环,中部现同心轮纹;茎部染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 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或不凹,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叶柄受害,形成椭圆形轮纹斑;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斑, 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可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经2—3天潜育后出现病斑,并通过气流,雨水进行传播蔓延果实膨大期遇有相对湿度大于70%的时数大于49小时,该病即开始发生和流行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水肥运筹,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发病前每喷雾器水25克代森锰锌均匀喷雾防治。
溃疡病幼苗发病始于叶缘,由下部向上逐渐萎蔫,有的在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使病株矮化或枯死成株发病,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叶片卷缩,似缺水状,有 时植株一侧或部分小叶萎蔫;后期病茎杆上出现狭长的褐色条斑,上下扩展,下陷或开裂,病茎增粗,常产生大量气根,茎内中空或呈褐色温暖潮湿的天气易促使田间发病,开花结果期,如果最高气温在28℃以下,并多雨和狂风,病害极易流行低洼、重茬地发病重田间发病后用20%农用硫酸链霉索200ppm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