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心理学习题复习.doc
17页Chapter 1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social psychologyDBAAB第 6 题 相关研究设计有什么优点?如何根据相关研究的数据推导因果关系优点: (与实验研究方法相较而言)第一,它使研究者在不可能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可以研究问题例如,心理学家不可能随机地分配人们去体验爱情、地震或癌症,我们也不可能随机地分配人们住在大城市或在小家庭中长大很显然,即使最有才能、最后献身精神的研究者也不能控制这些因素伦理和实际都限制了研究者研究者干预他人生活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研究提供了最可行的方法去了解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 相关研究的第二个优点是效率与大多数实验相比,相关研究使研究者能够收集到更多的信息,检验更多的关联当使用相关方法研究一些儿童为什么比其他人更有攻击性的时候,研究者可以收集到很多方面的信息,包括看电视的时间、家族史、智商、人格、与其他儿童的关系等研究者还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测量攻击行为:教师的印象、研究者自己对学校儿童的观察、一个儿童在其他儿童中的名声、父母的报告等等随后研究者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发现许多变量之间的联系 实验方法在收集如此多的变量、如此庞杂的数据方面是相当不足的。
如何推导:尽管相关研究对于描述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很有帮助,但他无法提供明确的因果关系的证据在相关研究中,有两条途径使因果关系无法明确1、因果颠倒问题不管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怎样,都会发生因果颠倒问题,任何一个变量都可以是另一个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知道变量 A 和变量 B 存在关联,但我们不能说 A 是 B 的原因,或 B 是 A 的原因心理学家可以用排除法来排除因果颠倒问题例如,很多研究发现性别和攻击行为有关,这些研究发现男孩比女孩更具有攻击性,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攻击行为不会使儿童性别的原因这样因果关系的方向就明确了: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影响了儿童的攻击性2、中介变量问题有可能变量 A 和变量 B 都不能直接影响另外一个,而是其他潜在因素影响了它们研究者可以用检验法来检验那些似乎是最合理的中介变量是否真的导致了他们所观察到的相关当然,这样的方法不能完全排除中介变量问题,一些研究者未测量的中介变量也可能存在,于是就需要不断测量新的中介变量,直到研究者再也想不出更多的合理的中介变量而中止于某一个地方第 7 题 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各有什么优缺点?实验室研究优点:1.实验者能控制实验变量,达到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目的;2.实验者可以随机安排被试,使他们的特点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相等,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缺点:1.外在效度较低,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的结果缺乏概括力2.实验室条件与现实生活条件相差很大;3.在实验室环境中难以消除被试者的反应倾向性和实验者对被试者的影响现场研究优点:1.由于被试者不知道自己是被研究对象,不会产生反应偏向;2.外部效度较好由于控制了自变量,所以可以看出需研究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缺点:1.对自变量控制程度较低,无关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大; 2.难以保护被试者的权利和安全第 8 题 各种研究视角如何解释社会行为?可按前面 ppt,以下是社会心理学课本中的: P41、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是关注个体本身需要和动机的一种研究方法该理论认为需要能够影响认知、行为、态度2、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们现在的行为由过去的经验所决定在任何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人们将学会特定的行为,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行为将成为习惯当再次处于同样的环境时,人们倾向于以相同的习惯的方式行动3、认知理论 认知的方法强调人们的行为依赖于其如何感知社会环境认知观点的中心思想是人们倾向于自发地将事物分组或分类其次,人们总是把一些事物当做凸现在前面的(图形) ,而把另一些事物看做仅仅呈现在后面(背景) 。
4、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认为个体会对不同行为的成本和获益进行评价,并选择其中最符合逻辑、最合理的一个人们会选择那些成本最小而获益最大的行为决策过程包括权衡所有可能选择的成本和收益,然后选取最好的一个;而最终的决定取决于成本和获益的权重5、相互依赖理论 相互依赖理论将个体行为的分析转移到对两个或多个相互作用的个体行为的分析当人们之间相互作用时,他们也在彼此影响当两个人对彼此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有相互作用时,他们就是相互依赖的6、社会文化理论 人们的各种社会背景影响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很重要的一种社会背景就是文化:特定群体共同的信仰、价值、传统和行为模式这种群体可以是国家、种族、宗教团体,甚至是一群少年和大学生的互助会等文化正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同时,社会文化的观点也强调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比较Chapter 2 Social perceptionDBADD5. 试比较内隐人格理论(implicit personality)、核心特质(central traits)、加权平均原理(weighted averaging principle)、晕轮效应(halo effect)之间的区别与相似性。
内隐人格理论(IPT)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Bruner 和 Tagiuri(1954)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内隐人格理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格理论,而是普通人(lay person)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描述了一些普通、且互不相关的人格特质[1]换句话说,即内隐人格理论不是心理学家的人格理论,而是普通人对人的基本特性(human attribute,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素理论[2]内隐人格理论决定了个体对其他人基本特性的认识,所以理所当然的,内隐人格理论从一开始就影响了个体与其他人的交往,这种影响贯穿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人际交往中的个体自身发展过程的始终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环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晕轮效应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有时候晕轮效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作用,比如你对人诚恳,那么即便你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见你的诚恳而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 [1]6. 试说明如何提高社会知觉的准确性1)一些身体和心理特征来自相同的遗传因素因此要注重遗传的影响2)心理特征造成的身体特征发展培养良好的健康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提高社会知觉的正确性3)物理特性造成心理特征发展注意物理特征,以提高社会知觉的准确性4)人们期待与某些物理性状有一定的心理特点影响其行为7. 人们的社会知觉过程会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1)从人们社会知觉的信息来源来看:社会知觉信息来源有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社会信息、社会背景等,如果人不从多方面来形成社会知觉,仅凭一个方面来形成,会影响社会知觉,进而影响对他人的认识和交往,影响社会交往过程2)人对社会交往的人形成印象的加工过程使用图式,注意突出特征,根据性别、种族、阶级等将人们分类,从特质推论行为,将多种信息整合为一个印象,对人格进行判断,区别情绪状态等等,这些加工也影响了对他人印象,影响社会交往过程。
3)知觉者的内部状态影响知觉过程个人的人格特征、个人直觉他人时的目的与动机、认知和情绪状态等影响知觉过程,进而影响社会交往过程4)社会知觉的印象管理的策略、印象管理产生的效果、在印象管理上存在的各异差别、对印象管理的区分等直接影响了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他人以及场合关系的印象,影响社会交往9、根据对归因过程的理解来分析和解决一现实问题(1)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理论这个理论主张,当人们进行个人归因时,就要从行为及其结果推导出行为的意图和动机一个人所拥有的信息越多,他对该行为所作出的推论的对应性就越高一个行为越是异乎寻常,则观察者对其原因推论的对应性就越大2)凯利的归因理论 凯利在 1973 年提出,可以使用 3 种不同的解释说明行为的原因:①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行动者;②归因于行动者的对手;③归因于行为产生的环境以教授甲批评学生乙一事为例,我们既可归因于学生乙,如果学生乙懒惰;也可归因于教授甲,如教授甲是个爱批评人的人;又可归因于环境,如环境使教授甲误解了学生乙这 3 个原因都是可能的,问题在于要找出一个真正的原因凯利认为,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主要使用 3种信息:一致性、一贯性和特异性一致性是指该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相一致,如果每个教授都批评学生乙,则教授的行为是一致性高的。
一贯性指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一贯Chapter 3 Social CognitionAAB4.阐述图式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人们在什么情况下更倾向于使用图式加工?积极影响:(1) 图式有助于信息加工图式对我们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够使我们经济快捷地处理大量的信息体现在:它帮助我们记忆相关信息,帮助我们解释新的信息,从而作出推理,并且评估我们是否同意我们的推理结果他帮助我们对不完整的信息作出推测,帮助我们做出对未来的预期,让我们对未来有所准备2) 图式有助于记忆如果我们对于以前的一些事情或者是一些人的信息有一个图式的组织,我们的记忆将会变得很容易,因为图式能够携带大量信息3) 图式加快信息处理当人们对某个人或者某个情景有了图式之后,加工相关的信息就变得容易了4) 图式有助于自动推理图式的另外一个重要属性就是与图式相关的认知推理过程自动发生,不需要意识的参与5) 图式可以添加信息图式能够帮我们对不完整的信息作出推理,我们通过加入一些与图式一致的信息来推理那些我们所不知道的部分,有时候我们甚至添加一些信息来填补空白6) 图式有助于解释图式能够告诉你在某种情况下哪些信息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你就能够较好地把握你所面临的情境。
7) 图式提供预期图式中包含了一些对未来的预期,这决定了在某种情况下我们是否能够满意如果实际的经验与我们的期望一致,我们就会很高兴,反之我们就不满意8) 图式蕴含情感图式中包含着关于图式内容的情绪,所以当我们用到了某种图式的时候,就会伴随着某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叫图式驱动情绪消极影响:我们有选择地吸收那些与图式相一致的信息;对于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信息,我们依据图式来补充,但是这些信息未必符合真实情况;即便是图式并不适合我们所面临的某种情况,我们照样依靠它作出判断;图式一旦形成,我们总是不愿意去修改因此,图式也可能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解释,对未来产生不实际的期望,而且使我们的反应方式不够灵活Outcome dependency. Outcome dependency lead to less frequent use of schemas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formation.Accountability. Accountability and/or the need to be accurate leads peopl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data and less attention to their schemas.Time pressure. Under time pressure, people tend to use their schemas more.Available information fit a schema well, and the 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