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唯物论剖析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迷信的唯心主义本质.pdf
4页坚持唯物论剖析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迷信的唯心主义本质唯物辩证法包含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范畴在部分国家的宣传材料以及中高等教育的哲学课程中对于唯物辩证法有如下的描述:“由于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本身抽象出来的,因而它们既是客观事物本身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认识的普遍规律,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不是一种僵死的体系,它随人类的实践运动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含义、新的范畴、规律产生出来 近代哲学是在经院哲学衰落的背景下产生的经院哲学试图调和理性与信仰,结果不仅证明不了信仰 ,也动摇了人们对理性的信任此后的文艺复兴对经院哲学烦琐的理性推理深恶痛绝 ,加之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动,全面走向了感性的时代,所以这个时期活跃于历史舞台上的主要是文学家、艺术家而不是哲学家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开始,在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鼓舞下 ,逐渐恢复了对理性的信心,而哲学家思想家们自觉地担负起了鼓吹理性,提倡科学 ,推进知识 ,教化大众的历史使命于是 ,哲学与科学联手,逐渐以理性取代上帝的权威,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启蒙运动。
笛卡尔包括前批判时期的康德曾经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给我物质和运动 ,我就能够创造世界理性与科学被神话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神是指超自然的(即不受自然规律制约),具有人格和意识,而且能影响自然事物的存在无神论不相信有任何这样的存在无神论者往往已接触过各种有神论的观念,经过思考而选择无神论对于那些未接触过有神论宗教、还未思考过神是否存在,因此自然而然不信仰神的人,我认为不该算是无神论者对那些只是不相信某种神的存在(比如基督教的上帝),但还相信某种超自然的神灵、鬼怪的人(比如某些佛教徒),也不该算是无神论者无神论者有两类: 一类是“弱无神论者”, 认为 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表明神存在,因此不相信神的存在另一类是“强无神论者”,他们不仅不相信神的存在,而且相信神不存在难道不相信神的存在和相信神不存在不是一回事吗?不是不相信某个事物是真实的,并不等于相信它是虚假的不相信”只是否认证据,而“相信”却是认为有证据不相信神的存在的人,可能并不完全否认神的存在的可能性,只不过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法让人相信这种可能性,或者他们认为人类无法知道神是否存在,那么他们就成了“疑神论者”(旧译“不可知论者”)西方哲 学史上的无神论:产生于古代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
古希腊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传统宗教,提出了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启蒙的无神论他们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灭还原为物质本原的分合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用人的理智代替神的意志,在对自然奥秘的解释中排除了奥林匹斯诸神的作用这种具有启蒙意义的自然哲学启发人们去探索认识自然、理解人生的新路不少思想家摆脱了对传统宗教的迷信,对神灵的本质、宗教的起源和作用进行理性的探讨从古代希腊到古代罗马,出现了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卢克莱修、琉善等无神论思想家伊壁鸠鲁被认为是西方“无神论之父”,马克思对他的无神论思想给予高度评价中世纪是基督教及其神学体系在上层建筑领域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无神论几乎不可能公开存在但在一些反正统神学的泛神论中仍不时见到无神论的思想火花 9世纪的J.S. 爱留根纳认为,上帝内在于世界, 与自然界浑然一体12 世纪,木内的阿摩利把上帝视为万物的形式,迪南的戴维认为上帝是万物的原初物质和潜能他们的观点实际上反对了基督教正统神学所主张的超自然上帝,因而被教会判为异端有些学者把迪南的戴维的观点称为“唯物主义的泛神论”和“西欧中世纪第一个唯物主义学说”近代西欧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其精神支柱──基督教神学的时候,通过各种形式走向无神论。
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阶级力量对比的差异以及哲学、自然科 学发展的不同情况, 无神论展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虽然并不涉及神的有无问题,但它强调人的价值,贬低神的地位, 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把 追求物质利益视为合乎人性这些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有助于思想解放,为无神论的发展作了准备16~ 17 世纪,泛神论在欧洲有广泛的影响,这是一种从有神论向无神论过渡的形式G.布鲁诺把神视为内在于世界、给予万物以生机和秩序的世界灵魂,并根据N.哥白尼 太阳中心说批判了神学目的论B. 斯宾诺莎用逻辑推理论证神就是自然、天命就是自然律,从根本上否定作为主宰世界的超自然上帝他还用历史学、语言学的考证方法,对圣经进行了研究批判, 开辟了圣经批判学 , 把无神论的理论批判与对宗教的具体研究结合起来17 世纪 ,以机械力学为中心的实验科学与原子唯物论相结合,发展为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和无神论它用物质微粒的机械组合说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现象,把上帝的作用排除于自然之外 T. 霍布斯把这种世界观发展为明确的无神论他否定非物质的精神实体,坚持只有一种以广延性为本质的物质实体, 这就否定了神和灵魂之类的存在。
在以后的欧洲,“霍布斯主义”成了无神论的同义词17~18 世纪在英国兴起了自然神论这种宗教哲学对欧美产生了广泛影响, 法 国的伏尔泰、J.-J.卢梭等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自然神论者反对把宗教建立在神秘的“天启”和“神迹 “之上, 主张人类天赋的理性才是宗教的基础,企图用理性宗教去取代传统的天启宗教他们一般也承认上帝存在和上帝创世说,但主张上帝创世之后就让世界按照合乎理性的自然规律自己运转而不再干预这 意味着把传统宗教奉为世界专制君主的上帝改造为拱默无为的立宪君主,政治上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特性马克思说它是摆脱宗教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18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他们的思想家敢于对传统宗教和教会统治进行公开的反叛;自然科学新成就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克服泛神论和自然神论不彻底性的条件,使其发展成为战斗性的无神论这一时期的无神论强调理性的尊严 , 反对信仰主义的精神奴役, 对宗教的教义信条体系和神学世界观进行无情的批判它公开而彻底地否定神的存在和灵魂不朽,对宗教的本质、起源和社会作用作了批判的考察,对教会的腐朽和僧侣的伪善进行深刻的揭露,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法国无神论的主要代表有拉美特里、D. 狄德罗、C.A. 爱尔维 修、 P.-H.D.霍尔巴赫等。
霍尔巴赫的《自然的体系》一书有“无神论的圣经”之称19 世纪的 德国古典哲学则是理性主义的启蒙无神论I. 康德和G.W.F. 黑 格尔虽不是无神论者,但他们所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通过对宗教神学的理性考察,曲折地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政治批判,具有理性启蒙主义的性质康德以不可知论,表示了对上帝存在、灵魂不死、意志自由等宗教神学基本信条的怀疑,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J.G. 费希 特强调人的自由与独立性,认为人是自己的主宰,人类是真正的上帝;黑格尔则以唯理主义的“绝对理念”代替传统宗教的神,企图把宗教置于唯理哲学的支配之下青年黑格尔派发挥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精神,对基督教神学和基督教国家进行了有力批判斯特劳斯和鲍威尔对福音故事和早期基督教史的批判研究, 最后导致宗教是人为的创造这一无神论结论L. 费尔巴 哈在德国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提出了人本主义无神论,对宗教的本质和起源作了深入具体的研究他的结论是:宗教中关于上帝的一切属性和本质都是人性的异化,不是上帝创造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这就彻底否定了上帝存在和宗教的神圣来源,把它还原为世俗基础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无神论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无神论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无神论思潮:19 世纪中 叶以后, 由于无产阶级的崛起和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传播,促使资产阶级求助宗教来麻醉人民宗教加强了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特别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斗争但是,各种无神论思潮仍不断出现它们各有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政治倾向,从不同角度对神和宗教采取了怀疑、批判乃至否定的态度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达尔文进化论对宗教神学的强烈而持久的冲击,成为各种无神论思潮的推动力各种具体科学把自然进化概念引入科学研究中,否定上帝创世及其对自然进程的干预19 世纪后期, 宗教学独立成为一门人文学科早期阶段,它深受进化论的影响,一般都用宗教自身的进化代替神的启示,用对宗教经验的心理分析取代神秘主义自然科学的宗教批判常常发展为哲学上的无神论 英国哲学家B.A.W. 罗素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能提供正当有效的知识, 它不向上帝、灵魂不死之类信仰提供任何基础宗教源于恐惧,宗教是恶,人类应当通过完满地支配生活的科学和学术而从一切恐惧中解放出来罗素的无神论具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色彩现代西方 的许多无神论思想都企图用人道来取代神道1933 年,J. 杜威等美国著名哲学家发表《人道主义宣言》,把人道主义定义为“信仰人的最高价值及自我完善性”。
人道主义无神论最激进的表现是萨特哲学J.-P.萨特说 , 他的存在主义“不过是从彻底的无神论立场得出一切结论的一种尝试”他认为,如果上帝存在,上帝就会取消人的自由但人的自由是绝对的、不可让与的,因此上帝并不存在人的自由是道德的源泉和基础,正是人创造了自己的价值与道德不存在天堂的道德和价值的标准,并没有上帝萨特把人本身当作主体,把神作为人的对立物而予以否定的人道主义无神论。
