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引导下精准微波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评价.docx
6页CT引导下精准微波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杨君东 李常仑[Summary]目的:探讨CT引导下精准微波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42例肝癌患者分成参照、探究两组,各21例,参照组实施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探究组则在CT引导下行精准微波消融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肝功能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统计,探究组血清AFP、CEA指标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治療有效率比参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均P<0.05,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CT引导下精准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安全性高[Key]CT引导;精准微波消融;肝癌[]R735.7[]A[]2096-5249(2021)24-0048-02肝癌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种类型,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肝癌患者早期并不会出现显著的临床症状,同时疾病存在隐匿性,所以临床中难以得到发现,当患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病情已经步入到中晚期阶段,这时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因此需要早期进行合理有效治疗,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存质量[1]。
现阶段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大部分患者都可能会伴有肝硬化或者是多发病灶等情况存在,所以手术治疗后病情十分容易复发,预后效果不佳对此临床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在CT引导下进行精准微波消融术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并且该方法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低,安全性较高,手术操作更为方便快捷,更加容易让患者接受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患者给予CT引导下精准微波消融治疗的效果展开探究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此次主要从2018年06月~2020年09月时间内选取在我院就诊共42例肝癌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选对象全都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肝癌,且将肝外转移、肝内弥漫性转移、血管侵犯与手术禁忌症患者排除利用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与探究组,各21例,参照组男女比重17:4,年龄界限范围在40~75岁,平均(57.88)岁,病灶数量在1~3个,平均(1.25±0.31)个;探究组男女比重16:5,年龄界限范围在32~82岁内,平均(57.42)岁,病灶数量在1~3个,平均(1.24±0.31)个;统计所有患者资料后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1.2方法(1)参照组实施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首先借助Selddinger技术对患者右股动脉开展常规肝动脉造影,结合患者具体血液供应情况与肿瘤实际大小,合理给予常规灌注,之后采用5-FU0.5~2.0g碘化油乳剂慢慢进行栓塞,当用量大于25~30ml时患者血液依然表现较快,则可以给予患者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使用,对血液流速进行抑制,一直到患者血液速度减慢为止。
对于巨大型肝癌患者,则需要分次开展栓塞,每次间隔时间大约在4~6周内;如果患者存在动静脉瘘病灶患者则需要在进行栓塞前给予无水乙醇应用当栓塞完成后2~4周需要复查,并结合具体检查结果采取进一步介入治疗如果患者检查甲胎蛋白阴性,则必须定期进行CT与MR复查,同时根据动脉造影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随访;如果患者甲胎蛋白检查阳性患者,当发生阳转阴时,则继续随访,并且水平依然比正常水平高,则应该明确患者具体病灶情况,评估手术处理结果,给予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2)探究组实施CT引导下精准微波消融治疗,首先选用微波消融针、微波消融治疗仪与16层螺旋CT仪器作为此次手术工具,在手术进行前需要给予患者常规止血、止咳与镇静干预,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术前检查当准备工作完成后给予CT扫描仪扫描,结合扫描结果明确穿刺角度与进针实际深度,针对病灶部位给予利多卡因局麻或静吸复合麻醉,按照进针角度与深度进针后进行CT重复扫描,确保准确进针在进行进针时,需要顺着肿瘤长轴进入,一直进针到肿瘤远端外侧才能作为穿刺完成当确定针尖位置后,将0.9%浓度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合理连接,并构建水流循环系统,准确设置功率参数在40~80w,时间则控制在12~20分钟;当治疗完成后进行拔针时需要控制患者呼吸,接着进行患者病灶部位CT扫描,在这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胸、气胸(穿刺针经过胸腔时)等并发症情况,术后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1.3观察指标应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FP、CEA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同时观察统计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主要有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总胆红素(TBIL)等统计评判临床疗效:当实施治疗后患者病灶得到消退,且AFP恢复到正常水平,病情没有出现复发,则疗效可判为有效缓解;若是患者病灶缩小范围高达一半以上,且AFP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则疗效可判为基本缓解;如果患者病灶范围和AFP水平都取得一定的改善,则疗效可判为稳定;若是患者治疗后都没有达到以上标准则疗效为无效,总有效=(有效缓解+基本缓解)/总例数×100%[2-3]同时观察统计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皮肤灼伤、腹腔出血、低热与肝脓肿等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3.0计算数据,行c2检验,以n(%)表示,若P<0.05,则代表数据有差异2结果2.1统计血清指标如下表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当治疗后统计,探究组AFP与CEA指标均比参照组低,P<0.052.2肝功能情况统计根据下表数据统计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实施治疗后,探究组ALT、AST与TBIL等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
2.3临床治疗效果实施治疗后统计,参照组所有患者中,疗效评判为有效缓解患者6例,基本缓解患者9例,稳定患者4例,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71.42%;探究组21例患者中疗效评判为有效缓解患者10例,基本缓解患者10例,病情稳定患者1例,无效患者0例,总有效率95.23%;两组进行对比后,显然探究组治疗有效率比参照组高,P2.4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统计,探究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都比参照组低,P<0.053讨论当前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肝癌,在相关研究探讨下,发现CT引导下精准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有着显著的效果,具体作用如下:(1)微波作为一种高频电磁波,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并且治疗精度相对较高,通过CT引导可以针对恶性肿瘤病灶进行治疗,属于一种有效微创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手术高温下可以将肿瘤组织给有效杀灭,促使肿瘤细胞发生破裂,细胞核渐渐固缩与溶解,从而有效消除患者坏死病灶,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2)CT引导下精准微波消融能够借助微波热凝固的原理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还能够促使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提高生存质量3)近几年以来,在临床技术不断提高下,CT等相关技术也得到显著发展,从而促使癌症领域治疗引进更多技术,从而促使治疗能够更加精确,效果更为显著[4]。
从结果可见,实施治疗后统计得出,探究组血清指标与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综上,CT引导下精准微波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情况,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较高Reference[1]曹树伟,张静,兰文婧,等.TACE联合C臂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0,17(1):27-30.[2]张磊,赵雨冰,吴江红,等.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序贯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3):4434-4439.[3]王单,朱沭,朱鹏,等.超声引导下Notouch肝蒂微波消融损毁术在肝细胞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9,28(6):525-529.[4]陈姗姗,白洁.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TACE治疗特殊部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8):81-8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