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月考考卷初二.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9801529
  • 上传时间:2017-10-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0.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东昌东校 2013 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阶段测试卷(一)(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100 分)一、文言文阅读(30 分)(一)默写(10 分)1.青山绿水, 2.可怜夜半虚前席, 3. ,长使英雄泪满襟 4. ,不识字烟波钓叟 5.落花水香茅舍晚,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 6—7 题(3 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这首曲的 7.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三)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7 分)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妹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8.选文节选自我们所学的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 》2 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的意思3 分) 10.木兰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选文中表现了她 、 优秀品质?(2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10 分)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唐鞅之对也,不若无对11.解释下列加点词4 分) (1)所杀戮者众矣(     ) (2)其故何也(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王的罪行都是不好的 B.王的惩处都是不好的C.王犯了罪行是不好的人 D.王惩处的都是不好的人。

      13.从宋王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他的特点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2分)14.唐鞅的结局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2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15—18 题(14 分)一起去看(刘心武)① 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②到了看台,儿子只顾吃冰棍,吃了冰棍又扭着身子要喝汽水,父亲生气了:“你再这么磨人,下回不带你来了!”父亲教给他如何看球,他知道了什么叫角球,什么叫点球③儿子十六岁了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 ”儿子不吱声父亲提高嗓门说:“带你看球你还哭丧着脸!谁欠你二百块钱还是怎么的!”儿子晃晃肩膀出门去了母亲跟父亲说:“ 还记我们的仇呢,那回不让他去电影院看《望乡》 ”父亲说:“演日本妓女的故事,他看合适吗?”母亲说:“后来他不还是跟同学一起去看了谁让中国看电影不分级呢能买上票他就能看 ”停了停又说:“后来我问他,他说,妈,我能看懂他白我一眼,说,爸跟你就以为我要看那几个黄镜头他后来不是又去看了《沙器》?”父亲说:“他了得了!《沙器 》讲的是儿子杀老子的故事!”停了停又说:“都是你惯的!”母亲就叹气:“ 他这阵不知道怎那么大气性。

      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个事儿 ”④父亲独自去了赛场,在门口把 多余的票退了球赛不怎么精彩,双方磨来磨去死不进球有年轻的球迷乱吹口哨,也不知是跟哪位球员教练裁判生气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了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地 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声,拼力强忍住了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母亲问他谁输了让他脸那 么黑?他大嚷:“我输了!”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还把门关得紧紧的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 他:“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啦?”⑤儿子上大学了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去看球吧 ”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母亲摆出一桌菜,爷俩喝啤酒母亲听爷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母亲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最后爷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溜够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还在弄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妈,进来!” 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脑上画的画闲聊几句后,母亲问:“你上中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还老跟他顶牛?”儿子笑了:“妈,我那是少年反叛期啊!尤其要反叛老爸!您记得他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动不动就‘把手洗干净’, ‘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 就是不懂我!”母亲笑了。

      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⑥儿子工作了有天父亲打他:“咱俩一起看球去怎么样?”儿子问是哪场?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整个儿是鸡肋!”父亲乐呵呵地回应:“弃之可惜不是?”爷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2⑦父亲年纪不算太老,却坐上了轮椅那天儿子回来看望吃罢饭,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 ”母亲好高兴:“是呀,让你爸再乐呵乐呵看电视上的球赛,他总乐呵不起来 ”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⑧那晚儿子开车来接父亲,母亲告诉他:“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人带去……我说你不是不方便吗?他说现在到处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坐轮椅的人士,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球赛他揣着你留下的那张球票就自己驾着轮椅坐电梯下楼了,还死不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我后来从阳台朝下望,他顺利地从咱们楼门外的轮椅道上到了街边,拦住的出租车司机照顾他坐进了车,轮椅放进了后备箱……”儿子没听完就跑下楼,赶紧开车前往比赛场地⑨儿子在看台上找到了父亲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⑩中场休息,儿子过去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 ”父亲点头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地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俩人分明对共同支持的球队的表现有所争议,你一句我一句地抬着杠…… (有删改)15.文中,父子俩有过多次看球经历,从中可以看出两人关系的变化。

      请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父子俩关系变化的过程 (6 分)⑴ ;⑵ ;⑶父子互邀同去看球,但各有己见;⑷ 16.第⑦段中,儿子要带父亲看球, “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请简析当时父亲复杂的内心感受 (2 分)答: 17.下列关于文章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A. 《一起去看》通过父子俩看球经历的变化,能够表现出儿子从懵懂、叛逆到懂得体谅和尊重的成长过程B. 《一起去看》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塑造出了一位慈爱、宽容、在家庭里时刻起着协调作用的母亲形象C. 《一起去看》真实表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以及一位父亲的变化,对彼此的内心和情感充满人文的关怀D. 《一起去看》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片断,主要表现了三口之家生活的温馨与幸福18.题目“一起去看” 初看极为平常,但细细品味则作用显著、意蕴丰富请简析这一题目的作用和含义 (4 分)答:⑴作用: ;⑵含义: 。

      二)阅读下文,完成 19—23 题(16 分)于先生①于先生的眼睛很亮,但他喜欢眯着于先生给我们上课时,曾对他的眯眼习惯做过解释于先生从前是公社的公安员 ① ,公安员要经常“凝视”生活,他就顺理成章地养成了这个不好也不坏的习惯 “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于先生凝视着我们,开始了他的作文课②于先生是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于先生教我们写作,常常要我们在文章的末段用抒情手法 “啊——”于先生把头往后一仰,胸脯挺起,两臂像扇子一样张开——却又停住了,然后改变一个姿势,俯身在讲台上,竖了一根手指(往往是右手的食指,因为用红笔批作文,他的食指往往是红的)在嘴前,于先生悄声道:“抒情,是的——抒情是味精,要使文章有韵味,一定要抒情 ”于先生教我们写作,他自己也写,于先生的文章发表得很多于先生一发表文章,总要拿到班上读给我们听于先生要读自己的文章,神色有点诡秘,又有点羞涩于先生的稿费领到不少,我听我们班一位姓黄的同学说(黄同学是教工子弟,家住于先生隔壁) ,于先生一领稿费,就要他老婆炒个鸡蛋给他补脑子所以每次于先生一掏他的上衣口袋找稿子,我心里就想,今晚于先生肯定又有炒鸡蛋吃了于先生读他自己的文章时,我们静悄悄的,但快到末段时,全班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头往后一仰,就像一片稻穗被风吹了一下,齐声发出了一声“啊 ——”。

      为什么知道于先生要念末段了呢?因为于先生在念末段前,总会稍稍停顿一下,清一清嗓子再念后来我们和于先生之间渐渐有了默契,于先生读末段前的那十几秒时间,于先生用来清嗓子,而我们则用来酝酿发“啊”声的情绪 “啊——”我们喊一声,于先生笑了起来③于先生教作文教出了名气,十年前,于先生的一批弟子曾经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及县、校、年段等各种各样的学生作文竞赛奖于先生把我们从初一带到初三,我们班学习园地里,总是贴满了作文奖状和一页页在风中哗哗作响的范文于先生的弟子可以冠“于家军”的美名我虽不是“于家军”中的人,但我当年是真心为“于家军”感到骄傲的于先生也曾表扬过我的作文我记得是一篇《学校的一天》 ,开头我这样写景:“校园操场边有一排合欢树,它们大概是因为‘合欢’ ,才紧紧地长在一起吧?”于先生在这句话下面给打了一条醒目的波浪线,还把文章拿到班上读给大家听于先生的红色波浪线太迷人了,后来我当了语文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④于先生的弟子中最出色的应该算那位姓赵的女生,她是我们那一代少年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于先生还宠爱过一位姓潘的山区孩子,潘同学性格内向,喜欢玩手指,常常十指叉在一起捏得满手嘎吱嘎吱响。

      赵同学后来考上了复旦大学,潘同学后来好像落第,此后杳无音讯我不知道当年于先生的作文弟子们,是否还记得于先生那时的眯眼动作,感叹词“啊” ,以及那些激动人心的红色波浪线⑤至于于先生,我是前日刚刚遇上的人胖了些,穿一套漂亮的西装,还是喜欢凝视人,而且让我快乐的,是他还记得我我问于先生的近况,他告诉我,在台湾街买了店面,做水暖设备的生意我替于先生高兴于先生有了钱,这是好事注释】①公社的公安员:公安员负责公社的治安和调解工作19.第①段“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一句中“凝视”可用___________这一词语来替代 (2 分)20.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分)21.如何理解第③段的画线句“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2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以下各选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礼仪讲授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微任务 作文书写——比天还大的事儿.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二 真题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四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二 任务五 看准对象因境设辞做到语言得体.docx 高考化学 1.传统文化与STSE 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专题16 Ⅱ 真题研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9.反应热与反应历程.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1.传统文化与STSE.docx 高考物理 板块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化学 二题型3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Ⅲ 突破二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docx 高考数学 中档大题练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教材文言文复习综合试卷.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考数学 创新融合4 数列与导数.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任务二 “三管”齐下美“言”有术文采抢眼养颜.docx 高考数学 满分案例三 立体几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