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心理-致感与照顾负担的相关性研究.docx
7页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与照顾负担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与照顾负担现状,并分析心理一致感与照顾负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医院门诊或者出院的脑卒中病人的主要照顾者为调查对象,发放一般人口学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及照顾者负担量表(CBI)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的心理一致感与照顾负担的相关性结果:共有142名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参与本次调查,其心理一致感得分为(59.03±13.42)分,处于中低水平;照顾负担得分为(41.03±13.42)分,处于中等水平;两者间呈负性相关(r=-0.228,P=0.006)结论: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承担中等的照顾负担,心理一致感处于较低水平,两者紧密联系因此,临床人员可通过提高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的心理一致感水平降低其照顾负担关键词: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照顾负担引言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每年发病人数约为150~200万例脑卒中患者在医院渡过急性期后,大多数患者会选择出院回家进行康复治疗,70%~80%的脑卒中幸存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自理能力下降,需要照顾者协助完成日常活动和康复锻炼。
而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知识技能、照顾能力、情绪状态等都可以影响患者的康复研究表明,提高照顾者的自我效能不仅能够减轻照顾者的负担,改善照顾行为,而且还能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增加照顾者的积极感受,从而提高照顾质量本文对脑卒中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的概念、现状、测评工具、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照顾者的自我效能干预性研究,促进照顾者身心健康提供借鉴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门诊或者出院的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照顾的脑卒中病人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证实;②照顾的脑卒中病人病情稳定,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Barthel指数≤60分;③主要照顾者年龄≥18岁;④主要照顾者每天照顾病人平均时间最长;⑤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收取报酬的照顾者;②近期遭受重大负性事件的照顾者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方法在调查过程中严格把控调查质量,采用问卷星和纸质版相结合的方式如被调查对象文化程度较低,则采用面对面沟通方式,先由调查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逐项复述问卷内容,调查对象理解后可自行回答,也可由调查人员代写,并按照要求填写完成。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48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8.7%在Web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的结果分析页面,对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及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其次,将检索结果题录导出至Bi-comb2.0书目共现分析软件中,利用软件提取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数据清洗并生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将共词矩阵导入gCLUTO软件中进行聚类,得到老年性痴呆照顾者研究的主题类团;最后,利用Excel软件绘制主题类团的战略坐标图结合聚类主题类团结果、高被引论文及对战略坐标图的解读,分析老年性痴呆照顾者近10年来各研究主题的状态及发展趋势1.3观察指标心理一致感量表(SenseofCoherence-13Scale,SOC-13),总分为13~91分,13~63分为低水平,64~79分为中等水平,80~91分为较高水平照顾者负担量表(CaregiverBurdenInventory,CBI)得分范围为0~96分,0~32分为轻度负担,33~64分为中度负担,65~96分为重度负担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现状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总体心理一致感得分为(59.03±13.42)分,处于较低水平其中98例(69.0%)主要照顾者的心理一致感水平较低,44例(31.0%)处于中等水平详见表12.2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状况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总体照顾负担得分为(41.03±13.42)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26人(18.3%)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水平较轻,90人(63.4%)存在中度照顾负担,26人(18.3%)存在重度照顾负担详见表22.3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与照顾负担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总分与照顾负担总分呈负相关(r=-0.228,P=0.006),即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照顾负担越小详见表33讨论照顾负担是脑卒中照顾者身心健康影响最大的预测因素研究发现照顾负担与照顾者焦虑、抑郁呈正相关除了直接影响身心健康,照顾者教育水平、自我感知的健康状况及收入状况还通过以照顾负担为中介变量对身心健康产生间接影响照顾者教育水平、自我感知的健康状况及收入水平较低均会增加照顾负担,从而间接降低照顾者身心健康水平脑卒中病人家属照顾者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对脑卒中照顾者抑郁症状研究也发现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发生有关另外,照顾者的心理一致感也可影响身心健康心理一致感是指照顾者在应对内外部刺激时表现出的信心,可以促进照顾者管理和有效应对压力研究指出,较高的心理一致感有助于照顾者应对压力性生活事件,减轻照顾负担,降低焦虑与抑郁水平,从而维护照顾者心理健康因此,心理一致感是照顾者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结束语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不断提高,患者的康复成为研究的重点,而关于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研究起步较晚调查显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存在照顾负担重、照顾能力低、负性心理等问题近年有较多研究关注照顾者照顾角色的适应、照顾需求、照顾能力及照顾负荷等,对于照顾者自我效能也只限于其现状的调查,相对缺乏干预性研究自我效能作为行为决定因素的一种内在自我信念,在脑卒中照顾者中呈低下水平,其水平的高低能改善照顾者存在的问题国外已有较多关于照顾者自我效能的干预性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借鉴其干预方法,试图找寻适合我国文化的干预方法,来帮助照顾者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促进健康参考文献[1]王雨.脑卒中家庭肠内营养患者的照顾者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199-200.[2]赵姜楠,孟醒,张继娜,张艳燕.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积极感受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14):1607-1612.[3]王鑫慧,李萍,李菊芳,夏聪颖,黄彩丽,朱倩静,刘依琳.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照顾感受及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9,17(21):2564-2568.[4]田一锋.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1):77-79.[5]沈丽娟,李晓莉.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8,17(03):37-39.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