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
6页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亲爱的同学: 新学年,我们开始了崭新的语文学习之旅,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正在发生一场“革命”对此,你肯定有了真实的感受我们这份试卷,与其说是考题,不如说是舞台在此,你尽可以全面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要坚信:扎实的积累、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创新永远是最有价值的!题 号一二三四卷 面总 分得 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4分)1.请把你最漂亮的字展示给老师 看3分)záoYōngLíXiéqīshè nnnùn确 肿 歌 足 荒草 取2.下面加点的字你都认识吗?请加上拼音3分)惆怅( ) 破绽( ) 反省( )花圃( ) 玉簪花( ) 骨髓( )3.画线部分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请写在括号内3分)①在时间过得飞快的弹指一瞬,这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了 )② 大家早上放开喉咙读一镇书,真是人声喧闹。
) ③这是荒园,少有人来,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 4解释划线的词语(2分) 风流倜傥 ( ) 喃喃自语 ( ) 5. 仿写句子(3分):下面是一位同学致老师的赠言,请仿写一句赠言,献给你的亲友、师长或同窗例: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常识填空(14分)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___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2.伤仲永的作者是 ,他与 、 、 、 、 、 、 被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三、阅读理解(27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1.解释下面黑体的词语4分)①邑人: ②利其然: ③扳: ④环 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 方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4. 从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这件事,你受到了哪些启示?(3分) (二) 生命的一抹 郭枫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冈上扣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
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②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来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③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览山河的景色摄许多美丽的景象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河干,一泓秋水,蓝得象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呀!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象舒卷自如的云彩…… ④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象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
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30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象孩童一样地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静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城散发着沁人的甘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世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沉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⑦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
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1、第③自然段中说:"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这种粗浅的感受"可概括为两点(2分): 一是 二是 2、第④自然段中,作者把自己比做蜘蛛(4分) (1)两者的相似点是 (2)文中说:"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这两种说法的区别是 3、第⑥自然段最后说:"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从全文来看,我得到的"启示"是 "充实我"的意思是 "美化我"的意思是 (4分)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文章呈现给读者的是两个世界:现实的物欲蠢动的世界和非现实的精神清明的世界。
B、作者在人海中打滚了30多年,历尽沧桑,可仍固守着心灵的纯真 C、作者的生活态度是笑对七彩的人生,任人叹息,任人沉默,任人讥讽,我就是我,我行我素,毫不在意别人评价 D、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与大自然亲近是他的心愿 E、美是什么,作者年轻时说不出来长大后终于明白了:美就是真理,美就是永恒四、 作文(50分)题目: 的童年平凡的故园旧貌依稀,逝去的童年常在梦中萦绕,有多少次,我们往往会因一种不经意的触动牵扯出缕缕不断的童年旧事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立意自定,60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一、1.凿、臃、骊、涉、萋、撷2. chóu chàng/zhàn/xǐng/púu/zān/suǐ3. 白驹过隙、人声鼎沸、人迹罕至4. 洒脱;不拘束、小声嘀咕5. 略二、1、散文、《朝花夕拾》、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2、王安石、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一)1.(1)县里的人2)认为......有利可图 (3)通“攀”,牵、引 (4)四处拜访 2. (1)县里的人认为这件事很奇异,渐渐地以宾客之礼相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求取仲永的诗。
2)从此(别人)指着物体(让仲永)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看的地方3. 父利其然也,不使学;受于人者不至也4、 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二)1、一是"一切都美",二是"一切都令人陶醉" 2、(1)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2)强调"我"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 3、(1)将同二三知己,加归大自然,去过一种恬淡自如的生活;(2)独坐在文学天地,微笑着面对人生;(3)作者历尽沧桑,可是仍然固守着心灵的纯真 4、C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