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寄生虫学-(human-parasitology).ppt
47页主讲人:张 忠 博士,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病原学教研室 E-mail: zzzju@ med_parasitology@ Tel: 6222493,病原学教研室概况,病原学教研室是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与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合并而成,承担着学院《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工作,是学院较有影响的教研室 现有教师13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名,具有硕士学位人员5名,形成稳定合理的科研和教学梯队人员组成,教研室优化组合的病原生物学学科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9月,被评为泰山医学院课程建设一类课程,学科业已获国家教委硕士培养授予权,目前在读研究生3人学科建设,科研概况,研究方向:,病原体感染与优生,媒介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医院内病原体感染,科研经费,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卫生厅、省计生委、省医学会基金4项;泰山医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3项,泰山医学院课题2项,共计60余万元近几年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院唯一),三等奖2项,厅级奖励10余项,院级奖励多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
科研获奖与论文,本教研室还与第四军医大学、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地坛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山东大学、济宁医学院、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及蚌埠医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开展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对外交流,欢迎报考病原学教研室硕士研究生!,人体寄生虫学总论,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寄生虫与宿主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一、人体寄生虫学定义,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也称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 世界及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疟疾 3 ~ 5亿 每年死亡 > 100万 非洲每30秒因疟疾死亡1名儿童,10年非洲经济损失数十亿美元(WHO, 1999报告)血吸虫 世界感染人数 2亿 我国已经在1958年基本消灭黑热病,2000年全国实现阻断丝虫病传播,基本控制疟疾和血吸虫病千村霹雳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二、寄生虫与宿主,◆寄生与寄生关系 ◆寄生虫的分类 ◆ 宿主及其类别,寄生与寄生关系,共生 (symbiosis),,共栖 commensalism,互利共生 mutualism,寄生 parasitism,,,,寄主 Host,寄生物 Parasite,寄生虫及其分类,►寄生虫的分类按寄生性质分类专性寄生虫:血吸虫 兼性寄生虫:粪类圆线虫 偶然寄生虫:蝇蛆机会寄生虫: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按寄生部位分类体内寄生虫:蛔虫体外寄生虫:虱、蚤,按寄生时间久暂长期性寄生虫: 蛔虫暂时性寄生虫: 蚊子,寄 生 虫 的 分 类,按动物分类系统分类,人体寄生虫隶属于动物界的五个门: 原生动物门(Phylum Protozoa)——原虫 扁形动物门(Phylum Platyhelminthes)——吸虫、绦虫 线形动物门(Phylum Nemathelminthes)——线虫 棘头动物门(Phylum Acanthocephala)——棘头虫 节肢动物门 (Phylum Arthropoda)———医学昆虫习惯上分为:蠕虫(吸虫、绦虫、线虫)、原虫、医学昆虫三大类。
人体常见寄生蠕虫(线虫),◄,常见人体寄生蠕虫(吸虫),人体常见寄生蠕虫(绦虫),,,医 学 昆 虫,,寄生虫的命名—双名法,似蚓蛔线虫,宿主及其类别,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保虫宿主(Reservior host)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orTransport host ),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卫氏肺吸虫的生活史终宿主——人及猫、虎等肉食哺乳动物 保虫宿主——猫、虎等肉食哺乳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蝲蛄 转续宿主——猪、野猪,◆ 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 生活史的类型:直接型:无中间宿主阴道毛滴虫、组织内阿米巴间接型:需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血吸虫、丝虫 ◆ 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Infective stage,Indirect life cycle,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寄生虫的致病作用)1. 掠夺营养2. 机械性损伤(入侵—移行—定居—繁殖)3. 毒性与免疫损伤,蛔虫在小肠寄生,钩虫引起的贫血,夺取营养,,蛔虫性肠穿孔,蛔虫性肠梗阻,,机械损伤,血吸虫病,蚊咬所致严重过敏,,毒性与免疫损伤,(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 诱导的免疫不如病毒、细菌的强※ 抗原复杂,因共同抗原的存在,种间常有交叉免疫性 ※ 很少出现完全保护性免疫,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类型► 消除性免疫——皮肤利什曼病► 非消除性免疫-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 带虫免疫(premunition)► 免疫逃避- 解剖位置的隔离- 抗原变异 - 抗原伪装- 免疫抑制,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三)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四)寄 生 虫 病 的 防 治,(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传播途径:口、皮肤、媒介昆虫、接触、胎盘※ 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特别是儿童和初次进入疫区的人,(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 地方性 ► 季节性 ► 自然疫源性动物源性疾病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 parasitic zoonoses,(三)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因素,易感人群,传播途径,自 然因 素,社 会 因 素,,,,,寄生虫病人、 带虫者、 保虫宿主,传染源,,生物 因素,防治原则 消灭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综合措施,群防群治 加强监测,制止疫情,,,,传染源,易感人,传播途径,,,,X,X,X,(四)寄生虫病的防治,,,,五、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询问病史,物理诊断:CT、MRI、B超等,病原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诊断,,,重点:概念:宿主(各种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简答: ◆ 寄生虫对人的危害;◆ 寄生虫病流行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和防治原则,参考书目 1.现代寄生虫病学。
陈兴保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 2.医学寄生虫学彩色图谱朱静和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 ,1983 3. Foundations of parasitology .Gerald D. Schmidt, Larry S. Roberts, St. Louis : Times Mirror/Mosby College Pub., 1989 4. 分子寄生虫学.潘卫庆、汤林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寄生虫学网络资源 1.寄生虫世界: http:// martin.parasitology.mcgill.ca 2.昆士兰大学寄生虫学主页: http:// www.life.sci.qut.edu.au/ LIFESCI/darben/paraqut.htm 3.TDR主页:http://www.who.int/tdr/ 4. 国内各大医学院病原学教研究室网站:如,山东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等,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