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广东省湛江市草潭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9页2021年广东省湛江市草潭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共15分普希金的伤口张佐香(1)普希金是从苍穹落入到俄罗斯大地上的一块闪光的玉石他在高天阔地之间孤傲地挺立着,带着他用生命换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普希金得到了全世界人民诚挚的热爱,除了他下笔如神授的文学奇才之外,还因为他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2)普希金的一生历尽磨难他追求真善美的自由天性,与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专制农奴制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诗人追求思想自由,抨击统治者的罪恶他中学毕业后,因为创作《自由颂》引起了沙皇的愤恨,被流放到俄国南方,受到上司监管后又因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触犯了南方总督,被囚禁在北方普斯科夫省一处偏僻的庄园中悲悯的诗人深切同情受奴役的人民,常常写诗抨击当局,因而接连遭受迫害,颠沛流离3)严酷的时代并没有摧毁普希金的热情和才华《酒神之歌》,是诗人真挚情感的见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予了多少人智慧和思想的启迪普希金最大的历史功勋在于他为惨遭镇压的十二月党人呼吁宽容他冒着生命危险写下了《寄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矿山的底层,望你们保持高傲的耐心,绝不会落空你们那悲惨的劳动,和思想的崇高憧憬……”在争取民族解放和自由权利的斗争中,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是战斗的号角,被俄罗斯人们视为铿锵的战斗进行曲,也被全世界人们视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4)新沙皇尼古拉一世曾经别有用心地问过普希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十二月党人起义那天你在彼得堡,你会做什么?”普希金斩钉截铁地回答:“陛下,我会在我朋友的队伍里在他的潜意识里,似乎已将自己算作了十二月十四日牺牲者了涅瓦河之滨的无名墓,似乎就应该是他本人的坟墓他在致乌沙科娃的诗中写道:“假如我被绞死,您可为我叹息?”由此可见,普希金在被保皇党人丹特士及其幕后的指挥者沙皇杀害之前,早已做了死的准备是的,他不畏惧伤口,不逃避枪口他已将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而殉道视为某种宿命5)一个白雪皑皑的严寒的冬日,沙皇策划了一个伤害全人类的阴谋他让保皇党人丹特士与普希金决斗决斗双方从同一地点出发,各自向外走出十步,接着回身开枪阴险狡诈的丹特士将手中的枪瞄准了正直赤诚的普希金普希金腹部中弹,他那高贵的殷红的鲜血从肚皮上的枪口处流了出来,染红了白雪覆盖下的俄罗斯的大地在书房里那一张依然散发着书香和墨香的小床上,他度过了一生最后的四十多个小时普希金一直清醒着,他平静地等待死亡他早已将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好归宿6)普希金倒在了决斗场上他那殷红炽热的鲜血染红了俄罗斯大地普希金的伤口与疼痛,遗传在世世代代的全人类诗人们的记忆里。
这种高贵的受难意识,已成为诗人们的遗传基因缘此,我们的诗人,俄罗斯的诗人,中国的诗人,全世界的诗人们,总是那么忧伤,那么自尊在多灾多难的国运或者个人命运面前决不轻易低下那高贵的尊严的头颅普希金的伤口,是俄罗斯的伤口,亦是全人类的伤口17.从全文看,普希金“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内涵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5分) 18.品读第(5)段划线句“普希金腹部中弹,他那高贵的殷红的鲜血从肚皮上的枪口处流了出来,染红了白雪覆盖下的俄罗斯的大地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表现作者情感有何作用?(4分) 19.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普希金的伤口”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17、普希金独特的人格魅力主要是指他崇高的受难意识1分)在文中具体体现为:(1)一生历尽磨难却保持着追求真善美的天性2)以热情和才华,投入争取民族解放和自由权利的斗争中(或将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而殉道视为某种宿命)(评分标准:本题5分,概括内涵1分,具体表现各2分)18、夸张。
鲜血本从肚皮上流出,作者由此及彼,想象鲜血覆盖俄罗斯的大地,暗含作者赞美普希金高贵的受难意识成为俄罗斯民族的传统,表达既含蓄委婉,又能引发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情感共鸣评分标准:本题4分,其中修辞1分,分析2分,表达效果1分19、“普希金的伤口”从表面上看指的是普希金在决斗场上受到的伤害但文章实质上赞美他在苦难和斗争面前不轻易低头的高贵的受难意识,影响俄罗斯乃至全人类评分标准:本题6分,其中表面含义2分,深层含义4分2. 论述类文本阅读《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
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1. 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B. 《庄子》将“逍遥”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但这个词语在《诗经》中早已出现C.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与在《庄子》中的内涵有相同之处,但在《庄子》中的内涵更为丰富D. “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与今天的“绝对自由”相近。
2.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斥鴳嘲笑大鹏,是因为斥鴳认为大鹏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B. 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因为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斥鴳目光短浅的习性所以它认为自己是最自由的C. 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D. 由于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朝菌不了解一天之外的事情,寒蝉不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但灵龟和大椿却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其思想的庞大体系,是围绕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B. 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C. 庄子认为“至人”“神人”“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是他的理想人格,“逍遥游”成为他理想的人生境界D. 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对于人生的意义,所以他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参考答案:1. A 2. D 3. B1.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速读全文,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对应的部分仔细阅读,辨别选项与原文内容上的细微差别,判断正误本题A项,张冠李戴,不是庄子把《逍遥游》放在第一篇,原文第一段可找到答案,是编者这样安排的2.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D项,“但灵龟和大椿却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是“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也就是说:由于由于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点睛:解答这类题型时,首先要整体阅读选文,略知大意,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语段,抓住关键语句、字词,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再看题目中各个选项3.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型时,首先要整体阅读选文,略知大意,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语段,抓住关键语句、字词,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再看题目中各个选项本题B项,偷换概念,“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中偷换概念,文章第二段说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其“逍遥哲学”的基础3. 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礼的继承与超越文化现象是一种复杂的想象,除了按时间的推移而传承和发展外,还会表现为空间的转移,或者说表现为各民族文化的渗透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和性格特征,以及在自身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传统的思维程式等,往往决定着这一民族文化的发展它的文化创造中所固有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也便被框定在民族特征范围里,不能超越这样一种因素决定了该民族文化的进程必须忠实地按它原有的轨道前进只有确切地了解了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在尊重本民族文化性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才有可能建设适合于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文化的发展除承袭性和民族性以外,还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文化发展适应新的时代呈蓬勃态势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相反,当一个民族的文化机能失去其弹性时,那必然表现出衰落的征候,这种征候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便由衰落而至于灭亡,民族也随之而沉沦这些原则同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