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ppt
19页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李白一、李白的思想和生活道路一、李白的思想和生活道路二、作品写作背景二、作品写作背景三、作品赏析三、作品赏析四、艺术特色四、艺术特色五、名家选评诗仙李白诗仙李白李白的思想和生活道路李白的思想和生活道路李白的思想和生活道路,可分为五个阶段李白的思想和生活道路,可分为五个阶段: :v从五岁到二十四岁(从五岁到二十四岁(705—724705—724),是在蜀中读),是在蜀中读书和任侠时期书和任侠时期v从二十四岁到四十二岁(从二十四岁到四十二岁(724—742724—742),是追求),是追求功业时期功业时期v从四十二岁到四十四岁(从四十二岁到四十四岁(742—744742—744),是供奉),是供奉翰林时期翰林时期v从四十四岁到五十五岁(从四十四岁到五十五岁(744—755744—755),是诗人),是诗人的漫游时期,也是其思想极为复杂的时期的漫游时期,也是其思想极为复杂的时期v从五十五岁到六十二岁(从五十五岁到六十二岁(755—762755—762),是报国),是报国蒙冤时期蒙冤时期李白的形象李白的形象 李白于李白于742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753753年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的牢骚、愤懑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全诗辞语慷慨豪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段落大旨本本诗诗可分可分为为三小段:三小段:v首四句为第一段 【诗旨】 以以岁岁月如流月如流,烦忧不断,兴起饯别,烦忧不断,兴起饯别之意之意v「蓬莱文章」以下四句,为第二段 【诗旨】 言言宾宾主具主具怀怀俊才,有惺惺相惜之意俊才,有惺惺相惜之意v「抽刀断水」以下四句,为第三段 【诗旨】 书写书写感慨,感慨,点名题旨点名题旨,,并并以送別作以送別作结结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v突作转折:苦闷突作转折:苦闷 爽朗:秋空送爽朗:秋空送雁图借景抒情借景抒情v “送送”,,“酣酣” “饯别饯别”主题 v“酣高楼酣高楼”:一诗关锁,收束上文:一诗关锁,收束上文消去长愁,引发下文之逸兴消去长愁,引发下文之逸兴。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v“蓬莱蓬莱”二句:笔分两面,切题面二二句:笔分两面,切题面二人关系人关系 登楼感慨登楼感慨 “中间中间”:比拟紧密关连比拟紧密关连v“俱怀俱怀”二句:逸兴同怀二句:逸兴同怀 酒兴酒兴 极致,烦忧尽散极致,烦忧尽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v“抽刀抽刀……”:喻:喻“举杯举杯”句v“举杯举杯……”,回到现实回到现实v“人生人生……”:解愁之悬念:为时:解愁之悬念:为时世所世所“弃弃” 壮志难酬壮志难酬一、一、李白李白善于发端善于发端的特色:的特色:1 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今日之日多烦忧 2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好不复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好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 3、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艺术结构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完美统一完美统一 三、三、自然自然与与豪放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 必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此诗特具太白神韵,前人此诗特具太白神韵,前人称其称其"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明崇祯三年版严沧浪、刘(明崇祯三年版严沧浪、刘会孟评点会孟评点《《李太白集李太白集》》载明人载明人评语);评语);"兴起超忽兴起超忽"(王夫之(王夫之《《唐诗评选唐诗评选》》卷一);卷一);"雄情雄情逸调逸调"(陆时雍(陆时雍《《唐诗镜唐诗镜》》卷卷十九)《《唐宋诗醇唐宋诗醇》》卷七云:卷七云:"遥情飚竖,逸兴云飞,杜甫遥情飚竖,逸兴云飞,杜甫所谓所谓'飘然思不群飘然思不群'者,此矣。
者,此矣千载之下,犹见酒间岸异之状,千载之下,犹见酒间岸异之状,真仙才也真仙才也"名家选评:名家选评: 前人论李白诗风,前人论李白诗风,有云有云“发想超旷,落笔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章法承接,变天纵,章法承接,变化无端,不可以寻常化无端,不可以寻常胸臆摸测胸臆摸测”,此诗正体,此诗正体现了诗人这种独特的现了诗人这种独特的风格整首诗大开大风格整首诗大开大合,陡起陡落,感情合,陡起陡落,感情变化剧烈而又不显突变化剧烈而又不显突兀语言奔放,意气兀语言奔放,意气豪放,具有极强的艺豪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术感染力 有人认为诗的最后两句有人认为诗的最后两句“人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答: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这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