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环境下农业会计核算研究.docx
6页信息化环境下农业会计核算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纵深式发展,农业会计核算逐渐向信息化模式推进农户、家庭农场以及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因其信息组织架构与信息主体不同而不同建立农业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标准体系,要以政府为主导,推动信息传递机制的重塑,在会计信息整合和协调中找到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确保农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会计核算;核算标准一、信息化环境下农业会计核算标准概述 会计核算受活动主体、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农户以及家庭农场的组织方式有着其独特的会计核算标准土地承包制下的农业活动,往往以农场作为主体,此种模式下的成本及利润都归个人所有,所以并不需要大规模的会计核算其呈现的财务信息具有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并不能代表整个农业的发展水平,以农户为主体的会计信息并未形成统一的核算标准家庭农场目前的规模较少,政府相关部门并未对其会计核算做以严格的要求,而且家庭农场的所有者往往缺乏基本的会计核算技能与理论知识,所以农场主并不会对自己的农场进行专业化的会计核算目前我国的农户以及家庭农场的会计核算信息,往往都涵盖在地级市的调查统计数据中。
二、信息化环境下农业会计核算标准体系的构建1. 设立以政府为中心的农业会计信息中心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核算体系有着独特的公共属性,所以设立农业会计信息中心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政策和相关法规来扶持各类农业活动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主体的活动呈现着区域性的特征,地级市作为最熟悉本区域的当地政府,应以农业会计信息中心主要监管者的身份,对农业财务信息进行大范围的收集与发布以政府为中心的农业会计信息中心要设置职权明确的财务部门和统计部门,并将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标准体系镶嵌进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中,依托新兴的现代化技术,开发出独特的农业类信息收集平台,以大数据的模式将多种信息立体化的展现在使用主体面前最终,通过政府对本地农业会计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可以迅速建立起规范化的财务信息体系,帮助农业类企业主体更好地完善自身的会计信息核算系统2. 重构农业经济类信息传递机制在信息化背景下,重构农业经济类信息传递机制,要注意区分政府与行业之间不同的角色差异政府部门作为统计整体会计信息和进行信息监管的服务站,应以指导和监督的身份来进行会计核算与收集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会计核算的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化的处理,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最后应由专业人员对整体农业会计信息中心的数据进行存储和整合,方便日后信息使用者的查阅。
而行业组织者作为推动整个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主体,对于农业会计核算标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立农业会计信息传递机制,要由样本农户推广到全省全市,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收集模型样本农户主体应率先接受当地政府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在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之下,对其农业经营成本和收益进行核算,最后由当地的信息服务站将其样本信息传送至上一级管理系统中,在对样本农户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以后,创建出专属于本地的规范化会计核算标准,以此来统一全省全市农户的会计核算标准尤其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较为复杂的新时代,相关农业组织者应在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基础之上,将当地数据与国外数据进行比对,及时了解农业财务信息的发展方向,进而促使整个农业的繁荣发展三、信息化环境下农业会计核算的改进手段1. 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在信息化环境下,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成为了优化企业内部信息流转程序的必要保障首先,在进行会计人员招聘时,要以专项化的考试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围绕着最新财务知识与制度进行量化考核这样才能保证所招聘人员真正为企业所用其次,对于现有员工进行岗位的流转培训,在培养员工职业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基础之上,展开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差异化训练,将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与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相结合,不断重视新会计制度体系与最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技能,在培训机制中加入奖惩制度,鼓励员工自发的对会计知识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出农业会计核算的复合型人才。
2. 完善财务安全制度完善的财务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农业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的前提财务安全制度可以通过硬性保障来帮助企业规范开展会计工作,及时发现会计核算漏洞,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对于农业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而言,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财务安全制度,是保障农业会计核算规范化进行的必要条件首先,划分农业企业中的会计人员职能以详细的工作流程和系统化的会计操作步骤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以促进相关人员养成良好的核算习惯与职业素养其次,应更多的关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软件安全设置,重构信息化会计核算人员的管理体制,不同周期和不同种类的农产品流通均有不同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的维修和处理,做到及时弥补漏洞,不断提高成本核算效率3. 规范会计核算方法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要素首先,在会计计量方面,由于农业企业的特殊性,应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出发点,建立以历史成本法为中心的核算标准,原有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不适用于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农业企业发展其次,针对于农业企业的会计记录而言,除了整合与其他行业相吻合的会计科目以外,还应着重突出专属于农业特色的会计科目,将“农产品”“畜牧业成本”等科目纳入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
最后,农业企业应着重注意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信息披露方面,将有效的折旧政策应用到农业企业的现实发展中来,针对于不同的动植物和不同季节下的产量预测,都应采用不同的折旧方式和报告披露政策,这样才能保证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的准确性得到保证结论:基于农业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标准体系的建立,要以政府作为主要的信息收集主体,明确具体的建设要求,引导当地各农户主体积极参与到会计核算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来,把农业信息化、会计核算标准统一化作为发展目标,在符合国际会计要求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的财务环境,构建独特的农业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参考文献:[1]梁红.探析农业会计特征及提高核算准确性的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294-295.[2]许可明.农业会计特点及提高核算准确性的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2):174.[3]马淑琴.加强环境会计在我国农业领域中应用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0):141-145.[4]李光绪.我国农业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分析[J].当代农机,2021(10):30-31.[5]文金玉.完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及其会计监督体系[J].黑龙江粮食,2021(09):117-118.[6]王春丽,齐梦乐.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探析[J].农场经济管理,2021(09):34-36.[7]朱飞.农业企业纳税管理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纳税,2021,15(32):22-23.[8]王东丽.农业会计信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索[J].山西农经,2021(21):63-6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